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煙到底有害嗎?低害香煙靠譜嗎?光憑毅力能戒煙嗎?本文將告訴你答案。
控煙大會
“假如當年那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設立了吸煙室,也許就會討論出一個好結果了。”澳大利亞著名環保作家、哥本哈根氣候委員會主席蒂姆·富蘭納瑞(Tim Flannery)博士在接受本刊記者獨家專訪時笑著說,“當時天氣很冷,從會場到室外的距離又遠,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抽不到煙,大家火氣都很大,最後果然談崩了。”
雖然這是個笑話,但卻也反映了兩個現實:一、吸煙者大部分集中在發展中國家;二、不讓煙民吸煙會引發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富蘭納瑞博士能抽出點時間來新加坡參加第15屆世界吸煙或健康大會(WCTOH),他肯定就不會抱怨了。據本刊記者觀察,不但參加會議的2000多名控煙人士和學者代表沒有一個抽煙的,而且新加坡市中心的絕大部分室內公共場所和餐館也都禁止吸煙。
提起這個大會,很多人將其簡稱爲禁煙大會或者戒煙大會,但“無煙草青少年運動”中國項目法律顧問于秀豔告訴本刊記者,禁煙、戒煙和控煙這三個詞有著完全不同的定義和內涵。戒煙是個人行爲,煙草目前還是合法制品,政府不能禁止個人使用合法制品。禁煙指的是公共場所禁煙,爲的是不傷害其他人。所以這個大會應該叫做控煙大會,也就是采用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控制煙草的流行,盡可能降低危害。從這個意義講,控煙和氣候變化是很像的,都是妥協的藝術。
不過,有一點肯定會讓富蘭納瑞博士感到陌生。與氣候大會針鋒相對的氣氛相比,本屆控煙大會的與會者全都是同一個陣營的,大家齊心協力聲討煙草公司,會場裏充斥著“團結起來共同奮鬥”或者“堅持不懈繼續努力”這類豪言壯語,毫無商討的余地。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也受到了感染,在大會開幕式上做了一次極有鼓動性的演講,不少與會者稱贊說,這是她上任以來最富激情的一次公開講話。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作爲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氣候變化談判剛剛准備慶祝它的20歲生日,而關于控煙的討論已經持續了50年,吸煙有害健康幾乎成爲全人類的共識,很少有人敢于公開反駁。這就是爲什麽作爲氣候變化談判的基礎文本——《IPCC氣候評估報告》花費了大量筆墨討論氣候變化的科學原理,而作爲控煙談判的基礎文本,由WHO負責編纂的《世界成人煙草調查報告》(GATS)全都是各國煙民的現狀分析,更像是一份單純的敵情調查。
GATS報告全是冷冰冰的數據,很難閱讀。于是,美國癌症協會和世界肺健基金會今年共同出版了《世界煙草圖冊》(The Tobacco Atlas)第四版,將GATS的數據和各種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彙總起來,制作成一張張精美的圖表,方便政治家們以此作爲制定政策的依據。
這本圖冊裏列出的一些數據還是相當令人震撼的。比如,20世紀一共有1億人死于煙草制品,死于煙草的總人口數量超過了戰爭。2001年死于煙草制品的人數上升到了210萬,2011年這個數字又增加到了將近600萬人。目前全世界每10個死亡者中就有1人與煙草有關,長期吸煙者有一半人最終將會死于煙草,吸煙已經成爲成年人可避免死亡原因當中最大的一個,其危害程度超過了酗酒和不良飲食習慣。
這600萬死于煙草的人中有80%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其中的120萬人來自中國。如果這個趨勢不加制止,2030年時每年將有350萬中國人死于煙草制品,而整個21世紀全球將有10億人被煙草毒殺。
意大利一家餐廳制作的禁煙提示牌
死亡原因中,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大約各占1/3,也有少數人死于吸煙引發的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和肺結核。癌症中尤以肺癌居首,全世界80%的男性肺癌患者和50%的女性肺癌患者得病的原因來自煙草。總的來說,全世界15%的男性和7%的女性死于煙草引發的各種疾病,原因在于燃燒的煙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69種已被證明能夠致癌。
但是,制造這些有害物質的公司卻都發了大財。煙草業是高度壟斷的行業,2010年世界前六大煙草公司的市場份額約占全世界煙草市場的82%,純利潤加起來達到了351億美元,約等于可口可樂、微軟和麥當勞這三家跨國巨頭的利潤總和。其中中國煙草總公司排名第一,2010年的純利潤爲160億美元。而根據興業銀行最近披露的數據,中國煙草總公司2010年淨利潤爲1177億元人民幣,和中石油相當,算下來該公司平均每天淨賺3.2億元,其消費者,也就是中國3.5億煙民平均每人每年爲它貢獻336元的利潤。
