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宋 艾 環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全校大掃除要回歸了!本月2日,北京市教委召開“雙減”政策落地以來,第二次全市基礎教育校長大會。市教委主任劉宇輝透露,將全面打造2.0升級版課後服務,將重點提升體育鍛煉、勞動教育和學業輔導等薄弱環節。其中,勞動教育的補足,受到頗多關注。據了解,未來將可能將重新引入全校大掃除這樣的活動。
資料圖
實際上,一些其他國家也讓學生參加掃除、擔當值日生,來鍛煉學生吃苦耐勞和認真負責的精神。日本中小學生就有著參與日常掃除工作的傳統,一些歐美國家近些年來也逐漸引進這種做法。尤其在疫情期間,不少學校認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室的清潔工作中,能更好地保持個人與環境衛生。
在日本,學生掃除傳統已持續多年。盡管學習指導綱要沒有明確規定,但作爲“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需要進行掃除。
圍繞日本的學校掃除文化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于佛教。在日本江戶時代,出現了作爲日本學校前身的“寺子屋”。所謂寺子屋,是當時僧侶教授平民兒童讀書寫字的寺廟。由于清掃也是佛教修行的一項,且與學習相比,當時的僧侶更加重視清掃和整潔,所以在寺子屋,學生課前課後進行掃除也成爲日常一部分。此外,日本的佛教還認爲,掃除雖然與人格教育沒有直接關系,但通過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和心境,也是一種修行。另一種說法是源于日本的“道”,指日本的劍道、柔道、茶道。以劍道爲例,人們在進行劍術訓練的時候,訓練場的整潔尤爲重要,訓練前後一定要通過打掃道場來先磨煉心靈。由于劍道、柔道等各種“道”自古就在日本盛行,使得打掃清潔的精神得以不斷傳承與擴散,所以也就在日本學校中形成了打掃文化。
日本教育專家通常認爲,每天課後,學生們通過打掃教室衛生,有助于培養他們對教室的感謝之情以及收拾整理個人物品的好習慣。學生們確實可以在家裏參與衛生打掃,但與家庭不同的是,學校不僅是學習的場所,而且還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場所,通過共同打掃衛生,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此外,在同一所學校或同一個班級,所有學生都應該被平等對待,不論家庭經濟狀況或學習愛成績如何,都應該在集體生活中承擔責任,所以通過在學校打掃衛生,還有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平等意識。
自2016年以來,新加坡教育部門規定,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生每天都要安排打掃衛生的時間,學校可以自行決定具體時間和形式。很多學校和家長都表示支持,希望孩子在學校養成愛幹淨的好習慣也能帶到平時生活中。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當時報道,有些學校每天安排5-10分鍾時間讓學生做掃除,掃除範圍不僅包括自己在教室的課桌座椅周邊,還包括走廊和食堂等公共空間。也有學校在午休以及放學後安排學生打掃衛生,同時每天還要向老師遞交證明,表示自己在家也參與了打掃。
歐美中小學近些年來,也開始倡導學生進行教室打掃。剛開始時,一些教育專家擔憂這是否會導致學生做清潔工的工作,涉嫌使用“童工”。不過,不少學校進行了平衡,一方面讓孩子在固定時間內,擦拭自己的課桌、回收教室內的垃圾,形成每天的“教學流程”;除此以外的時間,仍然由專業的清潔人員進行打掃,也保證學習環境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