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之後“青睐”帶您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質
手記
12月18日,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短名單公布,無《邪不壓正》,有《小偷家族》。消息過耳,當即憶起整整一月前周黎明老師莅臨“青睐”講座時條分縷析之種種,不禁莞爾——
“最近十幾年以來,我們選送的影片其實讓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我們選的那個片子也不能說不好,但這個片子無論從藝術上也好,還是別的角度也好,都不像是奧斯卡評委會喜歡的影片。每次選好像也沒有章法,也像完全不是同一撥兒人在選——事實上我們也不知道誰在選。”
11月17日,周老師到北青大廈講座的那個周末下午,時正深秋,窗外輕霾。其時《摘金奇緣》還未上映,“奧斯卡”話題還未燃起。無熱點可蹭,從北京城各處趕來的大家80人整,依然被吸引得全程專注。有個90後清俊後生,講座下來還跟周老師私聊得不舍離去,一直盤桓至吃罷晚飯方休。
就知道請周黎明老師聊電影錯不了。十多年前就讀著他的影評看電影,《莎樂美的七層紗》,那麽別致的名字和封面,到今天還記得。據悉1998年以來,他撰寫並出版專著共計21種,包括英文著作3種。
2018年,他又出了新作《一秒24格》。封面上寫著一句話——“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實,電影是每秒24次的謊言。短的是電影,長的是人生。”
周黎明老師1962年生人。20歲不到,就從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外語系本科畢業,主修英美語言文學;1985年畢業于廣州中山大學外語系,獲碩士學位,主修西方文化;1992年畢業于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哈斯商學院(美國十大商學院之一),獲MBA,主修戰略策劃和行銷。
這樣的學術背景,以及之後在英文《中國日報》長達15年的服務,成就他以雙語作家、文化評論人、影評人在業界聞名。他長期擔任《中國日報》、《看電影》雜志以及騰訊“大家”等多種媒體的專欄作家;迄今仍負責央視電影頻道《周遊電影》欄目的撰稿和主持;而今,他是現任美國傳奇影業中國區高級企劃,近年來更是應邀參與多項 BBC Culture 百大榜評選。
與電影交織如此緊密的人生、廣袤的視界以及跨文化的背景,讓我們在商定講座主題時取舍難定——周老師能講的題目實在太多。最終,他的中外兼修實在太讓人珍惜,我狠心棄了周老師提出的《Netflix和美劇爆款的秘密》,堅持請他講“中西文化差異”——
《戰狼2》送奧斯卡有什麽問題?
外國人最熟悉喜愛的中國導演不是張藝謀,那是誰?
《霸王別姬》除非中國評委力頂,否則上不去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榜單?
《色·戒》在西方的口碑偏負面,爲啥?《臥虎藏龍》西方上映笑場,因何?
爲什麽《星球大戰》、《黑豹》、《摘金奇緣》等西片爆款在中國遇冷?
……
兩個小時講座下來,周老師講足兩萬七千字。連聽錄音的過程都是享受。
窗外,凜冬至,一歲將除。2019年,就快到了。
參加奧斯卡評選的中國影片,好像也沒什麽章法
我們每年會選送一部影片去參加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評選。雖然這只是美國的一個電影獎,但是因爲奧斯卡本身的江湖地位很高,甚至高于“歐洲三大”(戛納、柏林、威尼斯),起碼知名度高于“歐洲三大”。如果能入圍、能得獎,是非常好的一個曝光機會,在全世界範圍內這部片子可能就很好賣。
