近期,上海市出台《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幹意見》50條,從財稅金融政策到住房保障政策無所不包,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做出逐條解讀。
賦予新片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支持新片區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菅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
(一)支持新片區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原則上,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新片區試點,在新片區適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中的各項政策。今後我市出台的政策,對企業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優于本意見相關規定的,新片區按照“政策從優”原則,普遍適用。
解讀:這條政策力度空前,意味著此後上海市的重大改革舉措都將優先在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此前,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表示,黨中央要求新片區進行差別化探索,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任務。爲了落實好中央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地方事權範圍內,研究制定了支持新片區建設的特殊政策。這些政策將配合中央賦予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把新片區打造成爲政策制度完備、體制機制靈活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二)加大向新片區管理機構放權力度。賦予新片區管理機構市級和區級經濟管理權限,在經濟調節、行政審批等領域,除確需市級行政機關統一協調管理的事項外,原則上授權或委托新片區管理機構依法行使。
解讀:此次上海市賦予新片區管委會市級經濟管理權限,意味著進一步在經濟調節、行政審批、規劃制定、綜合執法等方面對新成立的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加大放權力度。根據此前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辦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作爲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落實新片區各項改革試點任務,承擔新片區經濟管理職責,統籌管理和協調新片區有關行政事務。此前上海市還出台了《關于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 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意見提出“依法賦予浦東新區市級經濟管理權限”,此前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已與浦東新區實行一體化合署辦公。
(三)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深化實施“一網通辦”和單一綜合窗口建設,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加大事中事後監管改革創新力度,建立以信用監管爲支撐的事中分類評估、事後聯動獎懲的監管制度,推動聯合監管、動態監管。
解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目前已經制定《臨港新片區政務服務方案》。方案提出,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要打造基于“一網通辦”基礎之上的,涵蓋新片區管理機構、行業管理部門和區內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主體的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台,聚焦投資、貿易、金融等重點領域,用新片區的自主權和體制優勢,有效整合新片區和上海市相關部門甚至中央垂直部門的數據共享,來重構新片區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協同的流程,爲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特別是各個環節,著力風險防控,加強嚴格精准有效的監管。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爲新片區集聚海內外人才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讓各類人才在新片區各展其才、各盡其用,打造創新活力迸發的海內外人才高地。
(四)優化新片區人才直接落戶政策。賦予新片區管理機構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權、新片區特殊人才直接申報權、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對新片區內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單位錄用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打分時加3分。
解讀:這意味著新片區管理機構在人才引進上被賦予更大的自主權,同時爲直接落戶新片區的人才提供便利。
按照《2019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辦法》,2019年非上海生源畢業生進滬就業落戶標准分爲72分。對新片區內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單位錄用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打分時加3分,人才落戶更便利,有利于新片區引進教育、衛生等人才。
(五)縮短新片區“居轉戶”年限。對符合一定工作年限並承諾落戶後繼續在新片區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爲5年。其中,對符合新片區重點産業布局的用人單位的核心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爲3年。
解讀: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人才,可縮短新片區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年限。
