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18日在濟南舉行。房賢剛攝
12月18日,由經濟日報社、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在濟南舉行。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研究闡釋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價值追求、豐富內容、鮮明特征、邏輯體系、實踐偉力,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的一系列原創性貢獻。
山東省委書記李幹傑、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出席研討會並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顧海良,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作了主旨發言。中財辦、國家發改委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山東省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省區市地方有關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會議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主持。
12月18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在山東濟南舉行。經濟日報記者 趙晶攝
李幹傑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科學把握經濟關系和經濟運行規律,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山東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爲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山東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新征程上,我們一定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奮力推動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水平。
鄭慶東在致辭中強調,習近平經濟思想貫穿著新時代的大脈絡、大邏輯、大格局,以科學、求實、創新、開放的姿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曆史意義,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史樹立了裏程碑,爲推動經濟治理現代化標注了新高度。一段時期以來,經濟日報社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化研究和實踐成就宣傳,立足“學”與“思”、啓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活動,立足“踐”與“悟”、開展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著力打造“習近平經濟思想宣傳高地”,努力爲建設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力量。
在研討交流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立勝、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中央團校副校長林江、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邱海平、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何自力、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袁紅英等9位專家學者,聚焦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提出許多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創新性的真知灼見。大家一致認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必須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現到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中、體現到各地發展的日常工作中,胸懷兩個大局,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在研討會上致辭——
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價值和曆史意義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鄭慶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錨定了新的曆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以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爲依據,以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爲出發點,以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方向,以鞏固改革、發展、穩定的社會大局爲責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擘畫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中,創立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這一思想體系,貫穿著新時代的大脈絡、大邏輯、大格局,以科學、求實、創新、開放的姿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曆史意義,就是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史樹立了裏程碑,爲推動經濟治理現代化標注了新高度。
這個新高度,來自于始終站在曆史正確一邊的堅定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曆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曆史發展大勢,抓住曆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爲,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當前,盡管增量風險與存量難題彼此交織,世紀災疫與百年變局相互疊加,而中國始終能夠保持平穩發展的一條最重要方法論,就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准確把握世界潮流、時代大勢和中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並以此爲基點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推進事業。
這個新高度,來自于“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寬廣視野。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胸懷兩個大局”,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看清兩個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態勢,才能精准定位今日中國所處的曆史坐標與世界坐標,立足新階段,打開寬廣視野,判斷其中蘊含的重大機遇與新的挑戰,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這個新高度,來自于統籌兼顧的政治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治國理政,從“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從五大發展理念到協調推進各項改革發展戰略,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到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都是系統觀念的鮮明體現。新時代的發展廣闊宏大,唯有整體考量才能駕馭全局;新時代的改革關聯耦合,唯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協同推進。這些年,正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統籌起各領域、各層次、各個階段的改革,才實現了全局與局部相配套、當前與未來相協調、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
這個新高度,來自于無私無畏的使命擔當。開創新時代,也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需要敢闖敢試、敢破敢立。這幾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分黨政機構整合重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場關系……真刀真槍,勇于“亮劍”,刀刃向內,敢于“斷腕”,真金白銀,多出“實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頭。正是因爲不斷強調責任擔當,科學理論才在指導實踐中有效重塑了經濟發展理念、動力結構、增長模式、發展戰略,引領中國經濟穩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時代價值、重要曆史意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對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學習任務和實踐要求。比如,我們要用“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社會生産爲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做好經濟工作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以“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初心使命所倡導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內嵌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當中,確保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以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發展環境新變化,引領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我們還要不斷提高從政治高度思考和推動經濟工作的能力,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麽、強調什麽,堅定不移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真正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理論創新又爲回答時代課題開辟更加寬闊的視野和有效路徑,這是我們在學習宣傳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深刻感悟。以科學理論廓清迷霧、指導實踐,把握曆史機遇、戰勝風險挑戰,全靠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把學習理論與總結經驗、研究工作有機結合。一段時期以來,經濟日報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化研究和實踐成就宣傳,著力打造“習近平經濟思想宣傳高地”。一方面,我們立足“學”與“思”,開設專論專欄,約請有關領導和知名專家撰文,啓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活動。另一方面,我們立足“踐”與“悟”,開展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由編委會成員帶領業務骨幹,在全國範圍進行深度調研,總結各地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成功經驗,推出一系列重大調研報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引發了熱烈的社會反響。