最近十幾年以來,我們選的影片其實都讓我們很多人覺得很奇怪,好像選這個片不是爲了得獎或者入圍。我們選的那個片子呢也不能說不好,但這個片從藝術上也好從別的角度上也好,不像是奧斯卡的評委會喜歡的影片。
像去年的《戰狼2》,當然它從商業上講是非常成功的,從藝術上講我個人也覺得是非常不錯的影片,因爲它的制作、各方面環節都做得非常好。但《戰狼2》實際上就是拍給我們中國人看的。《戰狼2》可以對標的一部好萊塢影片是20多年前史泰龍的《蘭博》第一部,翻譯成《第一滴血》。這個套路是很接近的,這個吳京自己也是承認的(我說“套路接近”不是抄襲的意思,那是兩個概念)。
這樣的影片,通常你想要跨越比較難。因爲講得直白一點,它就是打美國人的臉的。它裏面美國人就是一個“壞”,直接就是罵人家。雖然你不能說美國人沒有這個雅量,美國電影裏邊罵美國的多得是,但是像這種簡單粗暴的罵呢,我就覺得,好像不像是人家能接受的。
而且最關鍵是,想要進奧斯卡,雖然在各項比較有名的電影獎裏邊,奧斯卡算是比較商業跟藝術兼顧的,但一個純粹偏商業、藝術上沒有太多追求的影片,就不是太符合它的要求。所以我覺得選這樣的影片,定位是有問題的。
今年選的《邪不壓正》,在我們國內評價很兩極。姜文導演的影片都非常非常兩極,我完全不能想象好萊塢的評委看完以後會有什麽樣的感覺。雖然它裏面有一個老外的角色,這是我們比較淺層的理解,就覺得我如果一部影片裏面給你加入了一個你的視角,你會不會理解起來容易一點?當年張藝謀導演《金陵十三钗》也是這麽想的,他把男一號設成了一個美國人,他做這個故事的時候想,我提供了一個你的視角,用你們一個外人的角度來看南京大屠殺,是不是你們就能克服這個文化障礙,克服對這些曆史知識的不了解,能夠欣賞這個故事?我覺得這是比較淺的,最關鍵的還不是這些。
所以對于我們選送去參加奧斯卡的中國影片,我覺得,應該來說都不是太合適。選出來的沒有太差的影片,但每次選的時候好像也沒有章法,一年又一年,有的時候好像完全不是同一撥兒人在選。事實上我們也不知道誰在選。
我個人覺得像《嘉年華》這樣的影片可能會比較合適。因爲它的體量不是很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通常不太喜歡體量很大的影片,然後這個話題要比較對症下藥。“性侵”這個話題實際上蠻對症下藥的,而且它是講少女,做得又比較隱晦。其實它裏面有個比較巧妙的點,有個夢露的像,這個夢露的像在片頭跟片尾都是有的,它有一個象征意義,夢露對他們來講很熟悉。當然這個都是後話,事後諸葛亮。選了《嘉年華》說不定也不中,完全有可能。我只是覺得這個可以供專家探討吧。
西方人最喜歡的中國導演是王家衛
我最近幹的一件事兒,是代英國BBC邀請23名中國評委參與評選“BBC影史百大非英語片”。
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天,我說我沒有別的要求,就希望這回把《霸王別姬》給頂上去。我那個朋友不相信,說這還需要頂?《霸王別姬》當年可是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戛納得了金棕榈大獎的片子。在他看來,這是蓋棺定論、舉世公認的經典。
我跟朋友講,有兩部電影即便沒有一個中國評委評它,我相信也能進得了榜。一部是《花樣年華》,另一部是《臥虎藏龍》。這兩部影片在西方人心目中地位很高。其中《臥虎藏龍》是整個美國放映的外語片裏票房最高的,同時是得奧斯卡提名最多的外語片,在歐洲也是口碑非常好。《花樣年華》在歐洲口碑就更好,它可能直接得的獎沒那麽多,票房沒那麽高,可它經常上各種各樣的榜。但是《霸王別姬》,如果我們中國評委不投的話,我相信它名次不會很高。
最後百大評出來,13部華語片在榜。13部裏面排在最前面的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排在第二的是《霸王別姬》。那麽這說明了一個什麽呢,就是我今天要講的,有些中國片,外國人很容易欣賞,有些中國片,外國人欣賞起來是有困難的。