按照上海“居轉戶”的管理辦法,落戶上海的條件之一是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新片區對“居轉戶”的年限由7年縮短爲5年,對符合新片區重點産業布局的用人單位的核心人才,“居轉戶”的年限由7年縮短爲3年,這一舉措降低落戶門檻,縮短人才落戶時間,爲人才流動提供便利。
(六)實行居住證專項加分政策。對上海市居住證持證人在新片區工作並居住的,可予以專項加分,即每滿1年積2分,滿3年後開始計入總積分,最高分值爲20分。
解讀:按照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居住證積分管理辦法》的通知,居住證總積分標准分值爲120分,積分達到標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對持有上海居住證、在新片區工作並居住的,每滿1年積2分,滿3年後開始計入總積分,最高分值爲20分,這一舉措爲新片區人才獲得相應公共服務待遇提供便利。
(七)拓寬技能人才引進通道。在國家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認定範圍內,聚焦新片區重點産業布局,制定技能人才引進目錄。對該目錄以外的緊缺技能崗位核心業務骨幹,探索經新片區行業代表性企業自主評定和推薦後,納入引進範圍。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國務院特殊津貼、世界技能大賽獎項等的人員,以及獲得省部級高技能人才最高表彰資助的人員,可不受該目錄限制,直接引進落戶。
解讀:按照《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要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爲突破口的前沿産業集群。該舉措有利于新片區以多種渠道引進符合産業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釋放人才紅利,促進重點産業領域、新産業新業態等的發展。
技能人才引進目錄並非一成不變,對于技能人才引進目錄之外的緊缺技能崗位核心業務骨幹,探索經新片區行業代表性企業自主評定和推薦後,納入引進範圍。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不受該目錄限制,直接引進落戶。這意味著,技能人才引進自主靈活,按實際産業發展需要而定,有利于新片區重點産業布局。
(八)加大人才培養培訓扶持力度。支持高層次人才申報相關人才計劃項目。圍繞“高、精、尖、缺”人才,支持在新片區引進國際化專業技術職業培訓項目,實施高級研修和急需緊缺人才培訓項目。支持新片區建設産教融合示範區,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優先認定全市産教融合示範型企業,推進校企共建産教融合實訓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平台。對新片區重點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在資助額度上予以傾斜。率先試點技能等級認定、新技能培訓評價,建立工程技術領域的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發展貫通機制。
解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辦法》提出,新片區加大人才引進培養扶持力度,爲集聚海內外人才在新片區各展其才、各盡其用提供保障。
除抓好人才引進,新片區注重以多種形式實施人才培育。該舉措有利于加強新片區人才引育,提升人才素質,挖掘人才潛力,釋放人才紅利。做好引育工作的同時有助于用才、留才。
(九)實行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對緊缺急需、專業性強的公務員職位釆用聘任制,實行協議年薪,一職一薪,並進一步探索更大力度的激勵措施。對新片區公務員在遴選、交流、學習、培訓、表彰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創新人才激勵方式,對新片區內所有事業單位在編在冊工作人員,每人每年增加專項補貼,並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對爲新片區建設和發展作出重大成績、突出貢獻人員,給予表彰獎勵。
解讀:構建完善的人才制度體系,不僅要引才育才,還要用才留才。該舉措在靈活的用人機制上下功夫,探索新片區用人新模式,創新了人才激勵模式,激發人才智力發揮。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規定旨在健全用人機制,滿足機關吸引和使用優秀人才的需求,提高公務員隊伍專業化水平。從這一用人方式來看,實施聘任制公務員,在制度上有利于人才流動,更好服務新片區。
(十)放寬現代服務業從業限制。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規劃、設計等領域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在新片區提供服務,其在境外的從業經曆可視同國內從業經曆。允許在新片區工作的境外人才參加房地産估價師、注冊城鄉規劃師等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考試。
解讀:這意味著新片區將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這一舉措放寬了從業資格限制,允許具有境外金融、建築等職業資格的專業人才在新片區提供服務,允許境外人員參加我國相關職業資格考試。此前上述兩類國外人才需辦理一定手續才能在國內提供其專業服務。
(十一)大力集聚海外青年人才。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曆的優秀外籍畢業生,可直接在新片區工作。上海高校在讀外籍留學生可在新片區兼職創業。在新片區設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對擬在創業園創辦企業的外籍留學人員,直接給予工作許可,並視同工作經曆。對新片區管理機構推薦的緊缺急需留學類項目,實施“直通車”制度,給予專項資金優先支持。鼓勵新片區企業按照有關規定,招收外籍實習生。
解讀:該舉措有助于新片區大力集聚海外青年人才,爲海外青年人才提供工作便利,促進新片區人才繁榮、創業創新。
(十二)進一步提高入外籍留學人員工作生活便利。在新片區工作的入外籍留學人員可直接辦理長(最長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證B證,免辦工作許可。
解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該舉措爲入外籍留學人員提供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促進新片區引才留才。
(十三)加大力度引進高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對擬長期在新片區工作的高科技領域外籍人才、外國技能型人才和符合新片區産業發展方向的單位聘雇的外籍人才,放寬年齡、學曆和工作經曆的限制,經許可,一次性給予2年以上的工作許可。
