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一、全球能源消費
國際能源署在10月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同比下降5.3%。其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需求將分別下降8.5%、6.7%和3.3%,但清潔能源需求將增長0.9%。鑒于能源企業收入減少以及能源需求下降,預計2020年全球能源投資同比減少18.3%。
二、國際能源大事
1.多國相繼確立碳中和目標
爲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世界各國相繼確立碳中和目標,引導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以政策宣誓或法律規定等不同方式設定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標時間。其中烏拉圭設定的碳中和目標時間最早,爲2030年,其次是芬蘭、冰島、奧地利和瑞典,而大多數國家則將碳中和目標時間設定在2050年,我國是2060年,新加坡則設定在了本世紀後半葉早期。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氣候雄心峰會上,有45國提出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計劃,24國概述了淨零承諾,20國制定了氣候適應計劃。
能源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系統轉型被視爲經濟脫碳的關鍵驅動力。從各國能源轉型的實踐看,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另一方面是發展可再生能源。2010~2019年這10年間,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翻了兩番,從414吉瓦增至約1650吉瓦,投資額連續多年超過3000億美元,如今可再生能源已超越傳統化石燃料成爲全球新增電力的最大主力軍。綠色低碳發展成爲全球共識,加快能源轉型、發展清潔能源成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選擇。
2.國際油價低位劇烈震蕩,減産合作一波三折
國際油價低位劇烈震蕩
進入2020年以來,國際油價從1月初的60美元以上逐漸回調,隨著2月多國相繼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市場對原油需求預期日益悲觀,國際油價繼續呈現下跌之勢,到3月産油國減産談判破裂、大幅增産,油價進入更深的下跌通道。同時,油價暴跌引發股市、金融市場連鎖劇震。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價格報收于-37.63美元/桶,曆史上首次收于負值,跌幅305.97%,當天盤中最低曾達-40.32美元/桶,國際原油市場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史上最大規模減産協議開始執行,加之多國經濟重啓改善原油需求預期,國際油價逐步回升,但仍處于曆史低位。
進入下半年,國際油價隨著全球疫情反複而起落。截至12月10日收盤(北京時間12月11日淩晨),WTI原油2021年1月期貨價格收于46.7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2021年2月期貨價格收于50.25美元/桶,站上50美元關口。國際油價創9個月以來新高。
引發上半年油價暴跌的原因多重,既有供需、庫存、運輸等市場因素,更有WTI原油期貨市場運行機制等因素。然而從更深層次來看,在全球油氣市場競爭格局不斷演變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並迅速在全球蔓延,導致世界經濟進入速凍模式,能源消費需求大幅縮減,油氣市場出現大規模的供應過剩,是油價暴跌的根本原因。
“歐佩克+”減産合作一波三折
2020年3月6日,俄羅斯拒絕了沙特提出的“在2019年12月已達成的170桶/日減産額度基礎上再減産150萬桶/日至2020年底”的提議,“歐佩克+”未能達成新一輪減産協議。隨後,沙特開啓價格戰,多個産油國大幅增産。4月13日,“歐佩克+”各方達成曆史性減産協議。根據協議,減産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爲期兩年,並將在2021年12月由相關國家進行再次審核。6月6日,鑒于油價頹勢仍然明顯且新冠肺炎疫情態勢仍不明朗,“歐佩克+”將最新減産協議中首階段減産活動延長一個月至7月底,以進一步平衡國際油市。12月3日,“歐佩克+”第12屆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最終達成一致,“2021年起緩慢放松石油産量限制”,在現階段770萬桶/日和下階段580萬桶/日之間選取一個中間值,從2021年1月開始減産720萬桶/日,隨後基于市場走勢隨時調整減産額度。
總體而言,“歐佩克+”減産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收緊供應側産量、提振市場信心,但全球原油産量短期內較難恢複至疫情前水平。目前來看,“歐佩克+”聯合行動會促進全球油氣市場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然而下一步“歐佩克+”減産聯盟是否繼續合作,合作程度如何,各國減産策略和步驟是否一致和堅決,仍是原油市場面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之一。
3.區域天然氣價格趨同,項目推遲影響後市
全球天然氣價格逐漸趨同
2020年,在本就供應過剩的天然氣市場上,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削弱了需求,天然氣現貨價格幾乎失去了所有支撐,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逐漸反映到與油價挂鈎的天然氣中長協價格上。主要消費區域不同定價機制的天然氣價格差距大大縮小。自4月30日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連續多天高于歐洲基准價格,5月5日美國合約價格首次超過亞洲基准價格,這在近10年來還是首次。相比卡塔爾和俄羅斯的LNG産品,美國LNG産品已經不具備明顯價格優勢。受此影響,亞洲和歐洲的買家取消了原定6月從美國進口的約20艘LNG貨物。美國墨西哥灣沿岸LNG出口商一度面臨極大壓力。
