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據投資者網報道,近期杭州萬科旗下多個樓盤爆發業主維權事件,原因普遍都與裝修減配、工程質量問題有關。此前,還有業主稱,由于房屋質量問題,其在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開設的書吧兩年多時間未能正常營業,維修後仍有45處漏水。
今年初公布的業績顯示,萬科在2018年實現銷售面積403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實現銷售金額6069.5億元,同比增長14.5%。在大喊“活下去”的4個月後,萬科交上了份不錯的答卷。
橫向比較,萬科發展得不算快。據克而瑞統計,2018年TOP10房企流量銷售金額增幅達31.3%。在權益銷售金額上,萬科也已落後恒大、碧桂園接近1000億元。但TOP3的銷售規模、低負債的財務結構、較高的品牌溢價,這些複合實力決定了萬科仍是地産行業的標杆。
“不在乎是不是老大”,“十年後萬科還是地産公司嗎?”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的類似表態很多。但當地産行業真正面臨拐點、多元化探索尚未實現預期收入時,萬科依舊可以通過強大的回款能力和土地儲備,證明自己會是活得最好的房企之一。
不過,近期輿論更關注萬科其他方面的表現。2018年末,上海萬科項目工地滑坡導致3名工人被壓身亡。包括今年初的2起維權事件,機構媒體一年之內至少報道了萬科發生的10起房屋質量問題或施工事故。
從2018年初的合肥項目鋼結構雨棚倒塌,到2019年初的杭州項目裝修減配、房屋多處漏水,萬科這一年來的質量情況並不令人滿意,顯然也需要加倍反思。
10起質量問題或施工事故
據搜狐財經“公司深讀”統計,最近一年機構媒體至少報道了6起萬科發生的質量問題和4起施工事故。
合肥萬科森林公園錦庭的入戶鋼結構雨棚突然倒塌,出現在2018年1月的一個雪天,事發時距離交房不過1個月左右。合肥萬科當時向媒體表示,門樓坍塌是由于當日降雪,大雪積壓過多,且氣溫低導致了結冰現象,從而使得負重增加,超出負荷值。
北京萬科天地在2018年3月曝出多處質量問題。該項目于2017年12月交付,有業主稱,其房屋裝修出現了門窗損壞、牆面開裂、天花板漏水、石材斷裂等問題。據媒體報道,該項目當時還存在樓棟正門因深坑封閉、樓體無安保、消防設施形同虛設等情況。
2018年8月,武漢萬科高爾夫城市花園一房屋陽台,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突然垮塌,事發時距離交房不過6年。武漢萬科發布的情況說明稱,由于門樓影響模板搭設,施工采用二次澆注的方式,可能造成部分植筋不牢固的情況,可能是造成陽台開裂原因之一。
三亞萬科森林度假公園則在2018年11月,被曝出四期疊拼別墅存在大面積房屋漏水的現象。業主代表稱,在物業排查的105戶中,漏雨住戶有57戶。據媒體援引業內人士說法稱,防水問題是建築行業的一種通病,但疊拼別墅出現大面積漏水“比較少見”。
最近的2起質量問題在今年1月被曝光。作家張豔華表示,她在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開設的書吧兩年多時間未能正常營業,維修後仍有45處漏水。杭州萬科回應稱,在接到報修後均第一時間上門修複,雙方進行過十余次溝通,但對方提出的索賠訴求完全超出合同約定。
另一位杭州萬科世界之光二期的業主稱,她的房屋存在窗戶整面碎裂、門框拼接等多項肉眼可見的裝修質量問題,“20萬的裝修連10萬都不如”。杭州萬科未來城二期的業主也曾因爲裝修減配的問題進行維權。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大連、成都、長沙、昆明、南京、廣州、青島等多地的萬科項目均出現了業主投訴的情況。搜狐財經“公司深讀”檢索發現,如此大規模的維權現象,萬科在2008年、2012年也經曆過。這些時段與2018年相似,都屬于中國樓市的降溫周期。
“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房屋質量問題只要問題不大,都會被忽視。而2018年,因爲房價逐漸開始出現了平穩下行的苗頭,這些質量問題集中爆發,越是小城市質量問題越大。”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此前稱。
張大偉還認爲,土地成本、建安成本、銷售成本都在上漲,價格又被牢牢限定,企業利潤被攤薄,就只能“減配”。“建築安全成本雖然占比不高,但對于很多接近虧損或者已經虧損的項目來說,能壓縮的成本都要壓縮。”
(2008~2018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 來源:國家統計局、易居研究院)
4起施工事故中,有2起事故的偶發因素更多些——合肥項目突然倒塌的門墩致一名工人被砸身亡;貴陽項目的一名工人因操作潛孔鑽不當,導致衣物卷入鑽杆引起窒息。另外2起事故,因涉及項目的整體施工作業,受到了外界的較大質疑。
2018年11月,位于中山古鎮鎮的昇海豪庭(又稱古鎮萬科城)一期2標段工程發生地下室頂板局部坍塌,坍塌面積約2000平方米。據古鎮鎮通報,該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坍塌原因是填土作業人員違反操作規程,且大型滿載平板車停放不當,導致頂板過于集中荷載。