解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建立外國人在新片區內工作許可制度和人才簽證制度。制定和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和管理辦法,給予科研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等海外高層次人才辦理工作許可、永久或長期居留手續“綠色通道”。
該舉措放寬外籍人才工作許可條件限制,對符合條件的高科技人才、技能型人才一次性給予2年以上的工作許可,爲人才流動提供便利,進一步加大力度引進高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推動新片區重點産業布局。
(十四)賦予新片區管理機構外籍人才加分權及上海科技創新職業清單推薦權。經新片區管理機構認定的外籍人才,可享受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簽證計點積分鼓勵性加分。新片區管理機構可根據重點産業布局,直接推薦新片區內的重點企事業單位進入上海科技創新職業清單。清單內單位聘雇的管理或技術職務的外籍人員,可享受相關便利。
解讀:給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簽證加分項、推薦重點單位納入“上海科技創新職業清單”,這些舉措賦予新片區更大的引進外國人才自主權和便利度。
(十五)建立境外人才工作和創業綠色通道。在新片區試點實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差異化流程,對新片區管理機構認定的信用企業實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制度。對擁有重大創新技術的外籍高層次人才以技術入股方式在新片區注冊企業的,進一步簡化辦理程序和申請材料。
解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辦法》提出,新片區加大人才引進培養扶持力度,爲集聚海內外人才在新片區各展其才、各盡其用提供保障。該舉措賦予新片區更大的引進外國人才自主權和便利度,境外人才引進更靈活,境外人才工作和創業獲得更多便利。
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有利于産業和人才集聚的財稅制度,按照“地方財力留用、市區專項扶持”的原則,加強財政資金支持。進一步拓展投融資渠道,發揮市場主體建設新片區的作用,爲新片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六)建立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新片區産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區建設。整合市區兩級稅收、土地出讓收入、基礎設施配套費及市區兩級專項資金,建立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5年總計出資不少于1000億元,統籌用于新片區內各類産業扶持、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引進培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等。通過專項發展資金,加大對研發創新、技術改造、新産品應用等的支持力度,對重點産業領域核心創新團隊給予獎勵。對特別重大的項目,新片區管理機構可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申請各專項資金支持。
解讀:對于“新片區産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區建設”,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範子英表示,正常情況下,除了上繳中央財政的,新片區的地方收入要被上海市財政和浦東新區財政拿走一部分,現在的支持政策等于將新片區的地位提高到計劃單列市(比如深圳)的地位,短期不會太明顯,影響主要是未來。
(十七)實施稅收支持。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産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生産、設計和軟件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享受“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在新片區工作的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給予補貼。對境外進入物理圍網區域內的貨物、物理圍網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和服務,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擴大新片區服務出口增值稅政策適用範圍,研究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新片區稅收政策。在不導致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前提下,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政策安排。
解讀:天津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勵賀林表示,此次對新片區稅收制度和政策的規定,非常具有競爭力。所得稅方面,中國的企業所得稅標准稅率是25%,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先進技術服務企業、集成電路生産企業、汙染防治企業,以及在橫琴、前海、平潭和西部大開發地區的鼓勵類企業給予15%的優惠稅率,但是企業享受優惠稅率是有門檻標准的,並且要符合相關程序要求。此次對新片區內從事特定行業的企業即給予5年內享受15%的稅收優惠待遇,擴大了受惠企業範圍,有利于吸引投資和産業的集聚,培育先進技術和創新創業,形成價值鏈輻射和帶動作用。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新片區將比照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的個人所得稅補貼政策,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年薪100萬的高薪人才,原應繳納個稅45萬,現在當地政府補貼30萬。
(十八)加大對新片區政府債券發行的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債券傾斜力度,優先支持新片區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
解讀: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有望發行上海市政府債券,新片區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也將獲得相關債券募集資金的支持。
