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柬建交60周年。近年來,兩國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迅速發展,華文學校已成爲柬埔寨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爲柬埔寨輸送了一大批兼通中柬兩國文化的雙語人才,在促進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鞏固中柬傳統友誼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華文教育在柬埔寨的蓬勃發展,背後離不開華僑華人的支持。尤其在柬華理事總會的帶領下,全柬華人華僑大力興辦華文教育,推動柬各地華校建設不斷取得發展,華文教育水平顯著提高。他們時刻記著:不管身在哪,“根”都不能丟。
這其中,有著柬埔寨潮籍華人、柬埔寨著名僑領、企業家、慈善家鄭棉發勳爵的一份重要貢獻——自華文教育在柬埔寨重新恢複之後,鄭棉發不僅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中華文化的傳承中,還以身作則不斷爲各地華校提供幫助,解決學校辦學困難,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學習華文,了解中國文化
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柬埔寨華人,鄭棉發內心中充滿著濃厚的中國情懷。“能夠爲華文教育做一些事情,讓中華文化能夠在柬埔寨發揚光大,我們辛苦點不算什麽。”這名古稀老人說,他願意用畢生的精力延續海外華人的留根工程,讓更多人投身到華文教育事業中去。
鄭棉發接受南方+采訪,談柬埔寨的華文教育。
經曆戰亂,白手起家建立商業帝國
柬埔寨是東南亞華僑華人的主要分布國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柬埔寨土生土長華人不低于100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這一比例在東南亞國家中僅次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近5年來,柬埔寨的中國大陸新移民人數增長了近10萬,在柬中國人應該不低于50萬人,並在持續增多,是東南亞中國新移民增速最快的國家。
這20年來柬埔寨的經濟突飛猛進,華人的功勞功不可沒。尤其是潮汕地區的後裔,在柬埔寨逐漸形成影響力。目前,柬埔寨潮籍人口達50多萬,占柬埔寨華人總人口的80%,其中三分之一潮人居住在首都金邊市。因此,金邊享有“小潮州”美譽。
鄭棉發接受南方+采訪,談柬埔寨的潮人潮商。
鄭棉發就是其中一名知名潮籍僑領。在柬埔寨,一提起鄭棉發,華人圈幾乎無人不識,不少人都會肅然起敬。他曾任澳大利亞維省潮州會館榮譽會長、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永遠最高名譽顧問、柬埔寨潮州會館永遠最高名譽顧問等職,目前是柬華理事總會常務副會長兼文教、文教基金處和師訓處處長,柬埔寨潮汕商會最高名譽會長,帶領柬埔寨華人華僑踴躍投入發展華文教育。
1943年,祖籍揭陽的鄭棉發出生于柬埔寨的一個傳統華人家庭。1974年,因戰亂鄭棉發舉家遷移至越南,1981年重返柬埔寨,再建家園事業。憑著智慧經驗和精明的眼光,鄭棉發迅速重建事業,建立起了實力雄厚、屬于自己的商業王國。
1999年,中國慶祝建國50周年時,邀請海外華人到北京參加盛典,柬國的出席名額只有二個,鄭棉發便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份,他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並被聘爲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的海外顧問。
“作爲一個海外的華人,對中國的發展感到無比的高興和自豪。”鄭棉發說。
年少被迫失學,熱心投入教育事業
鄭棉發是個中國情結很深的人。作爲出生在柬埔寨的第二代潮汕人,年過七旬的鄭棉發說著一口流利的潮汕話。經曆過柬埔寨局勢動蕩和戰亂,如今回顧自己走過的艱辛曆程,年少曾被迫失學的鄭棉發,會更加意識到華文教育的重要性。
據鄭棉發介紹,柬埔寨華文教育事業曆經滄桑,可追溯一百年前。上世紀50、60年代,全國共有華校230多所。戰亂後,許多華校被迫關閉,停課20年,造成一代人不識中文。上世紀90年代華文開始複興,至今有58所學校,學生近5萬人。