“煙草公司喊得最響的一定是他們最疼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抱怨得最厲害的控煙措施,一定是最有效的,這就是控煙界的‘尖叫法則’(Scream Test)。”英國醫生麥龍詩迪(Judith Mackay)在《世界煙草圖冊》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說,“據我所知,過去這三年來他們抱怨得最厲害的領域主要是加稅、擴大無煙區和修改包裝警示標識。相比之下,他們對青少年禁煙和在學校開展無煙宣傳等措施則表現得無所謂,因爲大家都知道,這兩條措施是沒用的。”
麥龍詩迪醫生自1967年開始即在香港地區行醫,退休後致力于公共衛生領域,被煙草工業界視爲三大最危險的敵人之一。據她介紹,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控煙措施有4條,分別是加稅(逼迫煙草公司提價)、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包括餐館和酒吧)、法律強制煙草公司在煙盒上加印健康警告(最好是大幅警示圖片)、禁止煙草公司做廣告(促銷和贊助也不行)。這4條措施顯然都需要政府的配合才能實現,這就是爲什麽WHO搞了一個《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並于2003年正式生效的原因。目前該公約已在全球174個國家生效,其中就包括中國。但是中國疾控中心前副主任、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在大會上向各國代表們透露,中國的實際行動很糟糕,履約總評分只有37.3分(滿分100)。
“中國的公共場所禁煙法形同虛設,香煙盒上的健康警示做得極小,‘低焦油’香煙的廣告宣傳完全不合法,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由煙草公司贊助的希望小學,甚至還出過一個‘煙草院士’謝劍平,這些都是公然違反控煙框架公約的行爲。”中國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鄭榕補充了一些關于稅收的細節,“中國政府曾經在2009年宣布對煙草行業加稅,但都被各地的煙草企業以減少利潤的方式內部消化了,一點也沒反映到價格上來。因爲中國煙草總公司本身就是國企,反正最後都進了國庫。煙草稅占中央政府稅收總額的7%~8%,地位相當重要,而中國的公共健康支出則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個人分攤,壓力就沒那麽大了。”
“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國家煙草專賣局與中國煙草總公司政企不分,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不僅本身就是國家控煙履約八部委協調小組的成員,其主管部門工信部還是組長單位,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事情。”楊功煥主任最後總結。此話一出,現場爆發出陣陣哄笑。畢竟世界前六大煙草企業中除了中國煙草總公司之外全都是私營企業,所以各國政府在控煙問題上不存在禁區。事實上,位列全球第三位的日本煙草公司是其中唯一一家有一半政府控股的企業,而日本也恰好是所有發達國家裏控煙做得最差、成年人吸煙率最高的。
3月12日,一批加拿大煙民對本國三大煙草公司發起集體訴訟,原告代表萊唐諾接受記者采訪。萊唐諾1964年開始抽煙時年僅19歲,其後多次戒煙,但都失敗
話雖如此,煙草行業畢竟是利稅大戶,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所以各國政府對于控煙的態度都比較暧昧。就拿在控煙領域做得比較好的美國爲例,2009年美國聯邦政府在公共健康領域一共投入了80億美元,其中用于控煙的只有700萬美元。今年3月,奧巴馬政府終于決定拿出第一筆錢用于投放控煙廣告,但總數只有5400萬美元,還不及煙草公司兩天的宣傳費。
所以,控煙這件事特別考驗各國民間組織(NGO)的成熟度。比如,美國的控煙NGO僅在2009年就投入了3.75億美元,是政府投入的53倍。這其中,尤以紐約市長麥克·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彭博慈善基金會最爲著名。布隆伯格本人親自出席了本次大會,並當衆宣布將再追加2.2億美元,將該基金用于控煙的總經費提高到6億美元。另外,蓋茨基金會也加入了控煙陣營,撥款支持控煙運動。
這些都是政治因素,不談也罷。對于廣大民衆來說,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一定是煙草與健康的關系,尤其是二手煙,關系到更多人的健康。
二手煙到底有害嗎?