境內首單自貿區地方政府債券正是誕生在上海。2016年12月,上海市財政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面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已開立自由貿易等賬戶的區內及境外機構投資者,發行了規模30億元、爲期3年的上海市政府債券。
(十九)對標國際標准,開展跨境金融業務。支持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參照國際通行規則,爲新片區內企業和非居民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並購和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等跨境金融服務。支持新片區內企業開展真實、合法的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金融機構可按照國際慣例爲新片區內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提供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務。
解讀:在上海自貿區已經開展的跨境金融業務,有望對接國際標准。
如果按照“國際慣例”,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是不用事前逐筆審核交易背景單據的,可以僅憑客戶的收付款指令辦理結算,便利客戶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銀行和監管部門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據了解,目前的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的管理上,需要逐筆審核交易背景單據。新片區要發展新型國際貿易,如果參考香港、新加坡,就需要靠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帶動,即物流不一定入境,但資金結算在境內,增加當地經濟總量和稅收,這就需要改變目前的監管模式。
(二十)加強跨境資金靈活使用。新片區內企業從境外募集的資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從境外募集的資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務取得的收入,可自主用于新片區及境外的經營投資活動。對新片區內符台條件的誠信優質企業,經新片區管理機構認定,可試點開展外彙收支便利化。
解讀:同此前上海自貿區內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一樣,新片區內企業也可以將從境外募集的資金、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將從境外募集的資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務取得的收入,自主用于新片區及境外的經營投資活動。從表述看,現在強調便利化、自由化。
(二十一)推進建設資金管理中心。適當降低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的准入門檻,進一步便利新片區內企業開展跨境資金雙向歸集,實現資金集中管理。
解讀: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內的企業有望以更低的准入門檻參與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
事實上,爲繼續鼓勵總部企業做大做實,今年7月,外彙局上海分局已經降低上海自貿區區內企業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的國際收支規模門檻,目前爲“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5000萬美元”。而在區外,按照《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彙發〔2019〕7號),這一業務的門檻是“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1億美元”。
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是上海自貿區的傳統金融業務之一:2014年3月,央行在上海自貿區試點整合前期跨國公司總部外彙資金集中營運管理、外幣資金池和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彙管理試點賬戶的功能,形成“三合一”賬戶體系。隨後這一業務從上海自貿區推廣到全國,2014年下半年,外彙局在全國推廣這一“升級版”的跨國公司總部外彙資金集中營運管理,允許跨國公司依托資金池賬戶,開展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彙、集中結售彙、集中使用外債額度、集中使用對外放款額度等業務。
(二十二)發揮銀行信貸、保險資金以及融資擔保基金等作用。研究出台對重點産業長期低息貸款並吸引保險資本支持政策,以及市、區兩級配套貼政策。鼓勵創新融資擔保支持方式,加大市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對新片區內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解讀: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內的中小企業有望獲得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的更多支持。重點産業也將有望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以及保險資金的支持。
去年末,上海提出的將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從原本的50億擴大至100億元,上海市財政局今年初表示,按照市、區兩級財政共同籌建、共擔風險、分步實施的原則,已完成增資35.82億元。
(二十三)提高重點産業直接融資規模。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的企業上市。支持新片區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平台,創新股權投資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重大産業項目、初創型企業等。
