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誠然難,但是孟子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言卻也不虛。
縱觀曆史,我們可以發現,一旦中華大地出現變亂,蜀地總是容易誕生割據政權。自從秦朝開始,蜀地先後有過公孫述、蜀漢、成漢、谯蜀、前蜀、後蜀、大西等數個割據政權,以及多個自立的軍閥勢力。
但是,一旦有外部勢力准備對蜀地動手,這片土地卻又總是很容易易幟的。無論是秦滅古蜀國,還是劉秀滅公孫述,亦或是鍾會平蜀、桓溫滅成漢、劉裕滅谯蜀、李存勖滅前蜀、趙匡胤滅後蜀,速度都極快。甚至就連前秦和西魏在面對連成一體的南朝(東晉和南梁)的時候,想奪蜀地也是輕而易舉。
實際上,蜀地政權被滅之所以容易,就和它容易建立起來是同一個原因——地方太偏僻了(絕無地域黑,請噴子自重!)。
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政治格局裏,爭奪的焦點永遠是華北,其次則是關中,再次是江南,蜀地則順位相對靠後,因爲這裏確實不太容易進入。因此,當有想偏霸一方的勢力入主成都時,就很容易在這裏建立起一個割據政權。比如劉備,又比如李特家族。
然而,一旦有更強大的勢力將視線轉移到巴蜀一帶時,原有的政權就很難再固守的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了。道理很簡單——本身實力就不強,還在這麽安逸的地方呆了幾十年,拿什麽去和外部強大的敵人鬥爭?
因此我們看到,白帝苦苦堅守十二年,最終不敵劉秀;劉備將劉焉父子經營二十年的益州奪下後五十年,他自己的兒子又拱手將成都還給了曹魏;而又過了不到四十年,益州再次宣布獨立……這樣的故事,幾乎在每一個亂世都在上演著。
除此以外,蜀地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好到它完全可以成爲大國的資源和人力的策源地。因此,爲了蜀地豐富的資源,新興的大國也必須把它給奪下來。對于旨在統一天下的北方政權而言,如果不拿下蜀地,江南的平定更是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