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九人當中,控方只能確認兩人的病況好轉,其他人的情況則不得而知。
被告曾建議病患到心理衛生學院戒瘾,但他們不肯,覺得醫療記錄可能讓人懷疑他們嗜毒,也害怕被當成有心理疾病。被告于是讓病患加入他設計的“戒瘾計劃”,親自監督病患的情況並提供輔導。他吩咐病患停止從別處購買咳嗽藥水,由他定期配藥給他們,藥劑量則會遞減,協助病患逐漸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在The Family Clinic@Towner診所行醫的吉德拉·庫馬爾森醫生(Jitendra Kumar Sen,58歲),星期五(9月2日)承認三項違反上述條例的罪名,法官把另六項罪行納入考量後,對被告處以6000元罰款。
律師表示,被告行醫30多年首次觸法,他是衆多病患眼中的好醫生,懇請法官考慮到他多年來對醫療業的貢獻,從輕發落。
但家庭醫生知道,如果據實記錄配給病患的藥劑量,就有可能牽涉到法律問題,他因此刻意沒有保留病患的看診記錄和所分配到的藥劑量,結果抵觸私人醫院和醫療診所條例。
代表律師說,被告每周最多發放四瓶90毫升的咳嗽藥水給病患,每瓶的售價是12元,其中一人參加計劃10個月後完全戒瘾,被告事後還將該病患用來買藥的500元全額退還。代表律師強調,被告沒有廣泛售賣咳嗽藥水,也不是爲了牟利,而是由衷想幫助病患。控方同意被告真心想幫人,但認爲沒有保留看診和藥劑量記錄,到頭來可能害了病患,因爲醫生無從判斷什麽才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病患喝咳嗽藥水喝上瘾,家庭醫生于是推出“戒瘾計劃”,吩咐病患只能向他買藥,由他來限制並逐漸減低藥劑量,從而減少病患對咳嗽藥水的依賴。
被告把沒貼上標簽的咳嗽藥水賣給病患,而且只收現金,藥劑量和看診記錄都沒存檔。衛生科學局後來收到匿名者告密,對被告展開調查。
根據法庭文件,事件發生在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牽扯到的九名病是診所“常客”,因爲壓力、疼痛或失眠等各種原因,對含有可待因(codeine)的咳嗽藥水産生藥物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