解讀:興業證券策略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認爲,此次政策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直接融資,是繼去年中央經濟關注會議對資本市場重要性提升的又一體現。過去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融資模式是以銀行信貸爲主的間接融資,但銀行的低風險偏好資金、信貸資金、間接融資模式不利于大面積直接支持新興産業、民營企業。而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從“投資模式”轉向“創新模式”,聚焦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直接融資將更適合風險偏好需求更高的新興産業。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也表示,傳統的銀行貸款難以滿足新興産業的長期發展資金需求,而股權融資可以突破諸多限制,融資成本低,也不需要償還利息,將爲這些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而這些新興産業不僅引領未來工業發展方向,也可以帶動其他産業的發展。
複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點評說:“這次上海新片區的建設,正是我國處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以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的時刻,如何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新興産業領域,培養出中國自主獨立的企業群體,和能夠跟國際大型企業、産業的生態區形成聯動效應?關鍵是要把自由貿易的營商環境和中國企業群體的龍頭以及供應鏈做好,這是關鍵。”
加大規劃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以規劃爲引領,優化新片區空間格局,提高經濟密度,促進資源要素高效率配置。
(二十四)編制新片區國土空間規劃。新片區國土空間規劃在浦東新區等區級總體規劃中單獨成章,並做好與市、區兩級總體規劃的銜接。
解讀:一方面強調了新片區的國土規則的重要性,要求在浦東新區的區級總體規劃中進行單獨列示,既是落實臨港新片區的具體內容和手段,同樣也是實踐新片區相對獨立發展的空間保障;另一方面要求和市區兩級總體規劃做好相應銜接,突出了新片區在相獨立發展的同時需做好規劃和區域發展、城市發展的有效結合,做大做強優勢實現有序發展。
(二十五)進一步完善資源性要素配置的市級統籌機制。對新片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實行市級單列,與減量化指標脫鈎。重大項目能耗和汙染物排放指標由市級統籌。
解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市級單列則充分顯示了對于區域發展的空間側支持力度,市級單列可以爲建設用地層面支持提供更大的可調節空間。同時在能耗及汙染物排放指標的市級統籌,也同樣爲新片區發展提供更充分的發展彈性。
按照《上海市浦東新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長,至2035年,行政區劃內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805平方公裏以內;嚴格管控城市增長邊界,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面積約760平方公裏;優化建設用地結構,鼓勵建設用地功能複合優化,因地制宜引導農用地複合利用。
(二十六)提高新片區工業、研發用地容積率。對符合新片區産業功能的項目,容積率可進一步提高。對存量工業、研發用地提高容積率的,根據持有比例,經新片區管理機構決策,可減免增容土地出讓價款。
解讀:可提高容積率相當于在同等大小的地塊上可建造更多的建築空間,同時存量項目還有機會減免增容土地的相應出讓價款,這一舉措本身就體現出非常直接的經濟性支持,可有效減輕工業生産方和研發方的先期土地費用壓力,引導區域工業、研發企業把更多資金投入到生産和研究之中。
按照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2016年制訂的《關于加強本市工業用地出讓管理的若幹規定》的通知,按照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深化(B類程序)執行的情形包括:規劃一類、二類工業用地(M1、M2)的用地性質調整爲研發總部類用地,規劃指標進行相應調整,按照同地區商務辦公用地開發強度和高度分區,容積率調整至最高不大于4.0。
未出讓工業用地容積率(不大于2.0)、研發總部類用地容積率(不大于3.0)調整,已出讓工業用地、研發總部類用地容積率(工業用地不大于2.0、研發總部類用地不大于3.0),建築高度(工業用地不大于30米、研發總部類用地不大于50米)調整等情形,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方案(丙類執行)程序。
(二十七)鼓勵土地節約集約混合利用。探索實行混合用地、創新型産業用地等政策,推進工業、研發辦公、中試生産等功能混合,引導科技研發、企業總部管理等創新功能加快集聚。
解讀:土地的集約性混合利用有兩大好處,其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在新片區整體土地稀缺性的背景下,更有序對土地進行開發使用;其二是可以推進區域內的産研一體化,加快研究成果的快速落地,解決重大關鍵技術創新鏈的中間瓶頸制約,形成科研促進産業創新、産業支持科研發展的正反饋效應。
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的關于《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若幹意見》的通知明確,鼓勵土地混合利用。鼓勵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業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置、空間設施共享,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的功能混合。完善混合用地實施機制,探索不同行業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機制,建立有利于複合兼容的相關行業標准,實行公益性和經營性設施混合的土地供應制度。
(二十八)支持新片區內園區平台提升創新服務能力。新片區內園區平台收購産業項目類存量工業用地用于通用類研發平台和標准廠房的,在明確土地利用績效和退出機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礎上,可將不超過物業總量的50%轉讓給研發機構或企業,其中直接轉讓比例不超過物業總量的30%,鼓勵先租後讓。
解讀:一方面支持存量工業用地轉化爲通用研發平台和標准廠房,是推進區域內前沿科技研發、跨強化開放型經濟集聚功能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限制了轉讓比例以及鼓勵先租後讓也是引導研發機構或企業將重心更多放在産研本身,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更多資金用在“刀刃”上。
推動高端産業集聚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打造世界級前沿産業集群,提升科技創新和産業融合能力,加快形成新動能,增強國際競爭新優勢。