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僅在理論上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把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而且在實踐中重塑了經濟發展理念、動力結構、增長模式、發展戰略,引領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研究、理解、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精髓,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爲建設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中國經濟跨越關口行穩致遠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位專家學者的主旨發言幹貨滿滿,一起來學習下↓↓↓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系統創新和偉大飛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馬建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偉大思想系統完整、博大精深、邏輯嚴密,涵蓋方方面面,每一領域都有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思考新戰略。其中,習近平經濟思想根植于波瀾壯闊的經濟建設偉大實踐,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問題進行了系統闡釋,明確回答了經濟形勢怎麽看、發展階段怎麽分、發展目標怎麽定、新階段經濟工作怎麽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怎麽幹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遵循,是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系統創新和偉大飛躍,寫下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輝煌篇章。
關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容體系,可以從方向論、目標論、主體論、認識論、方略論、動力論和底線論7個方面進行學習、理解和把握。
方向論: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方向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坐標和路徑。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把方向、管大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實踐開辟的,也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我們黨是執政黨,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黨中央必須對經濟工作負總責,實施全面領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根本保障。
目標論: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凝聚起中華民族築夢前行的磅礴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代領導集體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相互聯系和緊密銜接的階段性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發出了引領黨、國家和民族在新時代砥砺前行的號召,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的30年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並明確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就意味著改革開放後黨提出的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主體論:以人民爲中心
方向已經明確,目標已經確定。那麽以誰爲主體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說得很清楚,主體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爲中心”,可以總結爲3句話:第一句話,發展爲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第二句話,發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衆是真正的英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三句話,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本身不是目的,發展只是手段,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認識論:經濟發展新常態
做好經濟工作,必須正確認識經濟發展所發生的階段性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可將其歸納爲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認識論。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只有深刻認識、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才能既保持戰略定力,又積極作爲、主動施策,穩住經濟、轉型升級。
方略論: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
偉大的目標需要偉大的實踐,偉大的實踐需要與時俱進的方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可概括爲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方略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及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指引,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意義。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構建新發展格局,貫穿著新發展理念,拓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理論成果。
動力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方面做了很多重要論述,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這一偉大目標實現的關鍵動力之源,可將其歸納爲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動力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中國經濟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問題,根源在于重大結構性失衡和多年累積的體制機制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宏觀經濟平衡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大邏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要在適度擴大需求、理順需求的同時,堅決地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供給側。堅持創新引領,增強發展活力。
底線論:防範金融風險、確保經濟安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樹立風險意識、防範金融風險。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好的結果。這些可以歸納爲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底線論。牢固樹立風險意識。我國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曆史階段,要增強底線思維,防範重大風險,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一旦出現重大風險時也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維護經濟金融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構築紮根于市場主體的經濟工作新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高培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面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經濟工作該怎麽幹?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立足紮根于市場主體做好經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斷,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推動經濟工作不斷向微觀基礎層面深入,進一步走深走實。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這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判斷、新舉措、新提法、新表述,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構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與企業近似的全新概念——市場主體,逐步進入宏觀經濟分析視域。市場主體與企業不是一回事,兩者之間不能直接畫等號。不久前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納入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範圍的,不僅包括各類企業,也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市場主體這一概念之下,不僅企業,而且包括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內的參與GDP創造的所有經濟單元被全面覆蓋了。
之所以要越來越多地使用市場主體概念替代企業概念,表面是宏觀經濟分析視域和重心的伸展,但深入一步看,實質上是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格局的調整和變化。如果將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比喻爲經濟活動的“主動脈”,那麽,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小微經濟體便是經濟活動的“毛細血管”。宏觀經濟分析由“主動脈”深入“毛細血管”,顯然意味著,我國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越來越向微觀基礎層面轉移和集聚。由此,不僅宏觀經濟分析視域和重心延伸至所有經濟體和GDP所有源泉,而且更重要的是,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可以“一竿子插到底”,紮根于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所有經濟體和GDP所有源泉。這對于中國經濟應對風險挑戰、增強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無疑至關重要。