如果用“尖叫法則”來衡量,那麽關于二手煙害處的宣傳肯定是煙草公司最爲頭疼的事情。當年美國衛生總監(Surgeon General)公開表示二手煙有害,雷諾茲煙草公司聞訊後立即花重金請來了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彈設計者之一弗雷德·塞茨(Fred Seitz)博士作爲自己的顧問,商討應對之策。身爲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塞茨討厭一切政府幹預企業的行爲,他爲雷諾茲精心設計了一個反擊方案,花4500萬美元收買了一批科學家,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稱二手煙的危害在科學上尚存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這麽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公衆中制造懷疑,從而延緩控煙政策的實施。事實證明此招非常有效,後來被很多反對環保的企業和組織效仿,使得很多老百姓至今都認爲酸雨、臭氧洞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在科學上都是有爭議的,應該等等再說。
煙草企業之所以如此在乎二手煙危害是有原因的。香煙對于吸煙者本人的害處已有太多的研究作證,很難否認,可如果吸煙者受到了尼古丁的控制,上了瘾,還是會打出“捍衛個人自由”的旗號來支持煙草公司。但是,如果二手煙被證明有害,那麽這個旗號就不太好用了。
根據《世界煙草圖冊》提供的數字,目前全球每年死于煙草的600萬人中有1/10,即60萬人死于二手煙,這其中大部分爲婦女和兒童,占總數的80%以上。另據楊功煥主任介紹,中國現有3億多煙民,在成年男性中吸煙者所占比例超過了半數,“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在中國幾乎要失效了,但是中國遭受二手煙危害的總人數約爲7.4億,如果他們的利益真的受到了傷害,那就不是鬧著玩的了。
那麽,二手煙到底有沒有危害呢?來自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ics)的露絲·伊特澤爾(Ruth Etzel)博士在本次控煙大會上做了一個報告,用大量統計數字表明,二手煙能夠致癌已經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無需多加討論。不但如此,二手煙還有很多其他害處。對于成年人來說,受二手煙影響最大的是心血管系統,僅在美國,每年就有3萬~6萬個心血管病的死亡案例與二手煙有關。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煙中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分不是尼古丁,而是大量具有氧化性的氣體分子,這些有毒物質接觸到皮膚後將會導致內皮細胞炎症,從而影響到血液的流通。
這個發現還爲“三手煙”這個概念提供了科學依據。三手煙指燃燒香煙散發的有害物質附著在衣物、家具和地毯上,繼續對接觸者帶來傷害。如果三手煙也被證明有害,那麽吸煙者不光要到戶外去抽煙,而且每次抽完煙還必須得換衣服,麻煩就大了。
“三手煙最大的受害者是兒童,因爲他們總是被抱著,愛在地上爬,任何東西都喜歡往嘴裏塞,這些行爲模式都決定了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很容易進入幼兒的身體。”伊特澤爾博士對聽衆們說,“很多人以爲兒童就是體積小的大人,這個看法完全錯誤。幼兒的大部分器官都未發育完成,抵抗有害物質的能力遠比大人要低,尤其是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最容易受到損害。”
嬰兒的另一個重要的二手煙來源就是母親,懷孕母親如果吸煙,其中的有害物質可以通過臍帶或哺乳過程帶給孩子。研究顯示,吸煙母親生下的孩子體內的白細胞介素4(IL4)和幹擾素的含量都比對照組低,說明母親吸煙影響了孩子的免疫系統正常發育。另外,即使是懷孕前臨時戒煙也沒有用,結果和吸煙沒有區別。