(二十九)推動重大項目和平台向新片區集聚。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重點項目優先在新片區布局。在新片區布局建設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關鍵功能性支撐平台。引導相關領域的重點科研院所、研發機構、標准制定企業、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測試平台等向新片區集聚。支持企業聯合研究機構和行業上下遊共建産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産業創新中心。
解讀:當前的臨港新片區內,集成電路領域,依托新昇半導體的國産大硅片和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旗下總投資359億元的積塔半導體,臨港集聚産業鏈上下遊優質企業,正在打造上海集成電路“第三極”。人工智能領域,臨港以上海腦智工程建設爲契機,在吸引寒武紀等人工智能企業的同時,還加快建設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功能性平台。生物醫藥領域,開發出首個國産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的君實生物,已經在臨港投資建設産業化基地。
民用航空方面,新片區建設民用航空産業集聚區,以大型客機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爲核心,加速集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産品研制、試驗驗證等配套産業,推動總裝交付、生産配套、運營維護、文旅服務等航空全産業鏈發展。
(三十)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制定新片區通信網絡規劃,率先布局雙千兆網絡建設,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在新片區共建、共用、共享5G基礎設施,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以及各行業龍頭企業在新片區內協同開展雙千兆網絡應用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統籌規劃新片區互聯網數據中心及邊緣數據中心布局,加快雲計算、物聯網、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新片區將建設完備的國際通信設施,加快5G、IPv6、雲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片區內寬帶接入能力、網絡服務質量和應用水平,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三十一)建設工業互聯網。建設“工業互聯網十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示範區,發揮好國家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的作用,引導新片區內重點行業和重要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和標識解析企業節點,推動標識解析在重點領域的運用。
解讀: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落戶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五大城市。標識解析體系頂級節點是國家工業互聯網核心資源和重要基礎設施,是支撐工業萬物互聯互通的神經樞紐,也爲企業每個産品、零部件、機器設備等賦予唯一的“身份證”。其落戶上海意味著將對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實現跨領域、跨行業、跨地域的信息聯通和交互,加速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將對新興産業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十二)推進智能應用。圍繞數字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治理,推動應用場景開放。探索全面放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布局車路協同設施建設。
解讀:日前,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正式開園,爲各種類型的車輛提供真實模式下的智能駕駛測試和示範運營。截至目前,臨港測試示範區一期已建成並試運行,包括26.1公裏開放測試道路、3平方公裏封閉測試區及數據中心,並實現了區域內4G、5G網絡全覆蓋,初步構建了車路協同智能交通系統環境。圍繞示範區建設,目前臨港已經集聚了上汽榮威、華人運通等整車企業,科大訊飛、地平線、圖森未來等人工智能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初具規模。
(三十三)授予新片區管理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權。新片區管理機構按照統一標准,對新片區內企業進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認定,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
解讀:這意味著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擁有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權。可以給與高新技術企業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三十四)壓縮專利審查時限。支持在中國(浦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設立新片區專窗,加快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利審查速度。
解讀:當前,中國(浦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在全國率先推進專利快速審查機制,發明專利授權周期已經從3年縮短到3個月。中國(浦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是國家、上海兩級知識産權部門與浦東新區政府共建的國家級知識産權功能性平台。成立以來,該中心爲創新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開啓專利快速審查“綠色通道”,極大地壓縮了專利授權周期。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進入專利快速審查備案系統,其中民營企業占80%以上。
加大對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