一直以來,全球不同地區的天然氣價格都存在差異。近年來,LNG供應激增,而需求相對疲軟,市場供需基本面持續寬松,全球各區域天然氣價格逐漸趨同。尤其是自2018年以來,盡管偶爾出現季節性波動,但歐洲和亞洲的現貨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但直至2019年,美國天然氣價格依然具有比較優勢,波動較小、處于全球最低位,當年均價低于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亞洲天然氣價格則仍高于全球其他地區。
盡管業界認爲亞洲天然氣基准價格低于美國基准價格只是短期現象,但這仍透露出全球主要消費區域天然氣基准價格持續近十年的巨大差異格局或將終結。區域間天然氣無價差或低價差將成爲新常態,這也爲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創新和改進提供了條件和契機。
大量LNG項目推遲影響後市
2020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應過剩加劇,天然氣價格跌至曆史新低,本就受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預期推動的最終投資決定(FID)受到嚴重影響,再疊加油價下跌的影響,天然氣行業投資決策更爲複雜。一方面,低油價將使石油公司原油開發以及與油價挂鈎的天然氣銷售收益明顯降低,勢必影響石油公司包括天然氣開發在內的上遊板塊整體投資水平。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市場的頻繁波動,加劇了投資者對油氣行業發展前景的擔憂,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融資困難。在投資信心下降的情況下,油氣行業不可避免地要大幅度削減投資,推遲或取消一些投資決策,以彌補收入的嚴重不足。
大量LNG項目FID推遲將導致LNG行業發生結構性變化,有助于LNG供需逐步達到平衡。Wood Mackenzie公司表示,國際油價在2020年內維持低迷,可能造成全球重大天然氣項目投資明顯下降,將對2025年前後全球天然氣特別是LNG市場供給産生較大影響。此外,國際天然氣聯盟指出,考慮到天然氣生産線上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未來LNG工業發展將面臨愈加嚴格的碳排放政策、碳稅以及零碳目標等多重挑戰,制度風險可能導致LNG新項目難以獲得最終投資。針對化石能源的財政限制以及其他意外事件,很可能讓LNG新項目前景堪憂。
4.可再生能源逆勢增長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氣需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可再生能源則是唯一一個需求上漲的能源板塊。較低的運營成本和許多能源系統的優先接入帶動了可再生能源需求上升。其中,海上風電表現尤爲突出。
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報告稱,盡管全球經濟受到疫情重創,但海上風電領域投資卻熱度空前。2020年1~6月,全球共投資新建28座海上風電場,投資額達到350億美元,爲2019年同期投資額的4倍有余,同時也超過了2019年全年的投資總額。海上風電投資大增,抵消了陸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額的下降,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額達到132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疫情暴發前,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2020年全球將新建6.2吉瓦海上風電。在最新的預測中,2020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爲6.1吉瓦,僅100兆瓦的微弱差別與其他能源系統受到的嚴重影響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最新發布的《全球海上風電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205吉瓦,屆時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暴漲至234吉瓦以上,其中亞太市場的發展勢頭最爲迅猛。
5.氫能發展備受關注,儲能潛力可期
氫能發展備受關注
2020年,許多國家加快布局氫能産業。3月,荷蘭政府公布氫能戰略,表示將在2025年前完成50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6月,德國政府公布1300億歐元規模的經濟複蘇計劃,提出至少投入90億歐元發展氫能。德國是歐盟首個確定氫能生産目標的國家,6月發布的國家氫能戰略明確將綠氫作爲未來發展重點,計劃在2030年前將國內的電解制綠氫産能提高至5吉瓦,使綠氫占德國工業用氫總量的20%,2040年前提高至10吉瓦。7月,歐盟提出《氣候中性的歐洲氫能戰略》,將氫能作爲推進氣候和能源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抓手,並計劃從制定氫能發展路線圖、建立産業發展聯盟、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推進氫能發展。目前,歐盟在建的或已經確定訂立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産能達1.5~2.3吉瓦,規劃的産能達到22吉瓦。