2018年倒數第三天,萬科和金地聯合開發的上海七寶18-03項目工地發生泥土滑坡,塌方面積200平方米,導致3名工人被壓身亡。上海萬科隨後稱,萬科集團即日對所有在建基坑項目無條件停工,全面排查隱患。
盡管政府部門或萬科尚未公布該事故的原因,但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一位看過事故現場圖片人士的分析稱,事故原因可能包括,施工現場管理不到位,導致基坑支護出問題;加上坡頂堆載,放坡後未及時進行支護處理、裸露時間過長。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媒體表示,上海萬科事件充分說明地産行業在追趕工期,企業在業績上有壓力,從而采用高周轉的模式。“這種高周轉模式事實上是一種相對較爲浮躁的企業的經營模式,以速度至上爲導向,因而在很多節點上把控不好,從而出現塌方事件。”
“高周轉背後,是規模至上,業績驅動。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萬科,在很多大企業都存在。”嚴躍進還稱,“塌方事件要求監管部門加大對企業經營進行督察。同時對于地産公司來講,也需要適當放緩節奏。”
“活下去”背後的調整
萬科去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莫過于9月大喊的“活下去”。這次事件表明了萬科戰略調整的決心,其銷售策略、拿地策略以及對待非開發業務的態度亦有所變化。
2018年9月,郁亮在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提出了“活下去”的概念。他當時表示,中國房地産業的“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萬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戰略檢討,落實到具體的業務操作是“收斂”和“聚焦”,以“活下去”爲最終目標。
戰略檢討之後,就要進行業務梳理。針對房地産開發業務,郁亮著重強調了回款,“6300 億回款目標,今年還有一半多沒完成”,“如果6300 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
“活下去”首先體現在了萬科的銷售策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萬科月度簡報數據,搜狐財經“公司深讀”統計發現,2018年1~8月,全國商品房、萬科在銷售面積、銷售額的同比增幅上,大致保持相同趨勢。
但當9~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出現下降時,萬科的推貨量反而大增,它在同一時期的銷售面積增幅分別爲10.8%、37.7%、54.9%。在10~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增幅放緩至個位數的背景下,萬科同樣逆勢而行,其銷售額增幅分別達到了47%、67.8%。
(2018年全國商品房、萬科的銷售面積、銷售額 來源:國家統計局、萬科月度簡報)
具體到項目上,廈門萬科白鹭郡在9月底傳出降價的消息,有媒體稱其推出107套特價房,規格從原價450~500萬元的精裝調整爲275~300萬元的毛坯。雖然廈門萬科聲稱産品變更源于無法交付溫泉入戶,但業內普遍將該舉措理解爲降價促銷。
高漲的銷量無疑對回款有提振作用。在11月底的媒體交流會上,郁亮輕松地表示:“還有32天,今年完成6300億回款問題不大。”
拿地則是萬科去年另一個引發熱議的話題。
9月以來,萬科接連大手筆擴充土儲,代表事件包括12.99億元收購北京海航大廈(最終未成交)、32.34億元接盤華夏幸福環京5項目、10.35億元受讓廣州中央海航酒店廣場、3.55億元購買嘉凱城5家公司股權並承接30億元債權款。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萬科三季度的拿地權益金額爲458.7億元,而同期保利、碧桂園、融創、恒大的拿地權益金額合計爲477.5億元。一邊大喊“活下去”,一邊迅猛擴張,無外乎外界將萬科稱爲“戲精”。
(2017~2018年萬科新增項目建築面積、需支付價款 來源:萬科月度簡報)
實際上,萬科一直習慣于反周期拿地。搜狐財經“公司深讀”注意到,在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萬科新增項目的計容積率建築面積、需支付權益價款均有明顯的環比上漲。
時任萬科證券事務代表梁潔,曾將萬科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加速拿地的原因,歸結爲“政策收緊之後,開發商銷售速度放慢。開發商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銷售,所以銷售放慢的時候,土地市場的競爭變弱,萬科拿地的機會也就變得更多了”。
但從2018年全年來看,在銷售額同比增長14.5%的同時,萬科累計達到1659.82億元的新增項目需支付權益價款已同比下降15.2%。這意味著,萬科其實也在收縮戰線,只不過比同行的幅度小了些。
或許正是如此,郁亮對“萬科瘋狂拿地”的說法相當介意。他在11月底回應媒體稱,維持萬科現在的規模,需要多少地?銷售額達到6000億以後,需要多少相應的土地投資?這和活不活下去一點關系也沒有。
隨著投資的不斷加碼,萬科的財務結構逐漸變化。
截至2018年9月末,萬科的有息負債爲2551.87億元,比2017年末增長33.9%;持有的貨幣資金爲1327.66億元,比2017年末減少23.8%;淨負債率爲56.7%,該數據在2017年末爲8.8%。
