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輪終于浮起來了!月圓之夜神奇的潮汐力量,讓困在蘇伊士運河航道上的巨型貨輪“長賜”號于當地時間29日上午4時30分成功上浮,擺脫了長達6天的擱淺。隨著這條國際重要水道“將很快恢複正常通航”的預期升溫,國際油價29日經曆了一波興奮的下跌,埃及總統塞西也發推特宣布“今天,埃及人成功結束船只擱淺蘇伊士運河的危機”。不過航運界人士評估,當前排隊等著通過蘇伊士運河的400艘船,全部通過可能還得花至少6天時間。“蘇伊士運河塞船凸顯全球體系的脆弱性”,媒體感歎稱,當船舶變得越來越大,貿易航道卻開始“動脈硬化”,全球貨運對早期建造的狹窄航道的依賴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3月27日,救援船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現場作業。
“長賜”號駛入寬闊水域
據埃及“阿拉比亞”電視台29日報道,“長賜”號貨輪于當地時間29日15時左右完全浮起,開始向大苦湖駛去。大苦湖是蘇伊士運河河道上相對寬闊的一片水域。“長賜”號將在那裏停留,接受技術檢查和各種盤問。據美國雅虎新聞網29日報道,完成“長賜”號解救任務的是11艘港口拖船和2艘遠洋拖船,連日來挖出的沙子有3萬立方米。“長賜”號船東指定的救援公司荷蘭皇家博斯卡裏斯威斯敏斯特公司29日下午宣布:“蘇伊士運河不再受阻。”“爲期6天的腸梗阻總算通了”,在埃及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發帖這樣诙諧地說。
據埃及《七日報》報道,29日早些時候,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已經宣布,蘇伊士運河從當天中午12時開始恢複通航。他說,等待通過運河的貨輪已達到400艘。另據《金字塔報》網站29日早些時候報道,當地時間19日早晨,“長賜”號的航向已修正80%,一旦被引導至等候區,航道將恢複通行。臉書上的一則視頻顯示,“長賜”號船尾開始離開河岸,視頻裏還有一些拖船在“長賜”號周邊活動,有歡呼慶祝的聲音傳出。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當時表示,救援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但船已經動起來了,“快要成了,還差一點”。
埃及總統塞西第一時間發推文,對貨船獲救表示祝賀,對埃及人民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營救出被困巨輪表示感謝。當地媒體報道,此前一天,塞西已下令,做好卸下船上貨物的准備,以減輕船重,使船能夠重新浮起來。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准備做“最後一搏”,因爲28日夜晚是漲潮的時間,潮汐的湧動有助于救援工作,結果如願以償。據參與救援的人士說,這次春季漲潮潮高超過以往,推動“長賜”號移動了23米左右。
隨著運河堵塞情況緩解,石油價格隨之下跌。29日,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價格下跌多達2.5%,布倫特原油價格也應聲下跌。
運河“癱瘓”的代價
盡管如此,“長賜”號被困事故已經造成了一場波及全球的危機。據悉尼廣播公司29日報道,“長賜”號造成的這種堵塞每小時的損失約4億美元。據《勞埃德船舶日報》估算,運河每“癱瘓”一天,相當于損失96億美元,其中向西的交通價值約51億美元,向東則約45億美元。而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根據貨物價值收取費用,每艘船的通行費至少爲數十萬美元。
據英國《衛報》28日稱,被延誤的貨輪中至少有20船牲畜,船上運載的牲畜多爲牛羊,受困動物總數約爲9.2萬頭。“動物國際”歐盟地區協調員魏丁格爾形容這是一顆顆“生化定時炸彈”。法新社28日稱,除了牲畜,其他被延誤的貨品還包括:至少100艘載運石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氣的船舶;至少有17艘化學品油輪;分布在15艘貨輪上的80箱茶葉;110個集裝箱的宜家家具;至少一輛運水貨輪;一批要運往中國加工成貼面地板再運回英國的法國橡木……而據《勞埃德船舶日報》報道,多達90%的受影響貨物並沒有投保延誤險。
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導致敘利亞國內燃油危機持續惡化。敘利亞政府當地時間27日已經宣布,對現有燃油進行配額供應,只有面包房、醫院、供水站、通信部門及其他重要科研機構才被優先供應燃油。
即使運河重開,歐洲也難松一口氣。丹麥“海運情報”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延森28日表示,每周約有30艘從亞洲駛往歐洲的集裝箱船通過蘇伊士運河,運送約38萬個集裝箱。他說,即便疏通運河擁堵只需兩天,也會導致11萬個集裝箱延誤,“這將加大一周後歐洲港口出現擁堵的風險”。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長賜”號被移走後,還需要3天多時間清除航道擁堵情況。但全球最大集裝箱運輸集團馬士基29日在客戶咨詢聲明中稱,從當前船只積壓情況看,全部隊伍通過可能得花6天或更長時間。馬士基還稱,“長賜”號受困蘇伊士運河對全球航運業造成的破壞效應,可能得花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化解。
全球“更加依賴”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29日稱,該運河恢複通航後,人們的關注焦點將轉向這場災難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誰該爲此負責。參與該項調查的人員已表示,他們正重點關注一場沙塵暴和一股大約持續兩分鍾的強風,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長賜”號不可避免地偏離了航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則表示,“長賜”號擱淺的主因可能不是沙塵暴,而是人爲或者技術失誤。
據聯合國的數據,國際貿易量的80%左右是通過海上運輸的,而全球約12%的貿易量通過蘇伊士運河。韓國《中央日報》29日稱,蘇伊士運河因爲把歐亞航線縮短了9650千米,給國際物流運輸帶來了重大革命。但這次塞船事故發生後,許多貨輪只能像152年前一樣繞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分析認爲,貿易航道出現“動脈硬化”將導致全球經濟恢複速度變緩,加劇由美國引發的通貨膨脹風險。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長賜”號體型過于龐大可能也是導致這次事故的一個因素。據《今日美國報》29日描述,懸挂巴拿馬國旗的“長賜”號貨船重22萬噸,載有2萬個集裝箱,“幾乎與帝國大廈一樣高”。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稱,蘇伊士運河交通重大事故發生,凸顯近年來超大型貨輪出現所帶來的潛在危險,這一點似乎並未受到足夠重視。人們都把目光聚焦在“自由航行”的課題上,但這次事故說明,一些重要航道,如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的航行安全,也必須得到同樣關注。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關系空前密切,當供應鏈突然中斷時,也立即會觸發前所未有的連鎖反應。運河事故是與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至的警訊。如何確保供應鏈的韌性,“是生死存亡的大課題”。
彭博社29日引用分析人士的話稱,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蘇伊士運河的堵塞成了壓垮全球貿易的那根“稻草”。《紐約時報》29日也評論說,蘇伊士運河危機是“又一個關于嚴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風險警告”。從洛杉矶、鹿特丹到上海,任意一起事故就可能引起全球性混亂。“隨著我們變得更相互依賴,我們也更容易受到隨之出現的脆弱性的影響,而這種脆弱性總是不可預測”。牛津大學研究全球化的教授戈爾丁說:“沒人能預測一艘船會在運河中間擱淺,就像沒人能預測疫情會從哪裏來一樣。我們無法預測下一次網絡攻擊,或者下一次金融危機,但我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