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雁蕩路怎麽也有一公裏多,如今走走,最多500米,還得算上複興公園的北門。盡管短小,但是,雁蕩路依然不失精致。
圖片來源網絡
雁蕩路由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築于1902年,最初的名稱爲“軍營路”(Rue de Camp),北起“西江路”(今淮海中路),南到“顧家宅”法國兵營(1909年,這裏改建爲“法國公園”),馬路也因法國兵營而得名。不久,這裏又改名爲“華龍路”(Route Voyron)。
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華龍”非常有名,取自法國遠征軍將軍的名字“Emil Voyron”(Emile-Jean-Francois-Régis Voyron 1838-1921)。1900年8月4日,法國政府應當時法國駐華公使畢盛(Pichon)的要求,聯合列強共同武裝侵華,鎮壓義和團運動,並于1900年8月4日,任命華龍將軍爲法國遠征軍的總指揮。1901年,華龍將軍在平息了義和團運動後,抵達上海,1901年再從上海回國。
圖片來源網絡
1914年,“華龍路”被正式劃入上海法租界。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將華龍路以浙江省名勝雁蕩山改名,“雁蕩路”的名字就此保留了下來。
雁蕩路的第一次“繁榮”,全仰仗于當年複興公園的興起。關于這座上海灘最完整的法式公園,我們在南昌路一文中已經有過詳細介紹,公園當年就是在原“顧家宅花園”的基礎上改建的。過去,在華龍路東側還有一條小弄堂,名字就叫“顧家弄”,說明雁蕩路、南昌路這一帶,過去爲顧家所有。
圖片來源于網絡
(1920年時的“複興公園”)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法國公園遊人不多,但每年7月14日是法
國國慶,租界當局要在園內舉行園遊會等慶祝活動。白天園內搭建小火車房,並有各種遊藝活動,晚上則有提燈會、放焰火等,吸引衆多遊人。華龍路也就熱鬧起來,進出公園的遊人絡繹不絕,各種小販便在路的兩旁設攤兜攬生意。
抗戰爆發後,法國國慶園遊會就不舉行了,但老上海回憶說,抗戰結束後,每年夏天的夜晚,上海工部局的交響樂團,都要在公園內的草坪上舉行夏季音樂會。草坪外用繩子圈起來,買票的聽衆坐在帆布椅子上,不買票的,也可圍立在繩圈周圍聆聽。這時,聽音樂和納涼的人群絡繹于短短的雁蕩路,比白天更熱鬧——現在還有辰山草地音樂節,搞得很時髦,殊不知,70多年前,上海灘就有了!
雁蕩路一頭連著複興公園,另一頭就是淮海中路,在這個路口,還兩位“門神”把守,靠東面的就是著名的“培恩公寓”,另一幢大樓就是“永業大樓”。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名“楊氏大樓”(Young Apartments),是建于1932年的多層公寓,解放前,多爲中外高級職員居住。永業大樓采用四方攢頂和轉角處的圓形屋頂,形成了大樓獨特的屋面輪廓線,是上海灘當年衆多公寓中,出類拔萃的一棟。底層設19個商鋪和4個公寓入口,還有一個汽車出入口。二層以上爲四個單元組成的公寓。每個單元由于平面不一,分爲一梯兩戶、一梯三戶及一梯四戶。每個單元設一部電梯和環形樓梯,在電梯後面設小樓梯和保姆間。
1997年,雁蕩路開始了休閑步行街的建設,按曆史文化風貌進行了景觀設計,鋪設彩色方石路面,整修沿路外立面。1998年,采用置換方式,投資1億元,于49號-59號處興建5層多功能商業綜合樓“金雁坊娛樂總彙”,同時建設街吧,進行全面的網點調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雁蕩路步行休閑街北起淮海中路,向南經興安路、南昌路,與複興公園大道連通。以複興公園北門爲界,雁蕩路北段路面鋪設彩色路面磚,兩側現植棕榈樹;南段現位于複興公園內,單側植梧桐樹。
雁蕩路商業經營內容以咖吧、酒吧、餐飲、娛樂、美容爲主。萬國風情的休閑餐飲在這裏搶灘入戶,意大利的比薩,德國的運動巧克力,新加坡的咖啡,日本的快餐,各俱風味,特色多多。還有香港的保健飲料、澳門的蛋撻、台灣的茶坊、米糕,千姿百態,讓人大飽口福。當然最具特色是中式餐飲,有古樸的面條,更有潔而精川菜,馳名海內外。劉海粟、程十發等海內外華人明星,對這裏美食贊不絕口,有感而發,留下墨寶,耐看也耐讀。
隨著上海邁入國際化大都市,城市規劃自然就多了許多濃重的商業氣。過去的雁蕩路,好像一個深藏閨中的精致女子,靜靜的,不張揚的,卻透著幾分隨意與大氣;如今,雁蕩路在那些商品讓人大飽口福的同時,人們顯然是再也找不回昔日雁蕩路的那種悠然和惬意了。
雁蕩路不長,但是卻有很多知名的優秀曆史建築,路口的培文公寓和永業大樓是滬上知名的電梯老公寓。
雁蕩路上還有華龍別業,元昌裏等新式裏弄弄堂,但是整條雁蕩路上最耀眼的建築,非下期要介紹的雁蕩路69號和71號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