《花樣年華》雖然背景設在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帶有一些老上海的風情,但它給你最直接的感覺,是這兩個人要戀愛又不好意思開口,兩個人都好像曾經輝煌過,但是現在又有點落魄。故事很簡單,他們的背景,觀者知道最好,不知道也能欣賞。張曼玉穿著各種各樣的旗袍在那個小巷裏走過,光憑這個很美的意象,你就會被它吸引。這實際就是很強烈的一種中國符號。
而《霸王別姬》的故事跨越半個世紀,從抗戰前一直到“文革”。這半個世紀發生過什麽,中國人只要稍微上點年歲的,不用解釋,都知道。但是老外,你不能要求他看這個電影之前,把上世紀整個中國曆史先學一遍,去了解一下。所以對這個故事,他肯定是看到表層的東西,比如伶人生涯、京劇之美以及隱晦的同性戀情。而深層的東西,則靠個人的閱曆和悟性,有些人對中國某個階段可能了解,他可能看過某一部影片是講抗戰時候中國的,他也許看過另一部影片是講“文革”的,但所有這些都是偶然的。整個影片如冰山在海水以下的部分,有可能他們看不到。這類比較有厚度深度的電影故事,在跨越文化差異的時候,中間丟失的信息就會比較多。老外可能隱隱約約也會覺得這電影應該很不錯,但是看得好像又似懂非懂,只看到表層的東西。
《色·戒》的敘事最符合中國的美學
2006年,李安剛剛因爲《斷背山》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想拍《色·戒》。我有一個機會跟他做一個訪談,我說到當時國內一個影迷網站票選“四大名著”由誰來拍最合適,其中《紅樓夢》得票最高的是李安,認爲他能抓到那些很細微的東西,李安回答說:“《紅樓夢》我是不敢碰的。我現在拍張愛玲實際上是往那個路上稍微走了一小步。”
因爲張愛玲的很多東西很符合中國的美學,就那些表面上好像沒什麽沖突,但又把那些很細膩很微妙的東西做出來,你需要慢慢去品味的這些東西。
這就講到中國敘事和西方敘事的不同。敘事就是講故事的方式。西方尤其好萊塢用得爐火純青的敘事,就是要沖突。最初總結“戲劇沖突”的是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在他有一本書叫《詩學》中。表面是講詩歌,實際是講戲劇,因爲那個時候戲劇是用詩的方式寫出來的。他已經把沖突歸納得相當完整相當好了。喜歡看沖突也是人的本性,有戲劇沖突,能吸引人。
但是中國人實際上,越是高級的故事,越是不講沖突。而且有的時候是故事把沖突化掉。想想整個《紅樓夢》,那些沖突都是藏得很深很深,抄家可能是裏面最大的一個沖突了。其它那些,晴雯撕個扇子,林黛玉生個氣,在裏面算一件大事。跟打架、殺人、戰爭比,根本就不算沖突。有朋友說他13歲第一次看《紅樓夢》,裏面有幫太太和丫頭在聊天,聊的東西都很無聊。這也是很正常的反映,因爲你還沒到這個年齡,你欣賞不了這一點。
中國文化是追求和諧的,我們是故意去化解沖突。“四大名著”裏面最符合西方敘事的就是《水浒傳》,裏面每一章那個沖突非常的激烈,整個起承轉合跟現在西方講故事的方式是一樣的。但你要想把《紅樓夢》拍出來讓西方人能夠看得懂,是非常非常難的。
《色·戒》那個故事本身是有戲劇沖突的,但是它裏面最精彩的幾場戲就是湯唯跟梁朝偉在餐館裏聊天。你去仔細看他們聊天的時候,那意思是好幾層意思,表面上聊的是很無聊的東西,但裏面藏得很深很深。這個就很符合我們中國美學。它實際上是另外一種高級,你表面上可以好像沒有戲劇沖突,好像很散,但實際上你可以做得很高級很高級。
金庸小說爲何譯到西方沒有大賣
最近金庸先生去世,金庸的小說當然是故事性很強的,但金庸小說也是在海外被人了解得不多的。2017年,有人把《射雕英雄傳》完整地翻譯成了英文,很多人覺得“這下終于在西方要紅了”,但實際上這個書也是沒有大賣。爲什麽同樣跟金庸定位很接近的寫《魔戒》的托爾金,或者是寫《權力的遊戲》(也就是《冰與火之歌》)的喬治·馬丁,他們寫的魔幻小說不光西方人喜歡,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翻譯過來大家也能夠欣賞?
