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東南亞的城市國家,人口不到600萬。但是,新加坡卻是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強國。新加坡的正規軍有5萬人,預備役民兵等准軍事部隊有20多萬人。一旦戰爭爆發,新加坡有實力組建一支總兵力超過百萬人的軍隊。新加坡陸軍裝備精良,有德國造豹2改進型坦克。新加坡的空軍有40架F15SG和60架F16戰鬥機,這百架三代機讓新加坡空軍頗具較強的進攻能力。新加坡的海軍有多艘護衛艦和潛艇,實力較強。未來如果裝備LCS濱海戰鬥艦後,能讓新加坡空軍具備較強的海上攻擊能力。
那麽,站在曆史的角度看,不到600萬人口的新加坡爲何能成爲東南亞的軍事強國呢?
上圖_ 入侵新加坡的日軍
第一,曆史悲劇的“原動力”。
1942年年初,日軍占領新加坡。爲了鎮壓當地軍民的抗日活動,報複新加坡華僑支援祖國抗戰的愛國行爲,日軍對新加坡的華人和其他民衆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估計,日軍在新加坡屠殺5000人。但新加坡華人估計,日軍在新加坡屠殺10萬人。
對于新加坡大屠殺,李光耀是悲痛的。在1967年12月,新加坡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落成儀式上,李光耀致辭表達了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的心聲:“只有我們痛定思痛,認真吸取曆史的教訓,明智而勇敢的鞏固我們的未來,我們許多死難的同胞才不至于白白地犧牲”。而認真吸取曆史的教訓,避免曆史再度重演的重要舉措,就是讓新加坡擁有一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強大國防軍。
上圖_ 新加坡裏的日本炮兵
第二,建國後新加坡面臨的險惡局勢和國防安全的缺失,成爲新加坡建立強大國防軍的現實需求。
新加坡最現實的國防威脅是和馬來西亞之間的矛盾。1959年,新加坡成爲馬來亞內的自治地區。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其他地區合並,成爲馬來西亞聯邦。合並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當局的矛盾迅速突出。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社會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的足夠預算,雙方的經濟矛盾迅速升溫。馬來西亞當局關閉了新加坡境內的銀行。
這種矛盾讓新加坡選擇了獨立,1965年秋季,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爲主權國家。同年12月,新加坡成立共和國。
然而,獨立建國之初,新加坡卻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防安全問題。新加坡國內的軍隊由三支國防力量構成,第一是新加坡步兵團,第二是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境內的駐軍,第三是英國在新加坡內的駐軍。其中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境內的駐軍能對新加坡構成直接威脅。
上圖_ 新加坡地圖
通過以上的資料列舉就能看出,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2個威脅——
第一是地緣政治威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矛盾時間較長,馬來西亞隨時有可能會卷土重來,重新占領新加坡。
第二是軍事威脅,新加坡獨立後境內沒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軍隊,而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境內直接部署了一個步兵旅,隨時有可能占領新加坡全境。
所以,新加坡作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擁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國防軍既是避免日軍新加坡大屠殺悲劇重演的最直接辦法,也是應對當時新加坡地緣政治威脅和現實軍事威脅的最有效辦法。
上圖_ 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 (圖右)
第三,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部長吳慶瑞等人結合新加坡的曆史教訓和當時的國際環境,結合新加坡的國情提出了建軍的思想綱領。
新加坡國防部長吳慶瑞提出了自己的建軍思想,吳慶瑞希望利用5年的時間,組建一支新加坡專業化的軍隊,這支專業化的軍隊在戰爭時期能擴軍到20多萬人。
李光耀作爲新加坡的領導人,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軍思想。李光耀的建軍思路包含以下幾點:
1. 全民國防——精幹的正規軍和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精幹的正規軍是爲了節省一部分軍費開支,避免新加坡陷入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讓新加坡更好的發展經濟。但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和全民皆兵的戰略讓新加坡擁有非常雄厚的國防後備資源,能讓新加坡在戰時快速動員擴充軍隊。
根據新加坡兵役法規要求,所有18歲公民必須服兵役,服完兵役後退役,轉爲服預備役部隊。而政府單位和企業要確保退出現役的公民找工作,同時定期接受預備役軍事訓練。這就讓新加坡保持了一支精幹的現役軍隊,和人數較多成員都爲退役軍人的預備役部隊,這種兵役制度和以色列國防軍是基本相同的。確保新加坡平時不會因爲養太多軍隊而出現軍備開支負擔,避免蘇聯覆轍。戰時能快速動員後備役部隊參戰。
上圖_ 80年代的新加坡軍隊
2.軍官的高層次文化素質,成爲新加坡建立國防軍的一個鮮明特點。畢竟20世紀已經是陸海空軍諸軍兵種決勝的立體化戰爭,軍隊沒有高文化素質和現代化的軍事知識、科學知識和管理能力是無法打贏現代化戰爭的。爲了讓軍官獲得高層次學曆,新加坡政府讓軍官到美國和英國學習先進的軍事知識,隨後到美國的一些名牌高校,比如哈佛大學深造。有的新加坡軍官還有機會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深造。
新加坡軍隊的打造高素質高學曆的軍隊是各國軍隊建設的通用模式,解放軍也是如此。1949年後解放軍進入正規化建設的時期,解放軍建立南京軍事學院培養高級指揮員,建立各個軍兵種院校培養專業人才,還派出大批軍官前往蘇聯留學,爲解放軍1950年代的快速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種系統的建軍思想爲新加坡建軍提供了具體的可行的操作指南。
上圖_ 馬六甲海峽的主要航線
第四,以色列、法國、英國、美國等盟國的幫助推動新加坡建立國防軍。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爲了保證西方國家在東南亞的利益,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以及美國的盟友以色列都對新加坡軍力發展給予了支持。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精幹化正規軍建設的代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11萬正規軍動員30萬預備役部隊打退了埃及、敘利亞等國軍隊的圍攻。由于以色列的國際環境和新加坡非常相似,新加坡當局就請以色列派人到國內幫助新加坡訓練本國軍官和其他軍事人才。新加坡的精幹正規軍+強大預備役的國防武裝力量結構和動員體系也和以色列非常相似。
新加坡空軍購買大量的美式戰鬥機,打造一支進攻性的空軍力量,迫使敵軍放棄入侵新加坡的打算。新加坡空軍的建軍思想和以色列非常相似。
上圖_ AMX-13輕型坦克
法國在新加坡建軍初期給新加坡陸軍提供了一批AMX13坦克和裝甲車,這些武器都對當時沒有坦克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構成巨大優勢。
英國曾給新加坡提供一批獵人戰鬥機,幫助新加坡空軍組建了戰鬥機部隊。
美國允許新加坡使用菲律賓境內的空軍基地,美國還給新加坡提供了包括F15戰鬥機、F16戰鬥機、阿帕奇直升機在內的先進武器,幫助新加坡組建了具有進攻性的空中力量,可以守住馬六甲海峽。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新加坡的軍事現代化及其地緣安全戰略》 張建新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1年第3期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