作爲清潔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載體,氫能開發與利用成爲世界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雖然氫能距離大規模商業應用仍較爲遙遠,但氫能的基礎技術儲備和商業化應用探索正在不斷加速。2020年4月,汽車巨頭戴姆勒與沃爾沃聯合發布了氫燃料重卡研發計劃,預計將在未來十年裏將成果推向市場。7月,沙特阿拉伯和美國Air Products公司達成投建巨型綠色制氫工廠的合作,預計項目總投資達7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4吉瓦,2025年投産後氫産量達650噸/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爲,當前氫能面臨的發展環境和21世紀初可再生能源極其類似,只需要15年的時間,氫能有望成爲更加有競爭力的能源。
儲能潛力可期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電池儲能將在可再生能源擴張中發揮關鍵作用。2020年,歐洲投資銀行承諾對泛歐電池産業提供資金支持,據該銀行預計,歐洲2020年在電池相關項目方面的投資將達到10億歐元。在爲儲能技術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各國政府還逐步消除監管壁壘,加大儲能政策扶持力度。如意大利、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國設計的容量市場中,儲能運營商可以在拍賣中競標合同。這爲儲能運營商提供了固定和可預測的收入流,以便其擴展儲能容量。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儲能行業增長形成一定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儲能産業發展總體向好的態勢並不會改變。據伍德麥肯茲對未來5年全球儲能行業的發展預測,到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230吉瓦時,是目前裝機總量的13倍。同時,全球儲能市場年投資規模也將從2019年的180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000億美元。
6.全球煤電裝機首現淨減,多國加快退煤進程
全球煤電裝機首現淨減
根據研究機構全球能源監測(GEM)基于全球煤炭追蹤數據發布的報告,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新增煤電裝機18.3吉瓦,退役煤電裝機21.2吉瓦,退役裝機超過新增裝機,淨減少2.9吉瓦。這是全球煤電裝機首次在半年期內出現淨減少。其中退役裝機大部分出現在歐洲地區,歐洲是全球煤電裝機下行的主要推手。
多國加快退煤進程
2020年上半年,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的燃煤發電量分別下降了95%、58%、39%;荷蘭、奧地利和法國的燃煤發電量下降幅度均超過50%;另有瑞典和奧地利于3月分別關閉了各自最後一家燃煤電廠。截至目前,歐洲共有15個國家先後宣布退煤計劃。預計到2025年或更早,葡萄牙、法國、斯洛伐克、英國、愛爾蘭和意大利等國將結束使用煤炭發電,隨後到2030年,希臘、荷蘭、芬蘭、匈牙利和丹麥等國也將終止煤電。在已宣布退煤的歐洲國家中,德國是唯一一個計劃在2030年後淘汰煤電的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德國煤電發電量大約占全國發電量的40%,煤電碳排放量占電力部門的80%。2020年7月,德國最終通過《逐步淘汰煤電法案》和《礦區結構調整法案》,規定最遲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電,並就煤電退出時間表等問題給出了詳細規劃。
目前歐洲國家已明確在2030年或更早的時間節點關閉的燃煤電廠裝機總計35.4吉瓦,相當于歐洲在運煤電裝機的21%,再加上2030年後德國計劃關閉的燃煤電廠,歐洲煤電裝機還將在此基礎上減少17吉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燃煤發電有所減少,但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未來仍需加快退煤進程。
7.各國核電發展態度不一
標普Platts Analytics預計,受亞洲國家帶動,2020年全球核電在運裝機容量有望增加10.7吉瓦。其中,日本和韓國重新啓動核電站將貢獻大部分裝機。5月,俄羅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在俄遠東地區投入商業運營。該浮動核電站于2019年12月接入遠東地區的楚科奇地區電網,實現並網發電。5月,歐盟設立“公平過渡基金”,作爲“可持續歐洲投資計劃”的一部分,用于支持高度依賴化石燃料行業的地區轉型發展低碳産業。然而各成員國代表一致同意,設立的這項基金不應支持核電站的建設或退役。
事實上,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全球各國對待核電的態度都變得謹慎起來。近年來,全球核電業在低迷狀態徘徊,歐洲等地更是大範圍關停核反應堆,最新提出的資金支持計劃也將核電排除在外。然而,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出,核電對于全球電力系統實現低碳轉型能起到重要助力作用。數據顯示,2019年,核電貢獻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低碳電力。國際能源署指出,新建核電站將進一步促進低碳電力的發展,延長現有核電站的使用壽命也將有助于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同時預測稱,到2030年,核電區域發展趨勢的差別將越來越明顯。
8.國際石油巨頭發展戰略差異漸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爲緩解油價、需求雙重低迷現狀下的財務壓力,國際石油公司不得不收縮業務、優化資産。北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大型石油公司采用削減投資、壓縮成本、降低産量等傳統保守做法,通過發行債券和取消股票回購等方式緩解現金流短缺的問題。同時,他們繼續持有大量頁岩油氣資産,油氣比重變化不大。
