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劉旭)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産生哪些影響?如何推動全球經濟複蘇?北京時間10日下午,全球智庫抗疫合作雲論壇“全球經濟複蘇——新目標新動力”分論壇舉行,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德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位專家學者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發展議題進行研討。
疫情可能導致全球大蕭條
本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受新冠疫情沖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分論壇上多位專家認同這一預測。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了根本性影響,而供應鏈的中斷導致全球範圍內失業率大幅增加,由此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極有可能導致世界範圍內的大蕭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則直指,現在世界經濟進入大衰退已經成爲定勢,“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逆流,而是像潮水一般湧來。”
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事務研究所亞洲研究部主任漢斯·岡瑟·希爾伯特也認爲,新冠疫情可以說是二戰之後對整個世界影響最大的事件,目前它對于整個世界經濟社會的影響仍然在繼續之中。
他指出,疫情對供應方和需求方都造成極大沖擊,讓整個世界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在就業、收入和貿易問題之外,社會領域也會出現很明顯的變化,因而新冠疫情的影響將不僅限于經濟,也包括政治、社會、國際和國內的社會局勢。
經濟衰退“危中有機”
多名與會專家指出,全球經濟現在面臨著二戰後最嚴重的危機,但大衰退背後依然蘊涵著發展機遇。
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前主席謝鋼具體指出,在制造業、服務業、娛樂業等行業遭遇打擊的同時,互聯網和醫療防護等行業反而獲得了一個上升期,這是我們在討論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時需要關注到的。
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國際事務總負責人安德魯·湯普森也指出,在“閉店潮”中,博物館、劇院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但我們還應注意到線上消費的增長,比如電腦遊戲、線上音樂和電影,這都是疫情當中出現的新業態,也是我們在考慮經濟複蘇時必須關注到的“新常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認爲,我們要適應一個“後疫情時代”。新冠疫情已經讓人類社會在公共衛生、教育、貿易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因而我們需要轉變思維,找到一個調整適應的方式,攜手解決包括經濟發展在內的各項問題。
經濟複蘇需要全球協作
疫情下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引發了輿論有關全球化局限性的一些討論,甚至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迹象。但分論壇與會專家指出,現在全球正面臨著一個困難的時期,應對這一危機最有效的辦法依然是加強協作。
陳文玲指出,全世界要推動經濟複蘇、走出困境,“必須用前所未有的合作來戰勝前所未有的困難”。第一,要防止持續多年的大蕭條發生;第二,各國應該通過合作防控疫情;第三,要防止對抗;第四,要防止國際秩序的失衡失序。“當前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對各方的一場大考,只有全世界通力合作,方能戰勝災難,走出困境。
埃塞俄比亞高級部長、總理特別顧問阿爾卡貝也強調,爲了複蘇經濟,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需要制定經濟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只有行之有效的國際合作才能確保這些刺激政策落在實處。
法國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馬克·烏贊提醒,受疫情影響,經濟全球化程度可能會比以往有所降低,但我們必須進一步推進多邊合作,不能偏離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代,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相互的聯系,我希望全球化的進程不會因此中斷。”(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