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了,又有之前苟晶的事情,教育現在是熱門話題,在新加坡住了7年,講講新加坡相關教育現狀,盡量不帶個人立場,對新加坡教育體制支持或反對,讀者隨意自便。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新加坡的小學入學;第二,新加坡的學區房;第三,新加坡的中學入學;第四,新加坡的高等教育。
先說一些背景信息
首先,新加坡公立教育非常強調分流制,後續介紹會提到,從小學就開始不斷分流,好處是可以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進度和學習內容差異很大,那麽缺點,當然是很多人覺得孩子和家長壓力很大,是對是錯,我不評判,但這個分流確實是存在的,這是事實陳述。
其次,新加坡的家庭是否重視教育呢,我不能說都很重視,但確實很多家庭是非常重視教育的,singlish有個專有單詞叫做 kiasu,這個詞在歐美是沒有的,其實來自于閩南語,是怕輸的意思,也被稱之爲新加坡的國民性。那麽新加坡有個專門的網站叫做 kiasu parents,顧名思義,怕輸的家長,訪問量在新加坡而言也是很高的,討論很熱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是很多新加坡家長的追求。
以上,是關于新加坡教育的背景信息。
1、新加坡的小學
這裏只介紹公立小學,私立學校另說。政府說,所有小學都是最好的小學,政府禁止小學民間排名,當然家長們會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信息做排名,後來政府嚴苛到禁止小學公布PSLE平均成績(小升中考試),最近這兩年貌似連數學競賽成績都禁止小學公布了,(當然,其實你還可以到競賽官網查看獲獎名單和所在學校),只有各種文體活動競賽的成績允許公布。
所以,新加坡絕對沒有官方的小學排名。但你擋不住家長們的努力,各種第三方榜單層出不窮。不過你會發現,有些學校在某些榜單裏名列前茅,在另一些榜單裏就非常普通,所以,第三方榜單的排名差異是非常大的。
那麽第三方榜單一般會基于什麽標准呢?
黃金標准:開設GEP課程小學。
新加坡小學三年級會有一次全國的考試,當然不是必考的,是家長自願報名的,所謂天才班考試,會把最優秀的學生挑出來,選入天才班就讀,課程難度和進度都會遠高于普通班。那麽政府規定有9所小學開設天才班課程,也就是他們說的GEP課程。
實話說,能不能考入天才班,與是不是這九所小學的學生並無直接關聯,而這九所小學天才班也是面向全國擇優+就近錄取,但政府准予開設天才班的,都是被公認是最優秀的小學。
白銀標准:特選華校。
新加坡政府准許15所小學開辟特選華文課程,而這15所小學一般也被家長們認爲是很不錯的學校。不過實話說,並不是特選華校一定優于其他學校。實際上在不同榜單上,有些華校的排名並不見得很高。而且特選華校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顯然是不如開設天才班的小學。
但這裏有4所小學,既是天才班課程小學,也是特選華校小學,這就是新加坡人眼中的王中王,南洋小學,南華小學,道南小學,公教小學。被廣泛公認爲是最好的四所小學。
青銅標准: 關聯小學。
新加坡小學升中學是看成績的,但如果某小學與某中學是關聯學校,他們叫affliate school,那麽這個小學的學生升入這個關聯中學就會有一定的成績照顧,如果這個中學又是成績特別好的,那麽這個小學往往就會被家長高看一樣,畢竟可以更容易進入好中學對不對。
比如聖安德烈小學,既不是GEP小學,也不是特許華校,但它關聯的聖安德烈中學排名相當不錯,而聖安德烈中學又關聯聖安德烈初級學院,很多家長覺得這樣孩子12年下來風險很低,所以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裏有意思的是,這種關聯不是一對一,在有些情況下,是多對多。比如英華小學有兩所(其中一所是GEP小學),關聯的英華中學也有兩所,是二對二的關聯。兩兩都有分數照顧。
