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上海4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晨赫)“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好事,從此以後,再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每年數億元的營業額落到海外。”今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活動中,沃爾沃建築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爾沃中國總部”) 董事、副總裁詹旭和記者分享了一件高興事:去年十一月初,沃爾沃中國總部收到了中水八局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項目購買挖掘機的首付款,首次走通了離岸貿易的全流程。
這筆首付款得來不易。多年來,上海自貿區跨境結算都是個難題。
按照我國海關監管制度的規定,沃爾沃中國總部只能從事進出口貿易,卻無法開展貨物不報關入境的離岸貿易。因爲如果貨物不經過國內口岸,直接由企業的境外生産廠商銷售或租賃給境外客戶,海關因看不到貨物,不能提供相關進出境單據,也就無法以傳統方式證明貨權;銀行方面擔心沒有按章審驗存在不合規風險,也不敢輕易嘗試,造成企業無法收付彙和在國內開展資金結算。
因此,該總部的離岸貿易結算只能由其位于新加坡的沃爾沃東亞公司操作,致使每年高達30億元左右(曆史最高達50億元)的營業額和近10億元的各種稅收(含關稅)均未能落地上海。
如何在企業、銀行和監管機構之間建立互信和核查機制,確保離岸貿易的真實性,以及資金使用和來源的合法性?在上海自貿區推動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答。
2016年起,上海自貿試驗區金橋管理局著手通過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破解離岸貿易的跨境結算瓶頸,走通跨境結算之路。
金橋管理局搭建平台,多次與市區海關、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國家外彙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監管部門溝通,並開發建設金橋綜合信息平台,企業按照自願原則和平台對接,實時發送在國際貿易和制造、維修等方面産生的相關數據,平台以大數據技術爲支撐,分析比對“四流”即“資金流、貨物流、單證流和信息流”,消除企業與監管部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此外,上海市商務委還開出了“白名單”,納入有良好進出口資質的企業進行試點,實現互信機制。
一系列的努力促成了文章開頭的“喜事”。設備從韓國工廠直接發運到尼日利亞拉各斯港,資金結算則通過沃爾沃中國總部在興業銀行上海分行開設的專用賬戶進行。
詹旭告訴記者,從跨境結算、結售彙到財富管理、融資支持等,這一攬子的金融服務都由興業銀行上海分行提供,到去年11月初,這單跨境結算業務的首付款收付彙流程全部完成。
據悉,2018年,沃爾沃中國總部大規模開展進出口貿易並試點離岸貿易跨境結算,營業額達18億元,其中離岸貿易300萬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4倍。如果2019年能實現全部海外結算業務落戶上海,該公司跨境營業額可達20億至30億元,其中,“一帶一路”離岸貿易額預計達6億元。上海自貿區成了名副其實的企業走向“一帶一路”的橋頭堡。
今後,更多市場主體將參與到這一改革創新中來,離岸貿易作爲新型的國際貿易形式也有望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按下發展加速鍵。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杭迎偉日前透露,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會著力發展離岸經濟,強化實施差別化探索,形成適應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服務貿易發展的制度安排。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