更爲嚴重的是,母親吸煙對孩子的影響能夠波及第三代。200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和外祖母都吸煙,生下的孩子患哮喘病的概率是不吸煙組的2.6倍;如果外祖母吸煙而母親不吸煙,生下的孩子患哮喘病的概率仍然是不吸煙組的1.8倍。
也許有人會問,二手煙、三手煙很難定量研究,這樣的研究結果可靠嗎?針對此疑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控煙研究所的艾麗卡·唐(Erika Tang)博士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二手煙研究領域的行業標准。據介紹,研究二手煙主要依靠調查問卷的方式,但是這個方法確實存在定量困難的缺點,因此科學家們發明出一系列基于生物和化學的定量方法,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督,以及受害者血液、尿液、唾液、頭發和指甲的化驗,得到有關尼古丁和可替甯(Cotinine,尼古丁的主要代謝物)含量的確鑿數據。這一行業標准對采樣的方式、化驗的程序和數據分析的方法都做出了詳盡而統一的規定,並得到了美國二十幾家專門研究煙草危害的學術研究機構的認可。
煙草不光對吸煙的人有害,對于種植煙草的農民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妮-瑪麗·佩盧奇克(Anne-Marie Perucic)博士介紹說,煙農和濕煙葉接觸多了會得煙草萎黃病(Green Tobacco Sickness),具體症狀爲惡心、頭暈和頭疼等。煙農一般都是和大的煙草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樣做很容易受到剝削。種植煙草是非常費工的,所以童工現象非常普遍。種過煙草的土壤有毒,至少半年內不能種其他農作物,煙農連改行都很困難。
煙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害,還會造成環境汙染,比如過濾嘴就是環境汙染的一大來源,尤其是河流和湖泊更是煙頭汙染的重災區。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托馬斯·諾富特尼(Thomas Novotny)醫生曾經按照美國環保署(EPA)規定的方法對香煙過濾嘴的毒性做過測試,發現只要每升水含有1個用過的過濾嘴,就能殺死水缸中一半的魚。沒有用過的過濾嘴照樣有害,只是毒性稍小,半致死量是用過的過濾嘴的1/2。
過濾嘴是用醋酸纖維素制造的,自然條件下很難分解,有人曾經提議用可降解物質代替,但諾富特尼不贊同這麽做,認爲這是一種變相的鼓勵吸煙的行爲。“不少煙草公司特意制作了便攜式煙灰缸和煙頭收集小包,爲的就是讓吸煙者自我感覺良好,鼓勵他們多抽煙。”諾富特尼說。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控煙是一項非常特殊而又微妙的工作,很多常識都不適用,比如有些看似很好的減毒措施其實都是煙草公司的陰謀。這就帶出了下一個問題。
低害香煙靠譜嗎?
自從吸煙的害處被科學證實後,煙草公司一直在試圖讓消費者相信他們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方法之一就是不斷推出所謂的低害香煙。有趣的是,煙草公司最早想到的策略居然是降低煙草中的尼古丁含量,市場上流行過一陣子打著“低尼古丁”招牌的低害香煙。後來發現不對勁,這才改變策略,推出了低焦油香煙,以及帶活性炭過濾嘴的各種“低害型”産品。
煙草公司提供了很多科學數據,證明這些産品確實低害。美國弗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的托馬斯·艾森伯格(Thomas Eissenberg)教授甚至說過這樣的話:“煙草公司也希望減少煙草對吸煙者健康的危害,一個活到80歲的吸煙者肯定要比一個60歲就死于癌症的吸煙者購買更多的香煙。”問題在于,煙草公司的話能信嗎?這些新産品真的低害嗎?這個問題必須由一個中立的機構來回答。