鄭棉發說,戰後,柬華理事總會成立,以“弘揚中華文化,發展華文教育”爲主要任務。尤其是,以方僑生勳爵爲會長的第五屆柬華理事總會十分重視華文教育,呼籲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出錢出力,積極參與興教辦學事業,使得各地華校的教學更加活躍起來。
鄭棉發尤記得,1994年,柬埔寨潮州會館屬下端華學校正校僅能容納幾百名學生就讀,潮州會館探討開辦分校事宜。當時,社團力量薄弱。時任副會長的他提議向銀行貸款,其本人借出10萬元美金,以此帶動社團理事和華人捐款。
除了貸款和個人借出的款項外,不足的部分,鄭棉發提議通過“賣校舍”的方式來籌集。他把每間課室粉刷一新後分三等價格,熱心人士只要捐出相應善款,其芳名就镌刻在教室門楣的大理石匾上。這個提議得到理事會決議通過,鄭棉發也認捐了兩間教室。後來,這種“賣校舍”的募捐方式被柬埔寨其他社團複制並取得成功。至2001年,柬埔寨的華文學校發展到了近百所。
除了捐資修建學校校舍,古稀之年的鄭棉發還親自走訪了全國20個省區(首都)57多所華校,以便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在柬華校的整體情況。幾乎所有的華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當了解到有華校面臨資金缺乏等問題,鄭棉發總會把這些學校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記在心裏,積極籌集資金,解決學校的辦學困難。
柬埔寨中文教育從“輸血”轉爲“造血”
鄭棉發指出,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柬埔寨出現了許多中國企業承辦的工程,爲了順利溝通,不少柬埔寨人也學習華文,這使得華文教育在柬埔寨很普及。長期以來,柬埔寨華文教育受到祖籍國的關心、厚愛和大力支持。 近年來,在柬蓬勃開展的漢語學習爲中柬務實合作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重要的貢獻。
應柬華理事總會的申請,中國國家漢辦去年委派來160多位漢語教師志願者,參加到柬埔寨全國華校的教學工作。在今年7月,這些國家漢辦志願者完成援教任務返回祖國。今年11月22日,由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主辦,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承辦的2018-2019年度赴柬埔寨漢語教師志願者崗中培訓會在金邊開幕,全柬238名漢語教師志願者參加了本次培訓。
鄭棉發欣喜地表示,中國每年派來支教老師200多位,這些教師志願者的奉獻,不僅保證了各地華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還爲提高當地教學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爲中柬友誼和兩國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但完全依靠援柬老師是不夠的,要培養和儲備自己的華文師資力量,確保華校的長期穩定發展。”鄭棉發直言,盡管華校複課20年來,爲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批又一批的雙語人才。但是,全國華校都在面臨師資、生源、財力物力短缺等問題,依然未能完全解決。
爲了解決現狀,保證師資穩定,柬華理事總會每個月撥出3萬6000美元補貼本地老師的薪資,同時開辦師資培訓中心,專門培養老師,讓老師們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綜合素養,開展教學工作實踐。
“在完成兩年學習後,接受培訓的老師會接受總會的安排到各校任教。我們希望能夠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老師參加到華文教育的教學工作。”鄭棉發說,目前除了金邊和經濟較爲發達的省市的學校辦得比較好,生源穩定外,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學校都存在師資短缺、經費缺乏、生源不足等等問題。
他認爲,發展華文教育這項工程任重道遠,培養和儲備柬埔寨華文師資力量,這既是柬華教育的長久發展之計,又是全柬華文教育任重道遠的一項偉大的留根工程,除了華僑華人們的努力,還需要祖籍國政府、僑辦、漢辦等相關單位的支持和幫助。
辦學只爲“留住華人華僑的根”
如今,不少柬埔寨潮汕人憑借團結、勤勞等優良傳統,在異國他鄉過上了不錯的生活。當地潮州會館、潮汕商會等組織從語言運用、習俗保留上進行了積極引導,讓潮汕文化在海外的潮人後代中得以繼承和發展。
