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5周年紀念日。安永日前舉辦東盟投資貿易研討會,重點關注東盟投資機會,以及如何利用新加坡作爲投資、貿易或拓展東盟業務的樞紐。安永吳小慧指出,中國一直是東盟重要的投資國之一,且將繼續是該區的重要投資力量。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預計該趨勢將延續,甚至可能加速。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1967年8月成立,創始會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起,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5國先後加入,使東盟成爲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人口超過6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裏的地區性國際組織。過去十年中,東盟國家國內生産總值綜合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5.2%,保持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其年輕有活力的市場爲投資者提供了機會。
東盟國家地處亞太中心區域,資源豐富、人口衆多、結構年輕、行業多元,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東盟成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重點關注目的地。2016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爲4522億美元,2017年增加到514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4%。
安永分析,東盟一些國家的主要外國直接投資仍然集中在低成本制造業。中等收入群體購買力潛力巨大,這也意味著消費品和科技服務等主要行業將繼續成爲重要的投資領域。
東盟部分成員國的城市化水平較低,如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等國家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均不超過40%。隨著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期間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及産業升級轉型將帶來投資機會。
此外,東盟各成員國約有50%的人口處于20至54歲的年齡段,以中青年爲主,其消費能力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加上中青年群體中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化,有利于消費品、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等行業的發展。
據安永陳敏英介紹,
東盟經濟具有多樣性,區內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投資機遇大。其中一個主要行業就是資源行業,區內大多數國家都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其他主要行業包括越南的食品加工業,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汽車行業,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電子行業以及新加坡的特殊化學品和生物醫療行業。
東盟勞動力成本因10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同而不盡相同。低成本、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仍然是越南、緬甸等一些國家的顯著特征。總的來說,勞動力成本仍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對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1997年,我國與東盟確定了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系。2002年《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啓動自由貿易區進程。自貿協定紅利助推下,上海市與東盟的進出口值于2003年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去年上海市對東盟進出口626億美元,創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