2009年,奧巴馬政府將煙草的管轄權交給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爲此FDA專門成立了一個煙草部,負責所有煙草制品的審批和管理。迄今爲止,FDA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所謂的“低害香煙”真的低害。
“評價一種香煙是否低害,一定要從實際的角度考量,調查它對整個人群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帕米拉·淩(Pamela Ling)教授對本刊記者解釋說,“比如,有的産品看似低焦油,但實際上吸煙者會更使勁地吸,吸入的有害物質一點也不見少;或者這種低焦油産品誘使很多本來不想抽煙的人開始抽煙,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危害更大。”
近年來,有一種“低害”煙草制品引起了很大爭議,這就是含在嘴裏的濕煙草。比較著名的品牌有美國的Skoal和瑞典的Snus,兩者都宣稱自己是傳統香煙的低害替代品。這個說法還曾經得到主流科學期刊的支持,比如著名的《柳葉刀》雜志曾經在2007年發表過一篇綜述,宣稱和傳統香煙相比,Snus對于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只有10%,消化系統癌症則是15%,肺癌更是低到只有2%。最後一條很容易理解,因爲Snus不必吸入肺裏,自然不會導致肺癌。
實際情況到底怎樣呢?本屆大會專門針對這一問題舉辦了一場講座,演講嘉賓都認爲,濕煙草的危害性不可低估。首先,濕煙草雖然和肺癌關系不大,但卻仍然含有尼古丁和大量致癌物質,仍然可以導致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其次,濕煙草會讓很多原本不吸煙的人對煙草産生興趣,最終導致他們對尼古丁上瘾,並改吸香煙。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1.8%的青少年是通過這種濕煙草首次和尼古丁接觸的。
濕煙草最流行的國家是印度,80%的煙草消費者使用一種當地的濕煙草,每劑只需2~4美分,非常便宜。孟買塔塔紀念癌症醫院的主治醫師潘卡吉·查圖韋迪(Pankaj Chaturvedi)告訴聽衆,因爲濕煙草的緣故,印度每10萬人中就有50名口腔癌患者,被稱爲口腔癌的世界之都。一個典型的印度濕煙草使用者每天要使用40劑這種廉價濕煙草,口腔癌發病率比不使用煙草制品者高37倍。即使把使用量控制在每天10劑以下,口腔癌發病率也要比正常人高出6倍。
專家們最後又討論了電子煙,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新型的尼古丁供給裝置,不含焦油等其他有害物質,被很多人視爲真正的低害香煙替代品。但是與會者同樣對這種産品表達了不滿,他們認爲,尼古丁雖然短期使用不致癌,但是仍然可以導致中風、心血管疾病、膽固醇增加、糖尿病和陽痿等,並且可以造成懷孕婦女流産。更重要的是,尼古丁仍然是香煙中的主要成瘾物質,如果使用不當,不僅不能幫助使用者戒除煙瘾,而且還很容易導致複吸。
“電子煙不是爲輔助戒煙而生産出來的,很多電子香煙廠商把自己的産品當做禁煙場所的替代品加以宣傳,以致不少電子煙使用者反而會加重對尼古丁的依賴,得不償失。”查圖韋迪醫生告訴本刊記者,“真正的戒煙輔助藥物,比如戒煙貼或者戒煙糖都是處方藥物,是在醫生的輔導下按照一個一個療程來使用的,一般情況下使用3個月後就必須停藥了。但是電子煙誰都可以買,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任何輔導措施。使用者當中很少有人成功戒煙,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接下來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到底應該如何戒煙?
西班牙在2011年1月2日頒布了新的控煙條例,禁止在封閉場所、醫院外、運動場和學校吸煙。3月14日,在奧維耶多,參加反對控煙條例的抗議者在遊行中吸煙
光憑毅力能戒煙嗎?