這個就看你藏的文化背景知識多不多。你附加的文化知識如果太多的話,對于其他民族來講,它變成一個負擔。可以想一想,“降龍十八掌”怎麽譯?“梅超風”怎麽譯?包括每個人物名字後面,“郭靖”跟“楊康”,“靖”跟“康”,後面是有典故的,“靖康恥”。當然,翻譯小說的時候你可以加注釋把它注出來,但是假設你出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信息都是有注釋,然後一行注釋不行有五行注釋的話,你看了10分鍾就會想“我這還是在看電視劇看小說嗎?我是在上一門課啊”,你的心態就變了。
我們去上課的時候心裏有准備,教科書是娛樂性比較差的,它把那個知識給你規規整整地弄好,讓你一步步學下去。但你看電視劇的時候是來娛樂放松的,娛樂的時候順道學一點知識也可以,很多年輕朋友就是從《冰與火之歌》裏面學到歐洲中世紀的一些東西的,但它實際上是做了簡化處理,它是做減法的。
這說起來容易,要做到是很難很難的。《臥虎藏龍》已經在西方這麽成功了,當年在歐洲跟美國放映的時候,第一次人飛起來的時候,下面是有笑場的。那我說人家蜘蛛俠也能飛呀,怎麽人家不笑場?這是有文化差異在裏面。
在武俠小說、武俠電影裏面,這個人一下子能拔地飛起在空中轉圈,一下子把20個人打敗,我們覺得這很正常啊,這東西本來就誇張的嘛。我們也能區分,知道這個東西不是現實的,真實生活中沒人能做得到,吳京、李連傑也做不到,這是吊威亞吊出來的。但西方人跟我們不太一樣,簡單說,我們是文學思維,他們是科學思維。蜘蛛俠飛起來,一定要給他一個理由,他身上有個絲,你說這個絲怎麽會這麽結實呢,他說這個絲是有什麽什麽什麽,他會去考證這些東西。盡管這個理由在目前階段是完全做不到的,科學沒發展到這一步,但理論是可以成立的。
《摘金奇緣》成好萊塢爆款之謎
我們一直講西方人對我們的電影理解起來是有困難的,我們有太多的文化背景知識、曆史知識在後面。那我們看外國的電影是不是就沒有這個問題呢,一模一樣,照樣有。
11月30日上映的一部美國片叫《摘金奇緣》,非常淺的故事,我們看完以後也就是笑笑就過了,完全不會當真的,不會覺得是一部很了不起的影片。但這部影片在美國的評分非常高,商業上票房非常地成功。
它就講美國長大的一個華人女孩,在那邊找了一個帥哥男友。這個男孩是新加坡人,要回新加坡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就把她帶去。到了那邊她才知道,男生家裏非常非常有錢,是那種超級大富豪,過的生活、那個家裏簡直把她看懵了。女孩自己是單親媽媽帶大的,沒有什麽家庭背景,所以在講究門當戶對的新加坡她那個男朋友的家族,尤其在男孩的媽媽看來,女孩是不配她兒子的。就這麽一個故事。最後,當然,好萊塢的電影,它的價值觀肯定比《小時代》要正確,那個男的最後勇敢地選擇了她。愛情比財富更重要,即便他媽媽不讓他繼承家産,他也無所謂。就這麽一個簡單故事,中間大量的篇幅都是在炫富。它無非是炫完了告訴你,這個炫富是不對的。
這麽一個俗套的故事,我相信在中國不會有太高的口碑,因爲我們這樣的故事看得很多很多。那爲什麽在美國會口碑這麽好呢?我相信也不是他們完全沒有能力判斷,而是因爲這部影片是25年來,第一次在好萊塢的一個主流影片裏面出現全亞洲陣容。之前的一部影片叫《喜福會》。
在講究政治正確的好萊塢,實際上不喜歡這個電影的影評人,我覺得他們不敢出來說“這個電影其實拍得很一般,很平庸的一部影片”。因爲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甚至整個亞裔,他們把那個期待值、把自己的各種各樣的夢想憧憬全部寄托在這部影片身上。他們在美國電影裏面很少看到亞洲面孔可以當主角,兩個主角全是亞洲人來當,很少很少。以至于這部影片上映以後,我在美國認識的朋友感歎說,“我終于在大銀幕上看到了全是亞洲面孔”。
因爲在全世界範圍內,好萊塢還是一家獨大,我們雖然排第二,但我們的第二名跟它第一還隔得很遠很遠。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把好萊塢當成是全世界了,會産生這麽一個誤解。正因爲這樣,他對于一部好萊塢影片全部是講亞洲人,他的期待非常高。所有的美國影評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如果出來說這個電影其實拍得一般般,就會變得非常地政治不正確。用我的一句話來說,就好像人家請你參加婚禮,你跑到別人的婚禮上說這個新娘其實長得不是很漂亮。也許你講的話是對的,你講的話是事實,但是是不禮貌的。這個不禮貌就相當于政治不正確。我翻譯出來就是“政治不正確”。所以這個話是不能說的。那大家都說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你等了25年終于等來了一部,拍得再不好,再說它也沒有拍得很不好啊,起碼比《小時代》強多了,但是在我看來也就是70分最多了。但它在美國就會被擡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