與北美兩大石油公司不同的是,歐洲大型石油公司在削減傳統業務投資的同時,仍堅持低碳領域和新能源項目投資。2020年6月,道達爾、殼牌和挪威國家石油等公司攜手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將投資6.9億美元共同開發歐洲首個商業規模的碳捕集和存儲項目——北極光項目。6月底,BP剝離旗下優質的化工業務、出售價值50億美元的資産,並表示將大幅加大低碳項目資本投入。除了在歐洲境內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氫能、風電、光伏,以及電池儲能、電動車等新能源和低碳業務,2020年以來,BP、道達爾和殼牌等石油公司陸續進軍印度、卡塔爾、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及北極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截至目前,挪威國家石油、BP、殼牌、道達爾、雷普索爾等歐洲石油公司已相繼披露了各自的零碳排放計劃,公布了2050年在自身生産和銷售的油氣産品碳排放上實現淨零能源轉型目標,形成了較爲清晰的低碳發展戰略。
此外,國家石油公司也紛紛開展低碳行動。如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宣布了2021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下降25%的目標。沙特阿美正在進入國際天然氣領域,並發力清潔化工燃料。2020年9月,沙特阿美出口了世界第一批用于零排放發電的藍氨。
三、問題與趨勢
1.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不會因疫情逆轉
鑒于疫情對能源行業的影響,行業機構均不同程度地下調了短期內對能源行業各領域發展的預測。國際能源署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能源投資將出現曆史最大降幅。能源領域投資減少會影響許多國家實現發展目標,減緩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表示,油價暴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拉低了部分地區的清潔能源投資吸引力。業內也有觀點認爲,如果油價長期低迷,可能會影響市場對清潔能源研發的投入,或者影響清潔能源需求。
但從長遠來看,發展清潔能源産業,不僅是爲市場提供一種新的選擇,還有對環境、能源安全方面的考量。清潔能源産業長期發展趨勢、能源行業清潔低碳轉型趨勢並不會因疫情等因素而改變。得益于技術進步、規模經濟和激烈競爭,清潔能源成本不斷下降,産業未來仍有很大增長空間。與此同時,民衆對政府在疫情後通過實施經濟複蘇計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將投資清潔能源産業納入了恢複經濟的行動之中。
2.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提出更高靈活性要求
隨著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成爲趨勢。然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勢必會對電力系統的平衡和穩定運行産生諸多影響。2020年上半年,受天氣狀況影響,歐洲風電光伏出力強勁,可再生能源超過化石能源,占到發電量的40%,而同期歐洲各國電力需求在遭受疫情沖擊大幅下滑之後恢複緩慢,加之傳統發電機組啓停靈活性有限,造成某些小時段的電力供給大于需求。以至上半年西歐各國現貨電力市場約有100~200小時價格爲負值,遠高于往年負電價小時數,包括挪威在內的多個國家首次出現電價爲負。
頻繁發生的負電價反映了靈活性對電力系統的重要性,這是各國電力系統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隨著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系統集成問題日益突出,對靈活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迫切。未來電力系統發展過程中,需通過配置調節電源、負荷側響應、儲能、提升互聯互通等技術解決方案重點提升系統靈活性。
3.實現碳減排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國際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20》中預計,2020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6.6%,相比2019年減少排放24億噸,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到10年前的水平;未來全球排放量反彈速度將比2008~2009年緩慢,但世界在可持續複蘇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既定政策情景,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將高于2019年水平,爲360億噸。只有加速世界能源生産和消費方式的結構性變化,才能改變排放趨勢。
BP在其2020版《世界能源展望》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認爲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碳排放大幅減少,但世界仍處在一條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並指出目前急需實施以提高碳價爲首的政策措施。除了進一步發揮政策措施的作用之外,消費者的行爲和偏好也要發生轉變。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警告稱,一旦升溫突破1.5攝氏度的臨界點,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大幅上升。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0年12月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若要實現2攝氏度溫控目標,各國的整體減排力度須在《巴黎協定》承諾基礎上提升大約三倍,而要實現1.5攝氏度目標,則須將相關努力提升至少五倍。
*凡本網注明來源爲“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于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