堅持職住平衡,針對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以市場供應爲主、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區域性住房體系。
(三十五)定向微調新片區住房限購政策。按照區域發展和産業導向,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爲個人,可購買新片區普通商品房一套。縮短非本市戶籍人才在新片區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金的年限,將自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調整爲連續繳納滿3年及以上。
解讀:定向微調新片區住房限購政策,非戶籍人才購房由5年社保改爲3年,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爲個人,該政策與此前很多城市“搶人大戰”政策相類似,臨港新片區通過對非戶籍人才購房資格的微調,希望更多的人才進入該地區,以推動發展。
目前,上海執行的是2016年3月25日發布的“滬9條”樓市購房政策。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 。
《若幹意見》要求從嚴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提高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爲自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
(三十六)調整商品住房選房購房制度。符合購房條件、在新片區穩定就業且穩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區優先選房購房。
解讀:該條突出“穩定就業、穩定居住”,即對于在臨港地區有紮根趨勢、願意在臨港紮根就業且穩定居住的人才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可以在新片區優先選房購房。
(三十七)實施限價商品房政策。控制限價商品房供應量加大人才公寓供給力度,將部分限價商品房在房源性質不變的情況下,轉爲人才公寓使用;聚焦激勵人才,提高供應的精准性,對新片區有貢獻的企業和人才予以傾斜。
解讀:將限價房轉爲人才公寓,體現出臨港片區對人才的重視力度。隨著我國逐步進入服務業主導時代,創新能力是城市競爭的核心標志,而人才是創新的根本源泉。因此,各地對人才的爭奪戰必將愈演愈烈,住房保障會被拿來作爲人才競爭的首要抓手。但由于符合人才政策的對象十分有限,定向扶持的政策對全部市場的影響很弱,不會引發市場供需結構的大幅變化。
(三十八)建設“先租後售”公租房。建成後10年內作爲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單位按門棟整體購買作爲公租房中單位租賃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後可作爲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轉讓。
解讀:建設“先租後售”公租房,是落實中央“房住不炒”的總體要求的體現,也是對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創新。公租房建成10年後可作爲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轉讓,可以讓政府得到資産價值升值的回報,改變過去公租房只投入無回報的弊端,優化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收支結構,形成可持續的住房保障能力。
(三十九)擴大租賃住房配套建設渠道。商業辦公用地配套建設租賃住房等生活服務設施的,其建築面積占項目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上限從10%提高至15%。
解讀:臨港新片區的房地産支持政策,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並舉的政策上面火力全開,這一些新的措施上可以體現出政策的突破性和前瞻性,主要目的還是爲了整個片區的職住平衡,實實在在的解決人才的居住問題。通過擴大租賃住房配套建設的面積占比,更好的提供人才的生活服務設施。
(四十)給予規劃土地政策支持。對新片區新建人才公寓、租賃住房在供地方式、供地價格上予以規劃土地政策支持。支持對租賃住房的建設、籌措,擴大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支持非房地産企業依法取得土地用于建設租賃住房。探索開展租賃住房用地出讓價款分期收取試點。
解讀:支持非房地産企業依法取得土地用于建設租賃住房,體現出打造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思路。這意味著,未來租賃土地可以不需要走政府收儲、出讓等繁瑣的手續,而是直接由擁有土地的村民委員會、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直接用來建房出租。這一舉措能夠盡量減少土地成本,盤活閑置低效土地,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探索開展租賃住房用地出讓價款分期收取試點,這種土地出讓方式是對當前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制度的改革,是發展租賃的必然要求。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讓金會占用企業大量的資金資源,只有將土地出讓金分攤到長期,才能使開發運營企業維持合理的現金流收入。
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體系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連接能力,著力構建對外高效暢達、對內便捷綠色、管理智能便民的綜合交通體系,將新片區建設成爲長三角區域重要節點城市。
(四十一)制定新片區綜合交通規劃。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優化內外交通銜接,有序安排實施計劃,提升綜合交通效率。重點加強新片區與浦東國際機場、中心城區以及長三角重點城市之間的綜合交通網絡聯系。
解讀:臨港地區位于上海東南角,距上海市中心75公裏。公共交通目前只有地鐵16號線與市中心相連接,較爲不便,支持政策提出將制定新片區綜合交通規劃,重點加強新片區與浦東國際機場、中心城區以及長三角重點城市之間的綜合交通網絡聯系,將大大提升臨港地區的交通便捷度。
(四十二)推進鐵路和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加強浦東綜合交通樞紐以及與長江北部和浙北地區的鐵路通道建設,實現與長三角地區鐵路運輸快速通行。完善新片區內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提升軌道交通運能。