還要看到的是,市場主體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爲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這爲我們從應對風險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考量出發,對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市場主體作出全新定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一,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贏得未來”。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生機盎然”。其二,市場主體是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無論是穩定就業,還是擴大就業,都要靠市場主體“唱主角”。其三,市場主體是推動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抓住了市場主體這一重要力量,以市場主體爲中心配置資源,就抓住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還要看到,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尤其是在極端情況下,保證經濟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穩住市場主體。防範和化解風險,要從防範和化解市場主體風險做起。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市場主體日益成爲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的重心,紮根于市場主體、圍著市場主體而轉的經濟工作新格局正趨于形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前提下,我們要繼續堅持以市場主體爲重心,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的著力點紮根于市場主體,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發力。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充分認識共同富裕這個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特征的深刻內涵,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展望共産主義社會時提出,“生産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爲目的”。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確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爲奮鬥目標。
實現共産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相應地,實現共同富裕同樣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無論是曆史內涵,還是實現方式,都必須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必須以經濟社會發展爲基礎,必須遵循曆史發展客觀規律。
現代化是人類曆史上最劇烈、最深遠、最徹底的一場社會變革,是一場人類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價值、思想等全方位的轉型。先發國家通過精英和資本主導的現代化,把歐美一些國家帶到現代文明,同時也産生了至今未解的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等難題。一些後發國家在實現民族獨立和謀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簡單地在制度和技術上模仿先發國家,造成了更大的貧富差距、政治動蕩和秩序混亂,甚至現代化進程中斷。
與西方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成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是新時代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根本任務。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通過改革找到突破口,在保障機會公平的基礎上,通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進一步提升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同富裕。
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一是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二是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需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三是要堅持循序漸進,我們要有耐心,實打實地把一件事一件事辦好,提高實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實現共同富裕,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
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需采取有效舉措紮實推動。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形成橄榄型社會結構;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要依法保護合法收入,規範和調節高收入,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促進各類資本規範健康發展;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提高居民收入、消費、教育程度、健康狀況、住房條件等的同時,提升人民群衆的幸福感、社會融入程度、工作滿意度等,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增強鄉村發展活力,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視界和理論意境的拓新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顧海良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出新的闡釋,特別是對這一思想面對重大時代課題和“十個明確”核心要義的闡釋,不僅升華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蘊,而且也拓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視界和理論意境。
第一,深化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對重大時代課題的新理解。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的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決議》從黨的百年奮鬥曆史意義和曆史經驗的高度,依據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把這一思想探究的重大時代課題升華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麽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由“八個明確”提升爲“十個明確”根本所在。這一理論提升,拓新了對習近平經濟思想基本內涵的理解,深化了對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的感悟。
第二,“十個明確”從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總體意義上,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的根本作用和重要地位。《決議》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從“核心要義”上作出的這一“明確”,既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也在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綜合意義上,探討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規定,進一步堅定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和方向。
第三,《決議》從“建設什麽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意義上,強調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意義。在“十個明確”中,把“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爲單獨的一個“明確”提了出來。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明確”的要義主要在于“使市場在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第四,凸顯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根本規定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聚焦點,從“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意義上豐富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于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都有著重大的現實和曆史意義。
第五,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思想。在“十個明確”中,列入第一個“明確”的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共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最後一個“明確”中,也凸顯了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義。
准確把握實現共同富裕實踐途徑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洪銀興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實現現代化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克服兩極分化現象是避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路徑。推進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是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共同富裕不只是分好“蛋糕”,前提是發展,要做大做好“蛋糕”。
