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2月8日晚上7點05分,與疾病頑強鬥爭了12年多的竺盛祥沒有扛住病魔的折磨,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他終究沒有等到兒子,考教師資格證筆試出成績的日子,疾病讓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他走了,卻將大愛留在了人間,這個“全國最美家庭”的頂梁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作出了一個最美的決定,在得知器官不能捐獻時,家人按照竺盛祥生前意願,捐獻了他的遺體供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醫學教學和科研事業,至此,竺盛祥成爲海甯第8例遺體捐獻者。
竺盛祥兒子竺子健發的朋友圈
生命的最後 他的選擇讓人淚崩…
12月9日上午9點多,竺盛祥的遺體安靜地躺在太平間,沒有喪服,沒有哀樂,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親人們深深地靜默著,向竺盛祥的遺體作最後的告別。
“老竺,你一路走好!你一定要放心,我會堅強的。如果有來世,你肯定會很幸福,不會像今世這麽受苦。”站在丈夫的遺體前,妻子謝曉曼雙手合十,強忍著熱淚但眼角已經濕潤。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工作人員隨後趕到,竺盛祥的兒子竺子健和醫護人員低聲交談,簽署父親遺體捐獻的交接單。
12月9日上午10點54分,竺盛祥的遺體被擡上汽車,親人們開車跟在後面,想親自送他到杭州。
與病魔鬥爭12年 他先後至少拿到5次病危通知單
很多人對海甯這個“全國最美家庭”並不陌生。
竺盛祥是甯波人,從小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下肢殘疾,從來沒有過雙腳自如行走的感覺。妻子謝曉曼來自湖州,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從來沒有過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理的缺陷讓兩人曆盡挫折,共同的追求又讓兩人走到一起並把美妙的歌曲傳唱,他們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歌曲,把優美的歌聲帶到了香港、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地。
竺盛祥與謝曉曼
然而,故事剛開始,這個家庭就“命運多舛”,先是兒子一出生就查出先天性白內障,而且還伴有先天性小兒哮喘,在出生後不久接連做了兩次手術,才得以讓視力恢複到0.2,但從此必須戴上1500多度的眼鏡。
在很多人眼中,這個家庭非常脆弱。然而,這家人相互支撐,用頑強的意志、博大的愛,與命運頑強對抗,不斷地實現著自己的舞台夢想,成了全國有名的“殘疾三寶”。
竺盛祥(中)一家
命運的考驗,仍然沒放過這個家庭。
從2008年起,竺盛祥經曆了多次生死關:腦溢血、重度肝硬化晚期、脾髒腫大切除、上消化道大出血、癫痫……由于肝硬化引發肝萎縮,他的肝髒已只有正常人的1/4那麽大。
他有好幾次,一只腳幾乎踏進了鬼門關,前前後後拿到至少5張病危通知單。
即使病痛折磨著他,但爲了家人,爲了自己,竺盛祥總是鼓勵自己不能倒下。在他寫的詩歌裏有這樣一句,“明天不可預測,今日可以把握,物質可以貧乏,心靈不可墮落,肢體可以擊垮,信心不能倒下,愛心溫暖心窩,笑對人生如歌。”
竺盛祥生前接受采訪時的照片
爲了照顧丈夫,謝曉曼關掉自己的盲人按摩店,陪伴著他闖過一道又一道生死關口。雖然竺盛祥夫婦承受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他也由此創造了生命奇迹:頑強地活了12年。
“老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謝曉曼說。
竺盛祥在2018年12月31日發的朋友圈
感恩社會,也是這個家庭一貫的家風。
汶川大地震時,謝曉曼隨殘疾人藝術團奔赴外地義演10多場募捐。
平時,一家人也經常到校園進行勵志講座和演唱,以切身經曆鼓勵學生們自立自強。