關聯關系主要來自于學校的董事會,規模最大的是會館,和教會。所謂政府小學很多也是靠一些會館和教會的資金支持的。在新加坡實力最強的是福建會館,福建會館旗下的小學,中學,都非常有實力,比如四強之一的道南小學就是福建會館旗下。此外基督教聖公會教會旗下有很多小學和中學也非常不錯。佛教協會的幾所小學口碑都很好,中學就很一般。
教會學校不會強制灌輸學生信教,佛教協會的學校校園餐廳也會有肉吃,只是校區會有很多教會信仰的標記,以及每天早課可能會有幾分鍾的禱告之類的。
青銅標准2:政府獎勵
政府會給不同學校頒獎,那麽家長們也會把一些容易獲得的和難以獲得的獎項打分,然後算出每個學校近幾年的得分排名,一些新成立不久的鄰裏小學在這個榜單上就非常靠前。典型的比如孺廊小學,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獲得大量獎項,口碑極佳,已經可以比肩一線名校。
青銅標准3:進入難易程度
新加坡學區範圍是1公裏內公民優先,其次是2公裏,3公裏。再往後才是永久居民,如果還有剩才是外國工作簽的,報小學最遠不允許超過3公裏。
那麽如果公民1公裏內需要抽簽,就是比較難進的,如果1公裏內中簽率越低,那麽也就是難度越高。
所以很多人用這個進入難度排名,但實話說,很多傳統名校進入並不難,因爲進入難度主要取決于幾點。
第一,附近人口密度,比如道南小學在海邊,所謂1公裏居住範圍本來就比其他地區少一半,而且附近別墅較多,也就是居住密度不高。所以進入難度反而低于一些人口密度高的鄰裏學校。
第二,性別選擇,新加坡小學有混校,有男校,有女校。那麽如果是男校或女校,適合人群就會少一半,所以相對來說,進入難度就會低一些。比如海星小學是特選華校,口碑也不錯,但由于是男校,而且周圍人口密度也不高,進入難度低于很多鄰裏小學。
第三,周圍競爭,如果周圍存在其他更強的名校,那麽可能相對弱一點的名校就更容易進一些。最典型的就是萊佛士女小,作爲傳統華校和女子小學,加上又在別墅區,周圍人口密度本來也不高,而且還緊挨著南洋小學,所以萊佛士女校成爲進入門檻最低的頂尖名校。此外特選華校培群小學周圍幾個小學都不錯,但由于培群的口碑最好,其他幾個相對來說都好進很多。
而一些政府開發新市鎮裏口碑不錯的鄰裏小學,因爲當地人口膨脹的很快,往往競爭很激烈。
講個數據,新加坡的小學差不多是180多所,不到200所,新加坡公民1公裏內需要抽簽的小學,有50所。
但是,是不是只有抽簽呢,不是,新加坡小學的入學,我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我們的很多潛規則,是人家的明規則。簡單說就是關系戶優先,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優先,因爲政府規定就是關系戶優先。
錄取順序
首先,有哥哥姐姐在這個學校的,優先錄取,方便家長接送。也就是錄取了一個,就錄取了後面所有。
家長是校友,在校老師、職工優先。一代人進去了,以後每一代都能進去。
校董家屬或校董推薦優先。比如說,你積極參與教會活動,捐助了教會很多錢,教會的高層就可以給所屬學校寫推薦信,優先錄取你的子女,這是明規則,不是潛規則。你是福建會館的核心成員,經常贊助支持福建會館活動,福建會館的負責人也會給你寫推薦信,優先錄取,當然,不一定是福建會館,比如泉州會館,晉江會館,也都是福建會館下屬的,都可以的。
不過這部分政府要求限定名額比例,不能說錄取的全都是關系戶,如果超出名額的,也要抽簽,但目前來說,這部分名額基本都用不完,有多誇張呢,大部分名校的關系戶錄取會超過每年名額的半數。
然後是貢獻相關,所謂義工。
