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CBD區域,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在2、3公裏外的東山口,卻有著另一種城市氣息,漫步其中,沿街精致的老洋房吸引著每個路過的人駐足,中西混搭的社區氣質,也吸引了香港人何膺惠(英文名:Andrew Ho)和瑞士人Bastien Ciocca在這裏合夥開設了廣州第一家Speakeasy風格的酒吧“廟前冰室”。
創始團隊,是四位好朋友,也是兩對常常“互撒狗糧”的couple組合。他們當中有人曾混迹世界500強企業,也有人曾在國際五星級酒店擔任管理職位。
四位創始人在新加坡的2019亞洲TOP酒吧頒獎現場。
出于對飲食行業的喜愛,看到了廣州雞尾酒酒吧的空缺,2016年時,4個人幾乎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在東山口開設酒吧。成爲老板後的他們除了調酒,還要親自去市場買食材、做服務員洗馬桶、手機號碼更是一度作爲訂座熱線……
三年多時間的發展,“廟前冰室”除了在中國酒吧行業頒獎禮上“年度酒吧”等獎項,在今年年初更是拿下了2019年亞洲TOP50酒吧的榮譽。
創始人Andrew和太太Ame在店內接受采訪。
懷抱各種獎項,四人並不滿足于此,今年年中,他們再次租下了東山口的一棟老洋房,做成了意大利風格的餐吧,穿著舊時白色西裝的服務員,金色的手拉杆咖啡機,店鋪內複古的調調,吸引了好奇心爆棚的食客前往。
創業不容易,每一樣都要親力親爲,正如Andrew在受訪時所說,“創業除了找到合適的平台,不怕吃虧,保持開放的心態也很重要。”
廣州創業第一步:開越南粉店
2010年,Andrew從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廣州,在富力君悅酒店擔任餐飲部副總監,一做便是三年。隨後他被調到了香港君悅繼續任職,工作兩年後,他決定回到廣州嘗試創業。
“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對餐飲充滿熱情,開酒吧前,就嘗試開店了,是一家越南粉店,地點設在淘金。”Andrew表示,雖有“食在廣州”之說,但在當時,廣州餐飲行業以本地美食或是中國其他省份的餐飲爲主,“廣州外國人也不少,那時就想開一家洋氣一點的餐廳出來。”
工業風的餐廳設計,開放式廚房,坐在高腳凳上嗦越南粉,這是Andrew創業第一個項目的樣子。然而,Andrew的想法並不止步于此,餐廳經營了一年多以後,他找來了大學的校友一起嘗試開酒吧。
創始人Andrew和Bastien是大學同學。
來自瑞士的Bastien Ciocca,和Andrew均畢業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畢業後的Bastien同樣進入了五星級酒店工作,成爲廣州香格裏拉酒店的一員。
在Andrew看來,彼時的廣州,缺乏一間純真的雞尾酒酒吧,“廣州人對于雞尾酒和美食都有比較高的欣賞水平,有自己的理想標准,然而,那時廣州沒有太多好的酒吧可選擇。”
看到了市場機會,二人決定嘗試一把。
二次創業開酒吧,選址東山口,Speakeasy的設計讓街坊也好奇想進來看看“要在廣州找一個租金壓力不大的地方,東山口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裏距離珠江新城比較近,有很多老洋樓聚集,也有老廣州的生活氣息。”幾經尋找,廟前西街58號成爲了最終選擇。
暴雨水浸街,水蔓延到店內,全員上陣清理積水。
“這裏以前是賣衣服的地方,和一家貿易公司的辦公室,一共3個鋪位,我們一開始只拿了兩個,一個鋪位作爲門口,一個則作爲酒吧。”想要讓酒吧融入老東山的社區裏,不能過于西化但又要有個性,Speakeasy風格成爲了設計首選。“我們不僅僅希望客人因爲酒吧而來,也希望附近的街坊路過的時候,會進冰室看一看。”
2016年2月,酒吧開業了。
空無一人的櫃台,店鋪裏擺放著簡陋的貨櫃和冰箱,用毛筆書寫而成的店鋪招牌“廟前冰室”高挂在上方,打開置物櫃後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廟前直街的黑白圖片和滿牆壁的酒瓶。好似哆啦A夢的任意門,讓人隨意穿梭在兩個不同的空間場景中。
Andrew和Bastien在巴塞羅那酒吧進行客席調酒。
據了解,Speakeasy風格是在美國禁酒令期間開始出現的,某些酒吧經營者爲了躲避政府的查封,把酒吧開到了倉庫,居民樓,書店等一些不可思議的地方。
“一開始來的都是外國客人,因爲同事會講英文,可以和外國客人溝通交流,或是因爲這一點帶給他們一些親切感。”隨後,Andrew在自媒體朋友的幫助下,酒吧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流傳開來,漸漸吸引了不少本地客人前來。
經營了一年後,酒吧開始擴大面積,把第三個鋪位拿下,成爲了jazz room,120平米的空間常常處于滿座的狀態。