他們經常到康複樂園、敬老院,與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給老人送上慰問表演、免費按摩。
疫情期間,竺盛祥在病房裏寫下詩歌《中國戰“疫”》……
竺盛祥曾感激地說:“我生了這麽多年病,沒有殘聯、婦聯和社會愛心人士幫助和慷慨解囊,撐不到現在。對我來說,活一天就是賺一天。”
在病床上錄下遺囑——捐獻遺體“我感覺很值得”
今年9月,竺盛祥原本打算做肝移植,但經過專家檢查後,發現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做肝移植了。之後,他轉到杭州樹蘭醫院做了幹細胞移植,移植後發現各項指標在好轉。
9月20日是竺盛祥的生日,謝曉曼特地爲他買來一個小小的蛋糕,在病房裏過了一個生日,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和往常一樣,讓別人幫他們拍了一張合照,沒想到,這成了他們的最後一張合照。
“本想過完元旦做第二個療程的幹細胞移植,中途病情卻出現惡化。”謝曉曼介紹,回海甯住院的那段時間,老竺又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出血量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多,拉出來的都是鮮血,血色素很低。”
由于大出血,也不能進食,在生命最後的階段,人已經瘦得脫相了。即使是這樣,竺盛祥積極配合治療,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哪怕有時接近休克的血壓,他都沒有昏迷。醫生說,這跟老竺的堅強樂觀,有著很大的關系。
“要相信醫學會進步,最終會攻克疾病,可以造福像我這樣患肝硬化的病人。”11月30日晚上8點多,在病床上,竺盛祥感覺死神離自己很近。他當著家人的面,並通過兒子的手機,錄下了一段話。錄音中可以聽到,他的聲音略帶虛弱卻很堅定,一旁,監測儀不時發出“滴滴”的聲音。
△竺盛祥的語音
“我這個病有12年多了,有時候真的是生不如死,前前後後算下來估計有20多次大出血,但是一次次的信念讓我堅強起來。我考慮了再三,也征求家裏人的意見,我想實現這樣一個願望:一個是捐獻眼角膜,這樣可以讓兩個人見到光明,因爲我對光明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深,我的妻子本身是個盲人……還有一個心願是把遺體捐出去,供醫學研究,因爲我的病很特殊,本身自己是小兒麻痹症患者。如果人生走到最後,能夠爲社會醫學也做點貢獻,我感覺也值得。”
然而,讓他遺憾的是,由于患肝硬化晚期,其他組織和器官無法用于移植,再加上患有小兒麻痹症,這對眼角膜也不能用。不過,遺體可以成爲醫學生的重要教材,有助于醫療人才的培訓和醫學的發展。
“無言良師碑”會記住他的名字 兒子說會常去“看”父親
“其實,老竺已經跟我提過要捐獻遺體很多次了。他決定的事情,我一定會幫助他實現。”妻子謝曉曼說。
爲何選擇將遺體捐給浙江大學醫學院呢?兒子竺子健道出了其中的原由——父親曾自學考試8年拿到了浙大本科學位,而他也考入了浙江大學,因此父親對浙大有著特殊的情感。
在浙大醫學院裏,有一塊“無言良師碑”。所謂“無語良師”,是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甯願讓醫學生在我身上劃上千刀,也不想見到他們未來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些“無語良師”們,用最直接的方式讓醫學生真切直觀地接觸到解剖學。
竺子健說,到時,父親的名字也會刻在無言良師碑上,“我以後一定會經常來這裏看看。”他還說,將來如果有那麽一天,自己也想像父親這樣,捐獻器官和遺體。
有一句歌詞“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雙腳”,就是指盛祥是曉曼的眼睛,曉曼是盛祥的雙腳。如今,竺盛祥走了,謝曉曼失去了“眼睛”,接下來的日子該往哪裏走?
“我會繼續唱歌。”謝曉曼這樣說,因爲老竺在走之前,曾拉著她的手說:“不管遇到什麽情況,你和兒子要堅強地面對生活。你還是要歌唱,這是你的特長,不要因爲我的離去,你就不唱了。”謝曉曼當場答應他,“我打算唱到70歲。”
△一家人曾演唱過的歌曲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老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