不過,萬科的財務狀況仍在安全線內。截至2018年9月末,萬科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總和爲865.86億元,遠低于其持有的貨幣資金。截至6月末,萬科的淨負債率爲32.7%,而碧桂園、恒大當時的淨負債率分別爲59%、127.3%。
多元化業務的進與停
針對萬科近年大力發展的非地産業務,郁亮同樣在2018年9月提出要進行梳理。
郁亮當時表示,投入和産出嚴重不匹配的項目、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匹配的業務必須要調整,“做了三年還沒做成的業務不要再做”,“做了 3 年仍然靠萬科內部資源內生增長的業務,也不要做了”。
這些嚴格的要求,與萬科此前對多元化的積極表態有些不同。
在去年3月的業績會上,郁亮稱,中國房價單邊快速上漲時代已經結束了,萬科需要告別舊思維,將戰略升級爲“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他還認爲,相信萬科“在未來不動産領域的周邊行業大有作爲”。
其中,萬科2018年對物流地産的投入十分搶眼。在1月成爲全球物流地産龍頭普洛斯單一最大持有人後,萬科又在7月以19.98億元收購了太古冷鏈位于大陸的7個冷庫項目。
萬科月度簡報顯示,其在2018年共斥資95.5億元拓展物流地産項目;新增建築面積爲49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8.1%;新增權益建築面積爲47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0.6%。
萬科另一個行業領先的非開發業務——商業地産,走的也是並購路線。2018年1月,萬科聯合旗下商業平台印力集團,以83.65億元獲得新加坡商業地産巨頭凱德集團在大陸的20家購物中心項目公司的100%股權及相應負債。
截至2018年6月末,印力共管理126個項目,總建築面積915萬平方米,自持項目已開業79個。據觀點指數去年11月統計,在包含投資物業資産值、收益及區域布局的商業地産營運指標排名中,印力僅次于華潤置地、萬達和凱德。
多元化中最受外界關注的,還要數萬科的租賃業務。4月,北京萬科100%自持的租賃項目翡翠書院啓動預租。該項目90平方米三居室的月租金爲1.5~1.8萬元,180平方米以上的四居室月租金爲3~4萬元,租期爲3~10年,租客需要在入住前一次性付清租金。
盡管有人將翡翠書院的高租金戲稱爲“打劫”,但萬科方面表示,翡翠書院的項目總成本已達160億元,投資回報率不超過3%,“可以說是不掙錢”。這種在高樓面價情況下開發的高端租賃項目,有著實驗的性質,卻也表明了萬科對租賃業務的重視程度。
在8月公布的半年報中,租賃業務進一步確立爲萬科的核心業務。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長租公寓業務覆蓋大陸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 萬間,累計開業超過4萬間。
從6月股東大會上郁亮自問自答的“十年後,萬科還是地産公司嗎?好像不應該是”,到8月中期業績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三次提到的不能“去賺最後一個銅板”,萬科在9月之前對多元化業務的推進頗爲樂觀。
(萬科2018年9月秋季例會現場顯示的“活下去”口號)
但這一時期,萬科寄予厚望的“萬村計劃”已出現波折。2018年6月,兩封自稱作者爲富士康工人的公開信在網絡流傳。信中稱萬科進行城中村改造後的房子,房租要翻兩三倍;引發了以産業工人爲主體的租客群體恐慌。深圳萬村當時表示否認漲價。
進入11月,又有媒體報道深圳萬科的“萬村計劃”全面暫停簽約新房源,原因包括工程進度嚴重滯後、收益率降低等。萬科高級副總裁、南方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紀文在12月回應稱,確實在9月之後暫停拓展新項目。
此前,郁亮就曾感慨,城中村改造比想象中難得多,“我還沒發現做公寓賺錢的”。張紀文則將暫停拓展描述爲,“萬村計劃”已完成7~8萬間的房源規模,在完成現有房源的運營後,再計劃去複制。
響應“收斂聚焦”戰略的,還包括萬科的養老、教育業務。截至2017年末,萬科在15個城市共獲取各類養老項目約170個。可郁亮在2018年12月仍表示萬科的養老業務處于摸索階段,“沒看到任何盈利模式”。
對于這些“收斂業務”,張紀文解釋道,“收斂是要保證經營質量。都是爲了在現在的階段下(觀察)如何去打磨,以獲得未來更好的發展。對于不能進一步推廣的,我們就選擇關掉。”
目前,非開發業務對萬科業績的貢獻十分有限。2018年三季報顯示,萬科非開發業務在此期間的營收爲31.2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僅爲4.5%。單看該數據,萬科在多元化上付出的精力與收獲顯然不成比例。
但從長遠來看,收斂並不意味著萬科改變了之前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轉型業務)不能簡單用速度去衡量”,“在滿足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市場一定會給萬科的努力一定的恰當回報”,郁亮在12月的媒體交流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