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局勢,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說,創新投資在過去兩年激增,但全球具不確定因素,加上由創新驅動的生産力持續表現羸弱,給今年的前景投下了陰霾。
學者:推動企業生成專利 打造更多新加坡跨國公司
眼下面對烏克蘭戰爭和能源危機等挑戰,布呂諾·朗萬說,亞洲來年仍會是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但創新講求多方合作,若國際合作和貿易陷入停滯,會對本地的創新構成巨大的阻力。“然而,隨著數碼時代和深層科學創新的崛起,新加坡在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具備很好的條件,未來的創新表現非常樂觀。”
他說,新加坡在創新投入和産出之間的差距已縮小。在投入方面,新加坡對起步企業的支持以及人才政策等極具前瞻性;在産出方面,新加坡幅員狹小所以進步空間有限,但可探討推動本地企業生成專利及商標,打造更多享譽國際的新加坡跨國公司。
全球創新指數以創新投入和創新産出兩方面的約80個衡量指標,評估全球132個經濟體。創新投入細分五大經濟要素,即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和商業成熟度,創新産出則分爲知識與技術産出和創意産出。
單看東南亞、東亞與大洋洲地區,在研發方面作出巨大投資的韓國去年超越新加坡,成爲這個地區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韓國今年的全球排名稍微滑落一個名次,排在第六名。
今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新加坡晉升一個名次至第七名,單在東南亞、東亞與大洋洲地區的排名則連續兩年位居第二,僅次于韓國。
“這就是我們爲什麽不僅要更關注對創新的投資,也要關注如何將投資轉化爲經濟和社會影響力。”
相較于創新投入,我國在創新産出方面相對遜色,全球排名第14。商標相關指標的表現較弱,排名第89,但比去年上升了三個名次。
新加坡在創新投入方面依然位居全球榜首,尤其制度最爲卓越,多個指標包括政治環境和監管環境都排名第一。
報告合著、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高級研究員布呂諾·朗萬(Bruno Lanvin)受訪時說,新加坡和韓國的創新都受益于亞洲的蓬勃經濟增長。
新加坡在創新投入方面依然位居全球榜首,尤其制度最爲卓越,多個指標包括政治環境和監管環境都排名第一。另四個經濟要素的排名都有進步,其中在商業成熟度,資訊通信科技(ICT)服務進口以及由企業出資的研發總支出指標取得更亮眼表現,說明本地企業正加大對研發和創新的投資。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星期四(9月29日)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報告。瑞士連續12年成爲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排在新加坡前面的還有美國、瑞典、英國、荷蘭和韓國。中國也上升一個名次,排在第11名。
新加坡知識産權局局長陳惠菁透過文告說,我國繼續在制度和基礎設施等向來表現出色的指標取得佳績,在衡量商業及市場成熟度的指標更是有所進步。“知識産權方面,針對在新加坡申請的專利數量和範圍,我們的排名也有所提高。”
報告指出,由數碼時代和深層科學推動的創新浪潮擁有巨大潛能。前者以超級計算、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爲基礎,後者則以生物和納米技術以及其他科學突破爲基礎。不過,這兩波創新浪潮的效果需要時間實現,尤其因爲得先克服技術采用與普及方面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