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開私家車是不環保的,多使用塑料袋是不環保的,不隨手關燈是不環保的,這些是不環保的我都知道。可是,怎麽多吃肉和雞蛋就不環保了呢?
原來,肉類雞蛋的消耗量與生態可持續性息息相關,過多的攝入將會破壞生態可持續性,就連一向注重環保的新加坡人,也因爲這個被批評不環保了!
根據新加坡農糧局最新數據,每名新加坡人在2017年平均食用了2公斤牛肉、3公斤羊肉和20公斤豬肉,平均每天攝入的肉類達到68.5克,超出研究建議的14克近五倍。
此外,新加坡人平均年消耗30公斤雞肉與2公斤鴨肉,每天平均攝入87.7克家禽肉類,超出研究推薦的標准三倍左右。新加坡人每年也攝入349粒雞蛋,而研究中推薦的標准是每年不超過81粒。
來自16個國家的共37名科學家參與研究,指出人類需要在2050年之前改變飲食習慣,才能應對氣候變化。而這套對地球以及人類健康都最爲理想的飲食方案包括堅果、蔬果和豆科植物攝取量加倍,肉類與糖減半。
然而,南洋理工學院高級營養專家指出新加坡人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認爲若要達成這種改變,政府必須出力推動,相應的公民意識也需提高。
其實,除了在飲食上,新加坡人還是十分注重環保的,也會通過各種活動、或者組織來踐行環保。
爲舊物尋找新主人
對于女性來講,不常穿的舊衣服的處理問題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扔了可惜,可是不扔又很占地方。爲避免物資浪費,減少焚燒衣物和飾品時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新加坡本地一家社會企業專爲公衆提供能交換衣物飾品的渠道,爲舊物尋找新主人,也就是Swapaholic。
Swapaholic成立兩年多來,使用該服務的會員已達數千人。公司創辦人普麗豔卡說:
“
衣服質量好的話,不穿可惜,扔掉又浪費,同時又不環保,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我們把這些多余的衣物拿出來交換,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也可以爲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
用可回收物換食品
爲了鼓勵居民參與環保活動,西南社理會 (South West CDC) 自2006年在西南社區設立了47個收集點,讓居民將可回收物品換成食品。一些獎勵如4公斤衣服可換取一包1公斤白米或2公斤廢紙換取1包方便面。
今年西南社理會第一次舉辦“電子垃圾回收計劃”,除了舊衣服、舊報紙、西南社區居民可以把舊的電子器材拿去其中的六個回收站,還可以獲得電子商家的禮券。
過年也要講環保
派紅包、吃年餅,都是歡慶新春佳節的傳統方式。隨著新加坡環保意識的加強,有商家推出環保紅包,也有大學生發起年餅罐回收計劃,鼓勵烘焙業者提供回扣,以鼓勵國人減少塑料垃圾。
農曆新年轉眼將至,目前就讀大學一年級的新加坡學生翁佳萱決定發起年餅罐回收計劃。她從去年底開始聯系烘焙業者,鼓勵他們加入計劃,給歸還空罐的顧客回扣。
“
我發現家裏每年新年時會買很多新年餅幹,結果家裏累計了很多塑料罐子,但是扔掉又很浪費。所以我就想如果餅幹店們回收這些罐子,重複使用的話,那即可環保又能減少開銷。
”
她聯絡了近30家業者,但不少嫌麻煩,至今只有八家同意加入,提供0.10元到0.70元的回扣,包括這家擁有三家店面的面包店。面點工坊經理韓煥疇表示:
“
現在很多不給吸管了,開始做那些鐵的吸管,因爲我們需要環保,因爲臭氧層越來越薄了,所以我們要參加這個來鼓勵大家。
”
網上售賣可持續物品的商家今年則首次從中國引進了三款布制紅包封袋,鼓勵重複使用。可持續物品網店店主許燕萍表示:
“
它可以像一個小小的布套,你可以用了當紅包之後,收到之後你可以就是放你喜歡的一些項鏈啊,首飾之類的。比較大型的紅包可以當作手機套。
”
雖然新加坡政府在環保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這種民衆自發的環保行爲,才是讓新加坡成爲一個環保的國家的關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