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果去過日本,韓國,新加坡旅遊的話,會發現一個跟國內明顯差異的現象——退休後老人工作的頻率明顯比國內高很多。
對于這種現象,我發現國內的自媒體幾乎只有一種聲音——這幾個國家的老人因爲退休金不足,爲了生計而去被迫工作。
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霧裏看花了,太片面了些,實際上導致這個現象的因素非常複雜(退休金不足這個因素有,但是應該是最不重要的因素),絕非簡單粗暴的以上這一個因素可以解釋的。
韓國,新加坡的情況我不懂,不敢亂說,就說說我相對熟悉一些的日本,估計韓國和新加坡的情況跟日本也差不多,畢竟都是亞洲的發達國家,很多情況是比較類似的。
日本目前的退休年齡是60歲和65歲兩個選擇(選擇65歲退休的話,退休金自然比60歲退休的多,但是畢竟還有人甯可退休金少點也想早點退休,所以具體選哪個年齡退休看個人意願)。
從我的觀察來看,只是正常過普通人的日子(請參考國內普通老人退休生活),沒有不良嗜好的話,子女不啃老的話,不去全球旅行,沒有燒錢的愛好,60歲退休的退休金維持普通人生活絕對夠用。
那爲什麽能明顯的感覺出日本退休後老人再參加工作的頻率比國內高很多呢?真的因爲退休金不夠生活?我覺得有一下幾點:
一,醫療條件好
得益于日本良好的醫療條件(介紹日本全民醫保的文章網上很多,我就不贅述了),日本的人均醫療資源比國內高很多,就醫環境也比國內好很多(以我有限的在日本看病的經曆來看,日本的醫院基本看不到國內醫院那種人滿爲患的景觀),日本人普遍長壽,且日本老人的身體條件比同齡的中國老人強很多(我猜日本的老人年齡經常猜錯,普遍比國內老人年輕5歲或以上,普遍每年體檢,很難出現得大病的幾率,即使得大病,由于高額報銷制度,也不會出現賣房還看不起病的情況),從體力上來看,日本的老人如果退休後閑不住,是絕對有工作能力的,我公司附近的一個廉價餐廳,一家三口開的,老板兩口子看樣子得90歲以上,幹活照樣麻利,這點不得不佩服。
二,特殊的曆史現象:昭和一代普遍勤奮,閑不住
這代人也是締造日本戰後經濟奇迹的一代人,這代人年輕人時普遍工作是很拼命的,我家附近的老人跟我聊天,說他年輕時日本的勞動保障也不健全,公司裏能到點下班的只有女員工,男員工基本都得加班,加班完還得出去喝一杯,晚上到家十點是常事,這個工作環境導致這一代人出工作狂的概率很高,所以退休後突然閑下來有點受不了,再出去工作的概率也就高很多(其實同理,我父輩那輩人也普遍比我這代人勤奮,能吃苦,大環境導致),以我的觀察,日本平成這代人跟國內的80,90後對待工作和生活的觀念差不多(我骨子裏是個懶人,起碼我是不可能退休後再去工作的),目前日本職場強制加班的現象也很少了,等平成這代人退休後,估計日本這種老人退休後再工作的熱情也就沒了,估計韓國和新加坡也會那樣。
三,人口紅利已經消失+退休後老人再工作的經濟環境和工作環境相對相對友善
日韓新這三個國家的人口紅利已經沒了(老齡化+少子化),企業招工是很難的,年輕人不夠用時才給出了老年人工作機會。
國內老人退休後再工作的比率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即使想再工作,企業也不會再雇傭(我老家那個城市,企業幾乎不會雇傭60歲以上的人,怕身體出狀況擔責任),國內的人口紅利依然在,60歲之前的人也沒到雇傭不到的程度,所以國內沒出現這個現象,並不代表國內的老人比日韓新的生活狀況更好,國內老人相比之下缺少這種選擇再工作的權利。
權利這東西你有的話,可以不選,但是沒有的話,就不太好了,對吧?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看待一個事情的時候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看待,感謝抽出寶貴時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