解讀:新片區北接浦東國際機場,南靠洋山深水港,交通區位優勢極爲明顯。後續上海將圍繞浦東國際機場與上海東站建設空鐵一體的浦東綜合交通樞紐,這必將爲新片區帶來交通的更大便捷。值得一提的是,支持政策中提及了將加強新片區與“長江北部”和“浙北地區”的鐵路通道建設,當前北沿江高鐵正在建設,其將將連通南通新機場和浦東機場。支持政策還提出將完善新片區內軌道交通網絡,目前新片區內只有地鐵16號線“臨港大道站”與“滴水湖站”。
(四十三)加強新片區與周邊區域高速公路建設。提升新片區與浦東國際機場、中心城區及其他周邊區域之間高速公路快速通行能力。疏解洋山港貨物公路運輸交通壓力,推進洋山港至G1503公路段客貨分流改造。繼續減免S2高速公路客車通行收費。
解讀:G1503公路即原G1501上海繞城高速公路,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洋山港將建立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作爲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自由貿易園區的重要載體。這必定帶來比此前更多的貨運量,疏解洋山港貨物公路運輸交通壓力也就必不可少。
(四十四)提升新片區內客運能力。支持新片區規劃建設中運量局域線,加快線網規劃,啓動線網建設。增強新片區內軌道交通重要站點與主要集中居住區、重點功能區、重大賽事場館以及旅遊活動場館之間短駁公交配置。
解讀:支持政策提出將支持新片區建設“中運量局域線”,提升片區內客運能力。還提出增強新片區內軌道交通重要站點與其他場所之間的短駁公交配置。目前,新片區內只有地鐵16號線的“臨港大道站”與“滴水湖站”。
(四十五)強化新片區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依托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蘆潮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南港碼頭等,進一步增強海鐵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功能。
解讀:當前,上海正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向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沖刺,新片區的規劃建設將帶來重要機遇。據了解,上海正與浙江省共同推進小洋山北側集裝箱江海聯運碼頭開發,力爭早日開工建設。而小洋山正是新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堅持産城融合,不斷豐富城市服務功能,打造高品質生活,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國際新城。
(四十六)豐富提升教育資源。深化推進新片區高水平高校發展,支持新片區內具備條件的大學加快建設一流學科,支持高校開展地方高水平高校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全覆蓋,促進優秀教師跨校流動。支持我市優質教育集團在新片區開辦分校或合作辦學。支持引進高水平國際學校。
解讀:吸引人才聚集,教育服務能否跟上是其中重要一環。支持政策提出了4點具體政策,既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至臨港新片區,又支持引進高水平國際學校。這對將要前往新片區工作的國內外人才都是重要的利好消息。
(四十七)進一步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支持境外醫療機構在新片區辦醫,支持市級醫療機構在新片區發展特色專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動態健康管理。
解讀:醫療資源與教育資源同樣是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元素。關于跨境醫療服務領域,此前全國首家外商獨資醫院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落戶上海自貿區,但外商投資醫院設立後面臨諸多政策瓶頸,比如就診患者不能享受醫保待遇,也不能享受國際醫療保險。新片區在跨境醫療保險領域的先行先試將進一步打通政策壁壘,推動上海自貿區醫療服務發展。
(四十八)加快文化休閑、商業網點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藝術、體育、文化重點城市功能項目建設。建設臨港帆船帆板基地,打造高品質水上運動中心。建設符合新片區特點、具有國際特色的體育休閑旅遊集聚區。對連鎖商業實行“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的准入制度。
解讀:當前,臨港地區已經有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南彙嘴觀海公園等多處文化休閑設施,據了解,2023年,滴水湖北島上將建起一座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的新城市地標——臨港藝術中心。臨港藝術中心將設置1500座大劇院,400座多功能廳,落成運營後,將重點引進世界級優秀藝術團體、國際A類劇目演出,吸引各類文化精英和文化團體集聚臨港。
(四十九)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加強河流、湖泊、林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生態區域保護,推進濱江沿海岸線綠道和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等建設,促進生態空間與市民遊憩空間結合。
解讀: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國際新城,環保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地處臨港的南彙東灘,是上海海岸帶重要的沿海灘塗濕地生態區,已作爲“浦東新區自然岸段”劃入生態紅線保護範圍。南彙東灘濕地植物生長茂盛,底棲動物資源豐富,潮間帶底棲動物有軟體動物、甲殼類、多毛類和魚類等100余種,爲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根據國際權威鳥類觀測網站統計,南彙東灘濕地能觀測到的鳥類已有297種,高居全國第一。
(五十)加強區域精細化管理。以全覆蓋、法治化、智能化、標准化爲著力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建立高標准的新片區綜合管理標准體系,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努力提高新片區區域治理整體能力,爲新片區人民群衆提供精細化的管理服務。
解讀:新片區將重點提升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所謂智能化指的是利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對于流動性日益加大、複雜性不斷提高、風險逐漸增加的社會綜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