前段時間國內有個很火的視頻,金融大亨羅傑斯的倆女兒中文講的特別好,這倆孩子都是南洋小學就讀。那麽怎麽進入南洋小學的呢,羅傑斯,全球頂尖金融大佬,跑去南洋小學做義工,爲自己孩子爭取學額。不過說真的,我覺得政府優待他了,否則,非新加坡公民,做義工都沒戲!當然,也許羅傑斯偷偷入籍新加坡了,這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可以避稅。
義工包括學校義工,或學校所在社區義工,義工具有一定的優先錄取權,除了義工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基層領袖,類似中國居委會組織裏的領導人物,子女也有優先錄取權,嗯,這些都是公開規則。
所以,以上七七八八,一所年招240名學生的知名小學,以上步驟結束後,往往只能剩下40個名額給普通老百姓。前幾年有時候有些名校真的一個名額都剩不下,所以政府要求前面也要抽簽控制名額,一定要給普通公民抽簽的機會。
抽簽的順序,1公裏內公民先抽,之後是1-2公裏,然後是2-3公裏,如果還有剩,永居可以去抽。
順便,不一定是房主,租房也是有效的,但出台了一個新規,就是你必須在當前住址住滿30個月。那麽有人就緊張,說是不是孩子4歲多就要准備搬到學區住,其實不是,這個是你入學後住的,如果孩子入學後你沒住滿時間就搬家了,地址變更了,那麽政府有權讓你孩子轉學,撤回你孩子的學籍。當然這個靈活性很高,會不會真撤回,可能也要看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是不是學位緊張的學校,孩子成績是不是優秀等等。
2、新加坡的學區房
其實中國現在的學區改制,貌似也是在學新加坡。
你看到前面列出來的,大概就能明白,其實新加坡學區房並不是孩子進名校最大的敲門磚。比如我前幾年買房的時候曾經看過的trilinq樓盤,就在南華小學邊上,公認的新加坡四大頂尖小學之一。但價格和非學區房相比,並不會很離譜,問題是,就算你買了這個樓盤的房子,外國人(包括永居)就不要想南華小學了,本國人呢,只能去博一把義工。
由于抽簽制度,以及前面提到的關系戶優先,新加坡的學區房不能說沒有價值,但沒有那麽高的增值,可能略微好賣一點是真的,但價格不會很離譜。
新加坡有個別墅小區叫做 hillcrest villa,純別墅小區,泳池,健身房等等都是標配。可以說是學區房中的戰鬥機,學區王中王。它不能說是挨著名校了,而是被名校包圍的,過天橋就是華僑中學,背後是萊佛士女小,側面緊挨著國家初級學院,南洋小學和南洋女中都在幾百米的範圍內,什麽意思呢,就是新加坡Top 5的小學,兩所,一所女校一所混校,新加坡Top 5的中學,兩所,華僑中學和南洋女中。新加坡Top 5的初級學院,兩所,華僑中學和國家初級學院。而且小區屬于第11郵區,新加坡政府所謂的CCR區域。(新加坡政府把城市的不同區域劃分爲三個等級,CCR 中央商務區,RCR,臨近中央商務區,OCR,其他地區,嗯,我們家在OCR)。一套名校包圍,位于中央商務區,3000平方尺(接近300平方米)還剩80多年産權的五室五衛三層聯排別墅的價格是多少呢,最新成交價不到300萬新幣。ura.gov.sg可以搜到新加坡所有樓盤曆史成交數據,都是真實的。
我跟知識星球的吳魯加老師說了,他非常的沮喪,因爲在深圳,這個價格買不到太合適的房,學區更不用想。
新加坡沒有比這個更牛逼的學區房了,無論是學區,地段,交通,周邊環境,也就是最牛逼的學區房,就是這個價格。
你說不對啊,你聽說新加坡的房子很貴的,一套豪宅多少多少多少,那個,呵呵,呵呵,呵呵。
新加坡的學區是1公裏範圍內,那麽只要在1公裏內,無論是緊挨著還是1公裏邊緣,其實抽簽權是一樣的,但1公裏和2公裏就天壤之別,那你說在1公裏邊緣怎麽算?有個網站叫做onemap,專門給你測算你屬于不屬于1公裏內,而且有一點和中國不同,他們的測算是按照具體樓具體門牌號,不是按照小區。
我前幾年買房的時候,一直搞不清自己的房是不是淡馬錫小學的1公裏內,那麽中介也不知道,一些房産網站按小區標注的是1公裏外,我就一直以爲我們不算學區,後來才知道我們這個小區一部分屬于淡馬錫小學1公裏內,一部分不屬于。我仔細查了一下,居然我們家屬于1公裏內。這麽說還算是學區房了。淡馬錫小學也算是最近幾年很搶手的小學了。