“戒煙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我都戒了好多次了。”
上面這句話聽上去耳熟吧?去網上搜搜,從拿破侖到馬克·吐溫再到丘吉爾,幾乎每一位抽煙的名人都說過這句話。其實這就是個笑話,它傳遞的信息就是:戒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容易反複。事實上,很多控煙機構和網站都打出醒目的標語,勸告吸煙者千萬不要嘗試自主強行戒煙,一定要尋求醫生幫助或者使用戒煙貼等專業戒煙産品。針對這一情況,本次大會專門安排了一次講座,主題就是不借助外力,光憑毅力戒煙到底行不行。
“研究顯示,大部分人類成瘾行爲,比如賭博、酗酒、吸毒和抽煙等等,都是未經外力幫助而依靠毅力自己戒掉的。”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西蒙·查普曼(Simon Chapman)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幾乎所有發表在專業期刊上的關于戒煙的論文都是研究某個戒煙産品或專業咨詢師對戒煙效果的影響,忽略了真實世界的實際情況。”
相比之下,針對真實世界的戒煙研究非常罕見。2008年發表在《美國可預防性疾病雜志》上的一篇論文跟蹤調查了大約3萬名普通戒煙者,發現自主戒煙的人數是輔助戒煙人數的2.35倍,戒煙成功率前者爲20.6%,後者爲19.3%,相差無幾。該論文指出,美國自1964年關于煙草有害的報告出爐後,已經有3700萬人戒了煙,大部分人都是自願戒除的。美國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過去20年裏美國使用專業戒煙藥的人數顯著增加,但戒煙成功率卻和20年前持平。
“美國癌症協會曾經對12個跟蹤一年以上的NRT(尼古丁替代戒煙法)臨床試驗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用藥一年之後的總體成功率只有7%,也就是說有93%的受試者最後都失敗了。”查普曼補充道,“任何一種新藥如果只有這樣的成功率都是不可能被批准的,但因爲是戒煙藥,就獲得了某種特殊照顧。”
有人曾經對130個不限跟蹤年限的NRT臨床試驗進行綜合分析,發現戒煙藥的效果比對照組高出了50%~70%。但在查普曼看來,這些研究都是在實驗室條件下做的,過高估計了戒煙藥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況。比如,他認爲做研究時醫生免費發藥,而實際生活中戒煙者往往不舍得花錢買。另外,研究過程中的特殊照顧會讓戒煙者感受到額外的動力,這也是在實際生活中沒有的情況。最有趣的是,研究表明,絕大部分臨床試驗中的受試者都能猜出來自己被分在了試驗組還是安慰劑組,因此這類研究的結果都是很可疑的。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讓-弗朗科斯·伊特(Jean-Francois Etter)教授則認爲,戒煙藥是控煙領域唯一一個由廠商贊助的項目,對它的可靠性應該打個問號。他自己的研究顯示,由制藥廠贊助的戒煙研究有51%的結果是正面的,而沒有企業背景的獨立研究則只有22%證明戒煙藥(或者器械)有效,他認爲,之所以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在于前者有很多負面的研究結果沒有被發表。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表明尼古丁替代戒煙法在沒有其他幫助的條件下能夠比吸煙者靠毅力主動戒煙更有效。國際控煙協會曾經發文指出,基于尼古丁替代法的戒煙産品有助于激勵戒煙者開始行動,但長期的戒煙效果並不如吸煙者自主戒煙的效果好。美國癌症協會則發文認爲,目前市場上的戒煙藥物普遍使用不當,主要問題在于時間不夠長,建議FDA將目前標准的12周使用期做適當延長。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改變宣傳策略,讓煙民相信依靠毅力自主戒煙是非常正常的戒煙手段,也是大多數煙民采取的戒煙方法,醫學輔助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策略。”查普曼教授最後表示,“戒煙過程中間出現反複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堅持,就很有希望獲得成功。”
結語
本次大會于3月24日中午順利結束,沒有像氣候大會那樣拖延。會議主辦方號召各國政府行動起來,制定更嚴格的控煙措施。不少與會代表都表示,無論控煙NGO們多麽努力,如果沒有政府的配合,控煙都將是很困難的。
會後傳來好消息,英國政府再一次宣布提高煙草稅,澳大利亞政府則宣布將于今年開始實行新煙盒政策,所有品牌的香煙將一律統一包裝,上面印著醒目的警示圖案,而且圖案還要定期輪換,不能讓煙民看多了麻木。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全球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普拉哈特·吉哈(Prabhat Jha)博士表示,煙草加稅不一定會對窮人有害,因爲戒煙對健康狀況的提升更有助于窮人提高生活質量。法國、德國、波蘭、瑞士和加拿大的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法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對煙草加稅,如今煙草價格已經提高了3倍,法國男人的煙草平均消費量則下降了50%,從每天6根下降到3根。這一轉變開始7年後,35~44歲年齡段(這個年齡段對煙草最爲敏感)的肺癌死亡率便開始下降,如今已經下降了50%。
德國從2007年開始實施《不吸煙者保護法》,迄今爲止心肌梗塞的病例下降了8%,心絞痛的病例下降了13%。公共場所禁煙令在德國每年可以拯救數千人的生命。而一家醫療保險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因心絞痛而發生的住院治療總費用下降了10%,心肌梗塞的住院費用更是下降了20%。
控煙,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健康角度,都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