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策劃 “聚焦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系列報道四
積極發展藤球項目 搭建體育文化交流平台
——記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之藤球
“藤球在我省尚屬交流項目,雖然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爲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舉辦過藤球友誼賽,但省內群衆對該項目的了解程度還是不高。”近期,說起藤球,雲南民族大學藤球教練黃光偉表示。
起步較晚 發展受限
據介紹,早在11世紀,藤球的相關記載就出現在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體育文化中,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廣爲流行。1965年,現代藤球運動正式成爲東南亞運動會的比賽項目。1982年,藤球被列爲亞運會的表演項目,1990年,北京亞運會藤球(男子項目)正式成爲亞運會的比賽項目,1998年,曼谷亞運會女子藤球正式成爲亞運會的比賽項目,我國女子藤球隊在單組賽和團體賽中均獲第3名。
藤球進入我國是在1988年。那年,我國組建藤球男子國家隊赴藤球強國泰國、馬來西亞進行學習和訓練。隊員們學成回國後,黑龍江、廣西、江西、雲南等地紛紛開展藤球訓練,國家體委于1989年組織了全國第一屆藤球錦標賽。
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中,我國男子藤球隊獲團體賽第4名。 “可是由于1998年位于廣西南甯的國家藤球訓練基地撤銷,國家隊和一些地方隊解散,我國藤球運動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再加上藤球項目在國內的普及度不高,藤球的發展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黃光偉說。
直到2010年第16屆亞運會落戶廣州,作爲東道主,我國在藤球項目上做了大量的備戰工作,在廣州亞運會上我國男、女藤球隊均獲得亞軍。我國的藤球運動水平開始逐步提高。
“藤球現在還不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技項目。我們學校的藤球隊成立于1991年,1993年7月參加在天津體育學院舉辦的全國高校藤球錦標賽獲得第三名。後來由于在發展大方向上的一個轉變,基本處于停滯的狀態。現在,我們大學瀾湄學院的招生主要針對周邊越南、老撾等國生源,再加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學院、學校之前也開展過這個項目,有一定的基礎,希望通過藤球基地的成立,搭建起與周邊國家交流的橋梁。”說起基地的發展,黃光偉滿心憧憬。
基礎薄弱 人才缺乏
采訪中,黃光偉也表示,藤球的發展還是遇到了瓶頸。總體來說,藤球項目的普及程度不高,基礎薄弱。我省群衆對藤球項目的認知少,有的地方群衆都不知道藤球是什麽。
同時,由于目前各方面的資源多向競技體育項目傾斜,藤球作爲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展示項目,在選拔隊員和教練員方面受限。
從隊員的選拔方面來看,藤球項目雖然在國內和省內開展得不是很普及,可是由于毽球運動員在從事藤球項目方面有優勢,所以省外有些省市就借助毽球項目開展的優勢來彌補在人才選拔方面的劣勢,吸收毽球運動員來從事這個項目,一些毽球發展很好的地方連帶著藤球的開展也挺好,比如,廣東、黑龍江和內蒙古等地。
而雲南就不具備這個特點。“目前我們從足球專項的同學中挑選基本技術較好的同學跨項練習藤球,基本都是零基礎訓練,所以在運動員的基礎素質方面就有著明顯的差距,在全國範圍內屬于一個起步階段。”黃光偉說。
“學校的教練隊伍執教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黃光偉介紹,目前教練團隊由3名教師組成,其中只有1名教練參加過全國藤球教練員培訓班。
據黃光偉透露,現在雲南省內沒有藤球隊,只有一個俱樂部舉辦過亞洲藤球錦標賽,今後可能陸續又會策劃參加湄公河次區域的國際邀請賽。如今,學校的隊員們也在加緊訓練,積極備戰。
積極搭建平台 促進交流交往
“這次藤球成爲了我們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之一,雖然還是展示項目,但是對藤球的發展卻是一個好的開端。今後,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平台積極促進這個項目的發展,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和周邊國家的交流。”黃光偉表示。
黃光偉表示,藤球項目在學校的發展是有一定優勢的。首先就是學科優勢。學校可以發揮學校體育學院在學科方面的優勢,整合學院力量推動藤球運動在我省的開展。
其次是師資優勢。學校還可以在學院組建教練團隊,向藤球項目開展得好的省、市隊伍學習,爲藤球在學校的開展提供全面的技戰術、體能訓練保障。
再次是科研優勢。學校可以加強藤球理論研究,引導藤球研究科學化發展,通過舉辦藤球學術交流活動等形式,支持鼓勵具有開拓性和重要文化傳承價值的理論成果的傳播,以及成果轉化,指導、應用于實踐活動。
說起下一步的打算,黃光偉表示,通過基地這個平台組建學校藤球隊,可以提高藤球的競技水平,積極參加國內的藤球比賽。可以將藤球運動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搭建體育文化交流平台。可以整合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科研資源優勢,加強雲南省藤球的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培養藤球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等高層次人才。可以加強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爲訓練、競賽提供先進理論支持,提高競技水平。利用藤球與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毽球在技戰術方面的相似的特征,在發展藤球的同時,促進毽球運動在我省的開展,不斷拓展我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項目。
作者: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馬新煥
編輯:龐玉珍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