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注“時間”與“尺度”
如2022全國乙卷的7-8題,給出了1958.7和1996.8兩個時間,中間相隔將近40年,且爲黃河中下遊分界點附近。很明顯1996年的水位高于1958年水位,原因是河床淤積水位擡升所至;但是如果就1958年的洪水過程而言則表現爲先“侵蝕”爲主、或是先侵蝕後堆積。
附:(2022全國乙卷7-8題)圖2顯示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2,完成7~8題。
圖2
7.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P兩點水位變化趨勢及兩點流速相比
A.O點水位上漲,流速較快
B.O點水位回落,流速較慢
C.P點水位上漲,流速較慢
D.P點水位回落,流速較快
8.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二、關注“沒有用到”的信息
做題時如果有些題目摸不著頭腦,此時需要靜下心來,再讀一遍材料,用心分析是否存在遺漏信息或是存在“沒有用到”的信息。一般來講,沒有用到的信息往往就是你摸不著頭腦題目的解題關鍵。比如2022年全國乙卷9-11題,好多同學很輕松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做完9、10題,但第11題往往摸不著頭腦,此時只需稍做分析就會發現,前兩個題目中用到了150米和500米處的風向與風力,但1000米處的風向與向力還沒有用到——這個沒有用到的信息,就是解11題的關鍵。
附:(2022全國乙卷9-11題)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圖3示意當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圖3
9.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氦氣球,觀測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後逐漸轉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爲
A.1時
B.7時
C.13時
D.19時
10.據圖推測,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當日該市所處的氣壓場的特點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三、關注“地點”與區域尺度
做題時,一定要明確“在哪兒”、“尺度大小”,此思想貫穿全國卷全部,此處不再一一例舉。明確“在哪兒”,就要考慮“那裏”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區域特征,大尺度的區域往往是考“共性”與“典型特征”,小尺度區域往往考查“非地帶性”,非地帶性的考查往往從地理學第一定律開始(什麽是地理學第一定律,請點這裏)。這是基本思想,也是解題的法寶。
注:以下三點系錢大偉老師原創,轉載注明出處。
四、關注以下面的新高考地必備23點
特別聲明:以下內容來源于濟甯市教科院、管恩友老師、錢大偉老師及李德忠老師,由講地又講理編輯整合而成,轉載請注明出處。
地理考前叮囑
自信!認真!規範!細致!
平和的心態應考:積極准備,坦然面對!
我難人亦難,我不畏難;我易人亦易,我不大意!
1.今年地理高考肯定有社會熱點(新聞)和傳統文化的背景,肯定有你見都沒見過的概念,不要慌,新瓶裝舊酒,萬變不離其宗,考的原理還是你學的原理,考的能力還是你的理解能力,穩定心態,不要被表面陌生的背景材料嚇懵。
2.開場心理狀態還不算太穩定,如果看第一、二題有點懵,也別緊張,可能這確實是全卷最難的題,心態千萬不要崩!
3.如果遇到某道選擇題,看了一遍沒頭緒,看了第二遍也沒感覺,甚至題目都沒看明白,卻已經在這道題上花了一分鍾左右了,這時候能排除一兩個選項之後,果斷不要再想,先做後面的。心理默念這個題是給去清華北大准備的。因爲面對這種題,無論你是蒙,還是做,可能結果都差不多。
4.選擇題是成組出現的,如果這一組中有一道沒頭緒,在看看這一組的其他題目,或許它們之間是有點聯系的。綜合題也是這樣,一個大題中的幾道問題之間可能有一些聯系,如果沒得答了,前後題目再看看有沒有點靈感。同組題之間可能有一些相互關聯、啓示、條件,不要忽略這個設定。
5.審題非常重要。審材料,要逐字逐句看過,關于時間、空間和新概念的詞都是關鍵詞。材料中的地圖,不要只看圖,還要看圖名、看圖例,尤其是那些不太常見的圖例更加要重視(鹽湖、沼澤、特殊等值線、某種礦産等)。坐標圖要看橫縱坐標的具體含義,注意單位和數值,讀曲線注意最大值最小值。統計類的題目,注意“量”和“率”的區別。
6.比較選項是提高選擇題正答率的訣竅之一。單憑初步感覺,或者單憑知識記憶就選的那個選項,往往是命題者“挖的坑”;比較一下其它選項,看看哪個與題幹的設問指向更匹配,哪個與圖文信息對接更密切(但對接的不會太直白,要依據信息並結合知識或常識有相應的推理分析)。
7.注意考查的空間尺度。大尺度區域側重普遍規律,一般題目較簡單,不要究細節;小尺度區域側重特殊情況,可能還真要鑽點兒牛角尖兒。要想一想爲什麽在這裏、這個時間形成或出現,這裏或這個時間的特殊性是什麽。
8.綜合題注意設問角度,大體有這麽幾種:描述特征、分析原因、比較差異、評價影響、提出措施等。描述特征比較簡單,比如地形地貌特征、空間分布特征等等,要注意說得全面、說得到位。分析原因題往往是重頭戲,一定要做到有因有果,前因後果,有材料中萃取的精華也有自己的結論,逐條寫出。比較差異題注意回答中也要有“……比……更”類似的字樣。評價影響題也常見,注意一定要盡量寫全,正面評價、負面評價,自然角度、社會經濟角度、生態角度、災害角度等等都要面面俱到。提出措施也要注意全面,教育層面、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生態層面等等。