但是,隨著老一輩日漸老去,年輕一代柬埔寨潮汕人在語言運用上正逐漸弱化,傳統習俗的儀式感也在消減。爲了讓後代保持對“根”和家鄉的認同,鄭棉發堅持與子女們用潮汕話交流,其子女們如今也會說潮汕話。
“他們在外面碰到潮汕話能夠自然地交流,否則潮汕話越是講不通,孩子越是不喜歡講。所以我一定要讓每個小孩子從小自然而然以潮汕話爲主。”鄭棉發對自己子女、子孫們的教育成果如數家珍,他更欣慰于孩子們對他投身教育事業的支持。就在去年,鄭棉發的一個孫子還自發地爲一所華校更換了所有的LED燈。
談到華校未來的發展,鄭棉發說,他們這一代人就是給柬埔寨的華校奠基,建設校舍,改善教學環境,培養師資力量。這些基礎打好了,下一代人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就會容易些。他認爲,讓子孫後代學習華文,學習中華文化,就是爲他們今後創造自己美好前途奠定基礎。爲此,他每學期還爲數百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助學金,受益學子逐年增加。全柬數十所中文學校的建設和數以千計的學生得到過他慷慨資助。
除了在華文教育上的投入,鄭棉發在柬埔寨全國數十個廟宇的建設和維修工程中,都有數額不菲的捐贈,使許多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柬埔寨得以弘揚,“廟宇還在的話,傳統節日就能在鄉下流傳下去;有廟宇就可以有華文,對華文也起到傳播的作用。”
他時常教導年輕一代,發展華文教育是讓華人後代掌握祖籍國語言,爲加強所在國與祖籍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搭建橋梁;建造廟宇,是爲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爲近百萬柬埔寨華人尋找精神寄托。一個民族一旦沒有了屬于自己的信仰,幾代人之後,連自己的根在哪裏都不知道了。
對于慈善教育事業,鄭棉發看得很重,也看得很輕。他坦言,有些人有錢卻不願意付出,有些人願意付出卻沒有這個能力,“既然老天爺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們有能力付出也願意付出,這沒有什麽企圖的成分。”采訪結束,這名古稀老人說,希望將華文教育傳至柬埔寨的每個角落。
【特寫】
端華學校:東南亞人數最多華文學校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領事部田玲主任曾表示,華文教育是一項留根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華教是海外華人華僑傳承中華文化的主要途徑,華文教師是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越來越多的人員參與到支持柬華文教育發展事業中來,柬埔寨華文教育的發展也爲在柬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多年來,在柬華理事總會、柬埔寨潮州會館等僑團的支持下,柬埔寨華文教育蓬勃發展,華僑學校是當地中文教育、中華文化繼承與傳播的基礎,廣大華文教師爲在柬傳授漢語以及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位于金邊的端華學校,是柬埔寨潮州會館創辦的一所曆史悠久的華文學校,也是目前該國規模最大的華文學校,擁有1萬6000名學生。端華學校複課20余年來培養了一批優秀中柬雙語人才,這些人成爲了中資企業在柬各行業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爲柬埔寨社會經濟發展,爲中華文化在柬埔寨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端華學校校長介紹,經過20余年的努力,端華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爲柬中文化交流和柬中傳統友誼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學校在師資、教學管理等方面仍缺乏先進的發展經驗。按照學校目前的學生規模,至少需要300名教師,可實際的教師數量只有200余名。其中,年過六旬的教師超過70人。
據了解,端華學校計劃擴大辦學規模,柬埔寨潮州會館計劃投資約800萬美元建設第二座分校,新校區預計可容納逾5000名學生。此外,柬埔寨潮州會館還計劃開辦高級中學和中文大學,將來爲柬埔寨華校學生能在國內接受高級教育提供便利,爲柬埔寨國家發展經濟培育高端的人才。
【全媒體記者】余丹
【通訊員】林炜松
【作者】 余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