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顯然,剛剛重掌馬來西亞政權的93歲總理馬哈蒂爾沒有仔細學習過中國近代史,沒能了解這句話背後所展現出的大氣度和大謀略。
據多家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報道,馬哈蒂爾計劃于6月11、12兩日,作爲主賓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4屆亞洲未來國際會議”。雖然這位“馬總理”每年都會參加這一會議並發表演講,但此次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自然也爲出席會議的意義帶來了改變。
另有消息稱,馬哈蒂爾近期在非公開政黨會議上表示,希望今年在日本多談一談“東方政策”。對馬來西亞稍微熟悉的小夥伴就知道,這一政策是當年馬哈蒂爾執政時的“主打牌”,並收效甚佳。
然而,老馬再度上台便再度祭出這杆大旗,不免讓人在精神層面産生穿越之感。新瓶裝老酒,真的合適?
舊事重提,爲誰來?
1981-2003年,在馬哈蒂爾首度執政的這22年間,馬來西亞的變化被大馬國人和世界看在眼中,馬來西亞從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爲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
1995年,馬哈蒂爾提出了“泛亞鐵路”計劃。鐵路以新加坡爲起點,經吉隆坡、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內抵達中國昆明,加上一些支線,全長達5500公裏。到馬哈蒂爾卸任時,馬來西亞國內鐵路總長也達到了2267公裏,貫穿馬來半島。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可以說都歸功于馬哈蒂爾曆史性地提出了“東方政策”。
早年的馬來西亞,傳統上是一個初級産品的出口大國,長期以來橡膠、棕榈油的出口一直是其經濟的支柱。馬哈蒂爾首度擔任總理之後提出該政策,主張學習日韓等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將馬來西亞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這其中也有中國的身影在。長安街知事App此前曾介紹國,馬哈蒂爾首度任內,曾先後7次來華。2001年2月底,他曾到中國參加博鳌亞洲論壇,同年10月又到上海參加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在馬哈蒂爾主持下,馬來西亞開始了前所謂的變革,重新制定工業政策,鼓勵外資進入,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他卸任時,馬來西亞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500美元,名列亞洲第5,被譽爲亞洲經濟“一只小虎”。
就在不久前,馬哈蒂爾的前任納吉布落選,原因正是馬來西亞民衆對其領導的國民陣線執政能力的失望和對其本人腐敗的痛恨。雖然納吉布在任期間,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同樣成績斐然,但這無法掩蓋其貪腐的事實。
因此,考慮到馬來西亞領導層,馬哈蒂爾重提“東方政策”,也是在打一場心理戰,勾起全國上下對當年崛起時的自豪感,以及對未來發展前進的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馬哈蒂爾爲自己走出一步好棋。
重修舊好,可能嗎?
在首次出訪前如此表態,馬哈蒂爾的目的再明顯不過。要知道當年的“東方政策”,馬哈蒂爾主張的主要學習對象就是日本。
他自己曾說,毫無疑問,“向東看”政策對馬來西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彼時,馬哈蒂爾看到了日本進口原材料,再經過加工後把産品出口到國外的發展模式。他認爲這對于力爭實現貿易立國的馬來西亞來說,這是一種憑技術打入世界市場的模式。
馬哈蒂爾認爲,馬來西亞從日本那裏學到了“對勞動的真摯態度、對戰後複興的熱情和愛國心、獨自經營的風格、職場的紀律”。
然而就在5年前,日本的發展陷入長期停滯。馬哈蒂爾曾批評稱,日本之所以陷入困境,原因在于丟棄了在走向經濟大國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價值觀,盲目地迎合歐美。並且,日本經濟上的喪失自信直接導致政治上日趨右傾化。
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馬哈蒂爾的身份還是馬拉西亞前領導人。可如今,剛剛重掌大權的他似乎忘了自己作爲“旁觀者”時的冷靜,再度向日本抛去了橄榄枝。殊不知,今天日本的國內局勢,較5年前更甚。
細看最近幾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表現,就很能說明問題。
5月24日,安倍抵達俄羅斯進行訪問,作爲嘉賓出席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然而爲了見普京一面,安倍在下榻的賓館足足等了48分鍾。而去年4月兩人在莫斯科會談時,普京也曾讓安倍等了半個小時。
正所謂“人窮志短”。安倍的“窮”,不僅體現在其執政能力的每況愈下的“智窮”,也表現在其一貫的“狐假虎威”思想之上。離了美國不會說話,安倍對靠山也是很“忠心”了。
然而,馬哈蒂爾似乎忘了自己曾經的言論,即馬來西亞學習的是具有很高職業倫理、實現了戰後複興的日本,而不是美國影響下的日本。因此此時再提“東方政策”,馬哈蒂爾更大的可能性,是收獲一個拖油瓶。
步障自蔽,圖什麽?
孫中山先生還有另外一句話: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衆長,益以新創。馬哈蒂爾顯然也未曾讀到過。
對于其本人來說,爲何將合作夥伴選爲日本而非中國,倒或許可以用“內審情勢”“外察潮流”來解釋。
前文所說,馬哈蒂爾首度執政時期對中國態度較爲有好,也曾表態歡迎中資企業到馬投資設廠。然而在其卸任後,卻先後幾次發表過對華的激烈言論。在他看來,華人已經掌握了馬來西亞的經濟,未來甚至還要掌控政治。
這對其本人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再登“皇位”不易,這位93歲老人的心態已在歲月流逝中悄然發生了變化。必須親手掌控一切,或許是馬哈蒂爾此時的心態。
因此,面對著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馬哈蒂爾看到的不是“一帶一路”這樣的發展機遇,不是互利共贏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反而只是十分短視的認爲“中資搶了本地人的飯碗的”。
就是出于這些考慮,馬哈蒂爾上任後的大動作,就是接連取消或重新討論上一屆政府的大規模項目,包括上屆政府的大型項目新馬高鐵,以及中資投資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建設等項目。
要知道,中馬經貿合作蒸蒸日上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近幾年來,雙邊貿易額保持了10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中國已連續7年成爲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連續8年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
盡管馬哈蒂爾表示“必要時”才會與中國重新協商相關貿易條款,但是其眼下所謂對于兩國的貿易交往而言,弊大于利。
曾幾何時,馬哈蒂爾親口說過,在市場經濟的時代,中國並沒有侵略日本和周邊國家的意圖。但是現在看來,馬哈蒂爾似乎被前後兩次執政所處時代的巨大變化嚇壞了。不知身體狀況還不錯的馬哈蒂爾,能否在成爲一個百歲老人之前認清“世界潮流”,再度帶領馬來西亞走上快速發展的高速路。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