9.需要注意分析農業、工業區位條件這已經算比較簡單的題,也太容易套路,最近幾年又喜歡讓你分析區位條件的變化,萬一考到,注意在你的答案裏也要體現出變化。如爲什麽某地生産毛皮、肉類的傳統畜牧業區被蛋奶鮮花菜等農産品生産取代,區位條件發生了哪些變化?這裏你就要答冷藏保鮮技術的提高;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和運輸方式的多元化;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導致市場需求種類的改變„„這裏的“提高”“完善”“多元化”“發展”“增多”“改變”這些詞才體現變化,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詞肯定分很低了。
10.綜合題的解答,一定在細致審題的基礎上揣摩命題意圖,盡量構建解答的思路和角度,然後再去細致地整合顯性信息、挖掘隱性信息。很多設問需要“拆分”思維,例如把“航運角度”拆分爲“航道”(交通運輸線)和“港口”(交通運輸點)分別思考回答;將“泥石流形成”拆分成“固體物質來源”和“水動力”(“水動力”又可進一步拆分爲水流的來源和流動的速度);將“輸沙總量”拆分爲“含沙量”和“徑流量”兩方面思考……
11.綜合題不確定的點,模糊闡述;確定的點,一定要精准打擊。比如分析一個地方農業區位條件,氣候類型不確定就不寫,只寫氣候特點。再比如答案中你寫“自然條件好”,這樣的描述肯定是沒分的,太籠統了純是廢話。
12.綜合題作答時,同一個要點裏把關鍵信息都給出了就差不多了,不要在一個方面用很多字句反複啰嗦,閱卷永遠只看每個要點中的關鍵詞。但也要注意,爲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得分的概率,分析角度要盡可能全面,如新疆有利于棉花種植的光照條件,一是緯度較高,夏季白晝時間長,二是降水少,晴天多;因果鏈條也要盡可能完整,高考題的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告訴我們,有的強調必須有因果關系的表述,有的能回答出因果鏈中的一條即可,但你僅寫出的這一條未必與評分細則的表述一致。
13.組織綜合題答案,要分點描述。用這樣的格式回答:“①……,……,……;”這是一條,分號寫好,換行或留個空再答下一條。
14.把你認爲最有把握的回答寫在前面,給閱卷老師造成你貌似很懂的假象。
15.不要寫錯字,這太 low 了,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易犯錯的地理術語。沖積扇、太陽輻射、冰雪融水、畜牧業、蓄水、水汽、地塹、過度放牧、過渡帶、二氧化碳、煤炭、地形、類型……
16.綜合題 6 分的,至少寫 4 條,8 分的至少一般寫 5 條。
17.盡量書寫整齊幹淨一點,給閱卷老師造成你是一個學霸的第一印象。因爲閱卷老師默認書寫好的同學學習不會太差。
18.選擇題一定要至少留出檢查有沒有塗錯的時間,別瞎改之前的選擇,除非你有把握。綜合題檢查的時候看看有沒有漏點,因果鏈是否完整,使用的是否地理術語。
19.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思考,充分尊重所給材料。給的材料與你的日常認知相沖突,如新加坡明明是熱帶雨林,但問爲什麽水資源短缺;我們平日學的是河口附近的泥沙沉積由河流帶來,但高考給你的材料是某條河流泥沙的多少由海潮決定;我們平日做的題都是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但高考給你的圖卻是戶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我們平時學的河流峽谷地貌都是由河流下蝕形成,但到高考時答案卻變成了“地殼”發生了上升運動。我們覺得森林的土壤熟化度高,磷的含量應該更高,但由材料推導出的答案是高海拔的草甸最高,因爲再往上突然一點也沒有了。因此我們面對今年的高考題也要有這種思想准備,一定要根據材料推導答案。只有從材料中找不到答案時才調動舊知。
五、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一、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二、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學生運用綜合思維方法,就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並且能夠辯證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三、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對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學生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就能夠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征和區域人地關系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
四、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就能夠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並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
擴展資料: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于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爲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于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本公衆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視頻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系小編刪除。來源講地又講理,略有修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