這事就有意思了,買房好幾年,不知道自己家是學區房,前房東也不知道,中介也不知道。這也是側面反映出,新加坡學區房在市場上,並沒有那麽強的優勢。
另外,很多中介忽悠中國人說什麽什麽是學區房,其實附近有個國際學校,國際學校又不看住址錄取,不過是接送方便罷了。有些中國家長聽到學區房就兩眼放光,以爲值錢,至少能保值,其實在新加坡並不是。
3、新加坡的中學
新加坡的小升初,第一看成績。第二看剛才說的學校關聯。第三看華文。
其實我身邊很多新移民來坡,子女剛來都沒有擇校的權力,都是分配到鄰裏小學,但上中學基本都是名校,只要過了語言關,我沒見過哪個新移民子女成績不行的。
很多人覺得新加坡教育競爭很殘酷,說真的,我真不覺得,我覺得我孩子這邊讀書比國內輕松多了,天天玩遊戲,去年差不多一整個學期,書都放學校不拿回家的,她就讀的還是一個挺不錯的華文特選中學,我覺得都比國內松多了。
新加坡中學排名很簡單,看錄取分數線就行。
實際上小升初是個大分流,最優秀的是所謂直通車,沒有中考,直讀六年考大學,一般這種都是最優秀的學生,新移民考上直通車挺多的。
其次是快捷班,四年中學。其實超過70%的學生可以讀快捷課程。
再往後是普通班,五年中學。
那麽新加坡中學有十一所是特選華文中學,不能說這十一所就是最好的,但基本上都是相當靠前的中學,而這些學校錄取學生的時候,允許高等華文課程加分(包括直通車招生)。其他學校則不需要高等華文課成績,我偷偷說一句,中國新移民子女來新加坡讀書,這個加分基本就是送的。新加坡沒有所謂少數民族加分,但高級華文有加分,感覺好不好。
那麽中學結束後是O水准考試,第三次分流,一部分讀兩年的初級學院,然後報考大學;還有一部分讀三年的poly,然後直接工作。此外還有一些讀ITE,繼續教育學院,這種就屬于成績不太行的了。
所以對中國人來說,能理解的就是四年中學+兩年初院,對應中國的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後是高考,新加坡這邊叫做A水准考試。這是我們理解的進程。
但對于新加坡人而言,其實中學畢業後,大部分人是讀poly的。讀初級學院的只有1/3左右。
poly按照整體學習周期來說,介于中國的中專和大專之間,不過中國的大專學曆來新加坡,會被當作等同于poly。
順便說一下,新加坡的初級學院,只有十幾所。中學100多所,初級學院只有十幾所,體會一下。
當然,初級學院和部分中學也存在關聯關系,所以這也會體現在中學的錄取分數線裏。
4、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及其他
新加坡本地只有五所公立大學,30多年前只有1所,後來南洋理工大學恢複了,然後是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學院不是一回事!!!),後來又有了新加坡科技大學和新躍大學。不過從招生人數看,後面這幾個顯然規模無法跟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大學相提並論。
新加坡讀初院的學生差不多80%以上都可以讀大學,而讀poly的人畢業後其實也可以報考大學,但錄取率極低。
那麽新加坡本土最優秀的學生,其實很多都會直接去歐美,比如牛津劍橋全球國際生錄取榜單裏,前十的中學,新加坡長期占有五個,其中第一和第二長期被新加坡來福士書院和華僑中學把持。
所以實際上,新加坡學生去牛津、劍橋的難度,如果只按人口比例來計算,比國內大城市考清華、北大的難度要低。
新加坡頂尖學生的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包括全球各種學科競賽,可以看到作爲小國的新加坡,也經常排名相當靠前。最近阿裏的那個數學競賽,金獎獲得者也有一個新加坡的大學生。但說實話,新國立和南洋理工大學每年要在新加坡本地招幾千學生,那麽新加坡就這麽點人口,你們可以想象一樣,這個招生規模下的准入門檻能有多高?