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要解決好共同富裕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二是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三是在“富腦袋”上下功夫,通過提升人的知識水平和技能來促進共同富裕。
針對城鄉二元結構等問題,把握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次,依靠結構調整和市場作用等合理縮小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對由行業壟斷和非合理收入造成的收入差距,要靠反壟斷和規範市場秩序來解決;再次,對各種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體制中,要按照“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的要求完善分配體制。
如何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首先,在分配中增加直接勞動者的非直接勞動要素供給,使直接勞動者的收入隨著擁有更多的非直接勞動的生産要素的投入而提高。其次,爲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依靠奮鬥實現富裕的機會。前提是實現要素的平等供給和平等獲取。除了機會均等的市場規則外,尤爲重要的是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營造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環境。再次,著力縮小財産性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的家庭財産,創造條件讓更多群衆擁有財産性收入,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最後,防止社會階層固化。階層固化可能導致財富占有的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就是“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推動收入分配體制以外的制度創新,涉及勞動力市場等各類要素市場的完善,促使勞動者獲取知識和技術要素,建立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
在現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鼓勵勤勞創新致富主要涉及實現充分就業和提高勞動報酬兩個方面。在初次分配領域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同時,以就業優先提供勤勞致富的機會,充分就業是共同富裕的基石。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強對低技能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這本身也是促進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評選揭曉
18日,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上,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經濟日報社自今年7月起組織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征文活動”,曆時4個多月,共收到國內外專家學者撰寫的征文上千篇。經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認識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五大鮮明特征》等13篇理論文章獲特別獎,《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等25篇理論文章獲優秀獎。名單如下(以作者姓氏拼音爲序)。
一、特別獎名單
1、《認識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五大鮮明特征》
作者:傅 華,新華社總編輯、黨組副書記
2、《論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內在統一性》
作者: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3、《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新時代開創》
作者:顧海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首席專家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理論品格》
作者:何毅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副院長)
5、《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作者:洪銀興,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6、《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幾個問題》
作者:李 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
7、《新時代宏觀經濟治理的發展脈絡和鮮明特點》
作者:劉 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8、《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系統創新和偉大飛躍》
作者:馬建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9、《科學把握共同富裕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作者:逄錦聚,南開大學原副校長
10、《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王靈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1、《科學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邏輯》
作者:王一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12、《准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義與豐富內涵》
作者:謝伏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1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把黨建設得更有力更堅強》
作者:葉小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
二、優秀獎名單
1、《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А·В·奧斯特洛夫斯基,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教授
2、《“中國扶貧”的政治經濟學》
作者:羅伯特·沃克,英國皇家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力超,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副教授
3、《以高水平開放贏得未來》
作者: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4、《以新發展理念涵養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丁晉清,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5、《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作者:範希春,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6、《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及實現途徑》
作者:顧清揚,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
7、《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擘畫》
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理事單位
8、《從供需兩側理解一條主線》
作者:韓保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9、《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作者:何自力,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
10、《新時代中國經濟現代化的理論指南》
作者: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11、《新時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創新性揭示》
作者:黃泰岩,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
12、《新時代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若幹重要經驗》
作者:季正聚,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
1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邏輯的精彩呈現和發展》
作者:林 江,中央團校副校長
14、《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指南》
作者:呂 炜,東北財經大學校長
15、《科學認識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體系結構》
作者:孟 捷 陳 龍,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16、《全面認識和貫徹新發展理念》
作者:邱海平,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17、《以加強農村公共産品供給擴內需》
作者:曲延春,山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18、《科學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邏輯》
作者:王立勝,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
19、《協調發展是評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准和尺度》
作者:謝 地,遼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20、《新發展格局:內在邏輯與構建路徑》
作者:楊虎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1、《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
作者:姚枝仲,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22、《新時代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作者:袁紅英,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
2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與創新》
作者:張占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24、《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現實邏輯》
作者:趙昌文,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
25、《全面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作者:周 文,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