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會期,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聯席會議首次發布了新加坡、俄羅斯、德國、尼日利亞、日本等國的中資企業發展報告。
中企在新加坡:需加大吸納各國人才 進行屬地化經營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金融、航運中心,也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中心,在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中國已連續6年成爲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但近10年來,中國對新加坡投資累計不過400億美元,對新投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國企業在新加坡發展報告(2020年版)》顯示,新加坡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中資企業嘗試在新投資興業的主要動因,絕大多數中資企業均能很好地適應當地法律法規和營商環境,並未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但需要看到的是,招聘合適員工難度加大、充分溝通的效率較低是中資企業在新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在新中資銀行業、汽車制造、共享辦公等行業均受到較大沖擊,企業數字化轉型有難度。對此,報告給出了相關建議是加大吸納各國人才,進行屬地化經營,推動數字化轉型,調整經營思路和投資業務和開展跨行業融合。
中企在俄羅斯:農業、跨境電商成爲合作新增長極
隨著近年來中俄經貿合作不斷提質升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俄在農業、金融、科技、網絡電商等新興領域合作發展迅速,前景廣闊。在俄發展的中國企業呈現出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引領帶頭作用不斷增強、中小企業日益成爲合作生力軍的特點。
《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發展報告(2020年版)》關注到了兩國投資合作出現的新變化,例如,中國企業的投資領域從傳統的能源油氣、農林開發延伸至汽車、家電、食品加工等制造業,對俄投資更加多元化、投資運營更加規範;爲支持IT行業發展,俄羅斯將IT業社保費率由14%降至7.6%,所得稅稅率由20%降至3%,俄成爲全球IT業稅負最輕的國家之一,農業、跨境電商成爲合作新增長極;自去年以來兩國科技合作全面深化,總額10億美元的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基金啓動運營,雙方在5G、雲服務、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中企在德國:投資數字化和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數節節攀升
與中俄兩國新興領域合作發展迅速有所不同,中資企業在德國的投資中,汽車工業、機械制造等傳統制造業仍處于領先地位。《中國企業在德國發展報告(2020年版)》表明,德國營商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中資企業的認可,中資企業在德投資逐漸成熟。
報告同時關注到,近年來赴德投資數字化和高新技術領域的中企數量也在節節攀升。德國的市場、技術和管理經驗、專業技術人才是中企選擇投資德國的最重要因素。隨著當地雇員在企業中比例上升,中企在德的經營水平和本地化融入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報告稱,未來,德國政府簡化辦事流程將有助于當地政務環境的改善,中德教育合作水平的提高將更好地吸引中企在德發展。
中企在尼日利亞:望完善合同執行和法律服務
據《中國企業在尼日利亞發展報告(2020年版)》顯示,目前,有上千家中資企業在尼日利亞發展,企業與營建項目分布在36個州與聯邦首都區,鑒于經濟上的較強互補性,中資企業在尼日利亞發展情況總體向好。報告總結了中資企業在産業促進、設施聯通、能力建設、貿易暢通、農業農村等領域幫助尼日利亞發展的案例,同時提出,在尼發展的中資企業有期望完善合同執行和法律服務、爲外來投資企業提供保障與便利、完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中尼政府間合作等相關訴求。
中企在日本:在産業鏈複雜的産品領域可互利互補
近年來,中國對日本直接投資、在日中資企業數量及其在外資企業中所占比例皆有上升。在日中資企業涵蓋貿易、制造業、金融、保險、物流、運輸、旅遊、信息技術、文化交流等各個領域,在日本當地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中國企業在日本發展報告(2020年版)》顯示,近年來,在日中資企業整體經營狀況良好。尤其是在汽車、機械等産業鏈複雜的産品領域中,日中依然擁有互利互補的關系。
報告認爲,日本營商便利度總體較好,基礎設施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近年來,日本政府不僅出台了系列寬松政策,具有較完備的經濟及商業統計數據,還有公益性組織及協會機構積極協作,這爲中資企業在日本發展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中資企業仍然面臨著日本經營企業的行政手續複雜且條目衆多,語言及保護主義限制因素,融資不易,優惠政策少,電子化、線上辦公普及程度較低等問題。
攝影/劉冬平
文/國際商報記者 晏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