所以新加坡的大學生要想知道中學學習好壞,不要問學校,問專業,你一聽學醫的,學法律的,基本都是學習最好的。學金融的也不錯,學工程的,如果是中國來的留學生可能還不錯,如果是本地的,多半,不要太高估對方。
此外,很多新加坡也人會去澳洲讀本科。澳洲八大在新加坡的錄取門檻是相當低的。
最後說一下,由于新加坡有全民強制兵役(包括永居在內),很多人考完A水准後先去服兵役,當完兵再回來讀大學(成績依然有效)。所以新加坡本地大學生,男生比女生大兩歲是很正常的。當兵如果表現不錯,能在軍中有一定的職位(轉爲預備役也是有職位的),那麽讀本地大學的時候可能也會有一些優待。
新加坡還有很多私立大學,很多其實也就是中國富二代過來讀個學位的,有些文憑國內也認可的,不過質量就不要高估了,但如果肯好好學習的話還是有機會出頭的,有些私立學校是跟英國的傳統名校合辦的,如果肯上進,本科學完了申請去英國合作名校本部讀個研究生,一下子就不一樣了。三年本科一年研究生,四年下來英國名校碩士,還是很誘人的吧。當然,這要取決于自己是否夠努力,想走這條路就不是你有錢就能混下來的。
5、絮叨幾句留學話題吧
我不賣房,也不拉客,但我真的提醒一些中國家長,因爲確實經常遇到一些想帶著孩子來留學的家長。
新加坡公立教育和國際學校都很不錯,和美國不同,美國華人可能更信賴私立學校,新加坡公立教育,國際學校質量都還不錯,但外國人進公立很難,並不是公立學校裏的學習很難,而是申請公立學校的外國人很多,所以AEIS考試錄取率很低,而中國人又要面臨英文母語這個問題,所以格外的難。永居子女可以不考AEIS,直接進公立,但名校就別指望了,找個有空額的先進去再說吧。
你想一步到位挺難的,畢竟語言關要過,這邊小學的英文難度可能就高于中國高考了,這個你要認清的,所以一上來想讓孩子上頂尖學校,我建議你現實一點,先過語言關,真的那句話,我認識的新移民的子女,熬過語言關後,沒有成績差的,考中學各個是好學校,真的想找個例外都難。
我女兒剛來新加坡小學二年級英語30多分,我老婆愁的要命,分班都是最差的班級,然後一兩年熬及格,後面就上來了,考中學的時候就進入學校表揚名單了,雖然沒達到直通車的水准,但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考進了特選華校。其實在我身邊,其他新移民子女很多都是進直通車的。
很多中介瞎忽悠,介紹一些所謂的好國際學校給家長,其實那些學校也不差,但絕對不是新加坡頂尖的國際學校,爲啥中介不介紹頂尖的給你,第一他們沒傭金拿,第二你孩子也考不進去,頂尖的要考的,也不是說你孩子學習不行,語言關要過的。
我就實話實說,我說你帶孩子上個一般的國際學校,過了語言關,去考最好的國際學校,沒那麽難的,人家家長不愛聽,去找別的中介問,去了個中介說的最好的國際學校,我一聽,其實就是我說的一般的。
國際學校高考大部分都是走IB成績,每個國際學校每年IB平均分都查得到的,說一大堆有的沒的,高考平均分還不夠說明問題麽。
最後,有些細節不展開了,比如新政策關聯幼兒園什麽的。大家就當了解一下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吧。
對很多很多國家來說,上大學並不是必須的,只是少數人的選擇,即便是新加坡這樣的重視教育的華人國家。
原作者爲caoz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