酒吧開始火了,讓Andrew意識到這一點的不僅僅是滿座,在今年年初,“廟前冰室”以第35名的成績,拿下了“亞洲TOP50酒吧”榮譽,在中國內地4家同獲該獎項的酒吧中,廣州僅此一家,期間更一度成爲社交媒體上“廣州十大打卡地方”的目的地之一。
Andrew表示,廣州不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城市,極少人會特地來廣州吃吃喝喝,即便是在亞洲,知名度也並不是非常高,酒吧的發展速度也不快。正因爲如此,他希望可以盡力讓廣州的雞尾酒文化和亞洲一線城市的雞尾酒文化接軌,這也是廟前冰室團隊的目標之一。
親力親爲固然重要
但要如何留住人?打開手機,Andrew笑著說,“之前我的手機號碼就是客服號,每天都會有人打電話找我定位置,5000人上限的微信號,現在每添加一個人就要刪掉一個人,後來開了微信公衆號訂位就好很多了。”
回憶起剛剛創業的階段,Andrew坦言,並不容易。“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和拍檔幾個人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爲。”去菜市場買原材料,回來酒吧打掃衛生,爲客人調完酒等到人群漸漸散去時,可能還要去洗廁所刷馬桶……
酒吧人員流動大,也是每個經營者最頭痛的事情。“做的最久的員工有三年的時間,剛剛才辭職離開,自己創業,現在做一些酒吧的周邊,我們也會幫襯他。”
Andrew坦言,一個員工的離開,如果覺得酒吧做的不好,對于團隊日後招聘來說,也比較困難。正因爲如此,爲了吸引人來,並把人留下來,Andrew和Bastien會自己獨有的管理方式,帶隊出國學習,無論酒吧再忙碌,每年會有一整個星期的停休,帶著員工到國外旅遊,探店,學習交流。“我們會有意識地選擇雞尾酒文化比較重但又好玩的地方,帶員工去感受一下其他酒吧的服務、設計,也順便玩一玩。”
在日常的培訓中,雖然會告知員工西式雞尾酒服務的特點,和服務的重要性,但口口相傳不如眼見爲實,“在廣州或者國內沒有好的雞尾酒店的模板可以學習,再怎麽講也無法聽明白,親身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酒吧是個需要常年熬夜工作的行當,Andrew透露,公司還給員工辦健身卡,希望可以做到生活和工作平衡。
創業難怎麽辦?不怕吃虧,保持開放心態多嘗試曾有酒吧行業人士認爲,做酒吧,每三年是一個階段,需要推陳出新,Andrew表示,“對我們來說,每個月都是一個新的階段,每一天都要要有新的東西出現。” 對于Andrew和Bastien而言,開酒吧除了是興趣,更像是可以不斷倒騰出新鮮事物的實驗室。
自行開發酒單,調配不同的雞尾酒,在酒吧對面,租了一個房子,種植了調配雞尾酒可用的各種香草,在酒吧窄小的空間裏,則開辟了一個十來方米大小的“實驗室”,裏面擺放著各種瓶瓶罐罐和蒸餾設備,甜椒、甜薯、羅勒、番茄…..各種日常常見的食物,在蒸餾機的作用下,萃取成了不同風味的雞尾酒原料,在經營酒吧的過程中, Andrew和Bastien挖掘到了屬于自己的新樂趣。回首走過的3年多時間,像倒帶一樣從眼前快速翻過篇,創業這條路也越走越遠。
兩位經常前往國外酒吧進行客座調酒等交流學習,圖爲柏林bar show。
如今Andrew也把家安在了廣州,太太Ame是位地地道道的廣州人,他們一起創業,共同見證著每一次榮耀的誕生,同樣是創業者身份的Ame如今是位全職的時尚博主,Ame坦言,“創業雖然辛苦,但是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有回報、有自由。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雖然我有時候也會懷念上班的時候,但是如果再讓我有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創業。”
Andrew笑著說,“創業前在酒店裏面也做到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就算再回去也不需要重頭再來,心裏面其實給自己這樣的退路。但創業真的不可以這樣想,怎麽也要盡力一搏。如果有一點點保留的話,未必可以這麽全心全力去做。”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出台,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希望來到內地嘗試創業,生活。作爲過來人,Andrew建議,“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想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如果決定創業類,就不要害怕吃虧,很多時候,你不做就沒人做了。”Andrew表示,香港的機會始終沒有內地多,借著這個機遇,可以多嘗試。
采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實習生 梁爽爽
攝影:南都記者鍾銳均
編輯:南都記者 張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