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快兩個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還有向全球蔓延擴散的趨勢。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時候,蝗蟲來襲的消息也不斷刷屏,引起一番騷動後,衆人又被印度4000億蝗蟲一夜之間消失的報道迷了眼。
證券市場相關股票暴拉三天後開始嘩嘩回調,摩拳擦掌的操盤手們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更有不少網友直呼,已經在家囤好300斤大米了!
到底是印度政府太強大,還是這屆蝗蟲不行?
其實真相很簡單,蝗災不是短時期爆發,也不是突然被徹底消滅了。
我們根據蝗蟲演進路線及相關資料整理了時間軸及地圖,可以清晰還原整個故事。
事情是從2018年5月的中東開始的,一場飓風襲擊了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帶來大量降雨,本來荒蕪的沙漠地帶灌木叢開始蓬勃生長,于是蝗蟲擁有了吃不完的口糧,土地裏深埋的蝗蟲卵也開始孵化,6個月時間當地蝗蟲數量暴漲400倍。
當年10月份又刮了第2次飓風,又帶來降雨,植物又長,蝗蟲再次大規模繁衍,到了19年3月份,蝗蟲數量增加了8000倍。當地植物被吃得一幹二淨後,蟲群就開始遷徙,他們首先跨越波斯灣,到了伊朗南部,然後東進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另外一部分順著夏季的風南下,在也門駐紮,也門正好因爲內戰沒有噴灑農藥,蝗蟲再次繁衍生息。
隨後,蟲群順著風跨越紅海來到了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非洲動蕩的環境和落後的經濟條件使得當地政府無力進行大規模現代化農藥噴灑,錯過了滅蝗的最佳時機。
所以此處我們可以敲下黑板:蝗蟲群並不是從非洲之角跨越紅海而來,而是從阿拉伯半島開始,經曆兩年時間,兵分三路,一部分留守阿拉伯半島,一部分南下非洲,一部分東進印巴。
印度這次是怎麽開挂迅速消滅蝗災的呢?其實主要是經驗及預先防範。早在2019年5月份,印度的治蝗機構就開始對印度西部的十幾個可能發生蝗災的區進行農藥噴殺作業,每天淩晨五點就開始噴藥,殺蟲效果非常理想。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印度在災難面前的決心,抹殺印度的努力,畢竟這關系到13億印度子民的肚子,所以政府還是義無反顧和蝗蟲展開了殊死之戰,才交出了令人刮目的答卷。
那蝗災還會不會來到中國?簡而言之,這次基本不會了。
蝗蟲如果想直接進入我國,需經過喜馬拉雅山這座天然屏障。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側具有不同的氣候環境。北邊是高山草甸帶和高寒荒漠帶,南邊是溫帶闊葉林帶。這兩個地方生物的總重量,我們叫“生物量”,完全是兩個量級。去過“喜馬拉雅山五條溝”的人對此都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兩個小時車程,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天地。就算蝗蟲能夠飛上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食物的急劇減少也會讓蝗群停下來。在印度北部平原飛是一回事,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飛是另一回事,消耗的能量也不是一個量級的,高原飛行需要更多食物保證能量。這就導致一個結果:需要吃更多東西才能飛、食物同時急劇減少。這才是蝗群不可能翻過高原的真正原因,實際上因爲青藏高原極其稀疏的植被,形成蝗災的可能性很小,也是蝗群可以飛過一小片海洋,卻飛不過高原的原因。
那麽有沒有繞道的可能性呢?比如蔓延到東南亞一帶,然後走迂回路線從緬甸、老撾、越南一帶蔓延到中國。實際上這個可能性也不大,要蔓延到緬甸就不得不翻越以熱帶雨林爲主的若開山脈。熱帶雨林對于蝗蟲是十分不友好的,同樣非常難以穿越,主要原因是這裏同樣缺乏蝗蟲的食物。蝗蟲主要生活在草原或者稀樹草原,熱帶雨林裏的植物並不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並且還存在著大量的天敵。這裏也是限號區。所以大概率講,蝗災自然蔓延到中國的可能性很小。
說到這裏,大家可以確認中國的“蝗”恐危機暫時解除警報,但農業防治的同志們卻沒法松懈下來。因爲另外一種入侵蟲害——草地貪夜蛾在國內有逐步蔓延的趨勢了。
什麽是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是雜食性害蟲,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
該蛾孵化的幼蟲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馬鈴薯等80多種植物,致其受害後一般減産20%-30%,嚴重時造成絕收。
草地貪夜蛾尤其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産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實際上,草地貪夜蛾繁殖能力遠超當前玉米的頭號害蟲玉米螟,成蛾每晚可飛行100公裏,且具備繁殖倍數高、孵化的幼蟲暴食危害重等特點,防治壓力巨大。
草地貪夜蛾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多大損失?初步統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6省(區)113個縣(市、區)查見幼蟲,當前發生面積近50萬畝,累計發生面積60.8萬畝,玉米和小麥分別發生58.9萬畝和1.9萬畝,累計防治面積170.4萬畝。
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明確了防控目標,總體目標是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面積成災。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蟲害防治手段基本可以分爲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兩大類,其中化學防治中的農藥又是最有效快捷的手段。
我國是全球主要的農藥生産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農藥總産量超過225萬噸。其中,農作物農藥占比約88%,非作物用農藥占比約12%。農作物保護類農藥主要包括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三大類,草劑占比達約45%,殺菌劑和殺蟲劑農藥分別爲28%和27%。
不過,隨著“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政策的實施,國內農藥需求呈現下降趨勢,更多農藥則被出口至其他國家。據統計,2019年我國農藥年出口總量約162萬噸,約占總産量的72%。
我國出口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占出口總比16.22%,其次是向巴西出口約占12.25%,而亞洲是我國農藥出口最重要的目標市場,約占總體的1/3。其中,泰國農藥主要依賴進口,中國則是其主要農藥進口國之一。
不過,我國的農藥出口以原藥爲主,但仍然有部分制劑需要依賴進口,近幾年來進口農藥總量基本維持在7-9萬噸區間波動,其中農藥制劑進口基本占到七成。
背靠祖國如此強大的農藥生産能力和先進的防治技術,我們相信農業防治部門可以一定可以全力控制蟲害,保護好14億中國人口的糧倉!
最後,針對蝗蟲和草地貪夜蛾,摩貝也整理了常用有效農藥供大家參考。更多有效化合物的分子式、圖譜及MSDS等技術信息,歡迎掃碼進入摩貝百科頁面搜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