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成都東部新區正加快建設成爲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高質量建設天府國際綜合保稅區和成都未來醫學城,作爲成都東部新區推進産業建圈強鏈的重要動力之一,是推動供應鏈資源要素配置和拓展創新業態的生動實踐。
成都東部新區正在積極申建四川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樞紐高地。
對于在人口規模近億、經濟總量占西部12省份三分之一有余的成渝地區核心地帶打造綜保區,企業抱以厚望,這是選擇成都東部新區的重要理由之一。綜保區打通了臨空産業經濟的“任督二脈”,保稅物流、中轉分撥、流通加工、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多種業態就應運而生。
高價值服務業和高精尖制造業的“雙輪”驅動,成都東部新區融入到全球産業分工體系。
中國城市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研究員馮奎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曆史背景下,成都東部新區坐擁天府國際機場,是國際開放門戶樞紐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意義與作用進一步擡升。未來,成都東部新區將成爲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新支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是成渝建設“國際門戶樞紐”的重要突破方向。
區港一體的後發優勢
經濟學家佩魯曾解釋過增長極理論的經濟模型。他把一個經濟空間形容爲力場,力場中的推進單元便是增長極。這像一塊帶有向心力的磁極,把各個經濟組織、産業往內凝聚。
天府國際機場落地之前,成都東部區域還沒有一塊磁極,談不上産業的聚合。落地之後,成都東部新區憑借地處成渝相向發展主軸和成德眉資連接核心區域的戰略地位拔地而起,肩負起建設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的重要使命。
天府國際機場作爲機場最高等級的4F級國際機場,令成都東部新區順勢成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彙聚點。
增長極爲白紙繪圖的成都東部新區帶來一場磁極風暴,構建起區域經濟的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
它以乘數效應帶來生産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增長。它變成一根指揮棒,指引資本、技術、人才入內。
根據先進經驗,國際航空樞紐口岸一般配置空港型綜合保稅區。有了後者,市場對區域經濟的價值評判便是另一個量級。
載體稀缺與未來市場,這是EDC保稅倉項目負責人陳嶺看上成都東部新區的理由。
EDC是主打意大利奢侈品的企業,行業屬性要求,它的物流通道只能走空運。在沒有天府國際機場之前,EDC在中國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北京和上海。
如今,成渝地區廣闊的西部內陸市場與成都東部新區的“區港一體”優勢擺在這裏,對于做跨境貿易的陳嶺來說,“這是一條通往歐洲的全新優質物流線路。”
著名的微笑曲線一直低看物流,後者也背上低毛利的“苦哈哈”屬性。但微笑曲線也是動態變化,經濟活動的利潤分配取決于是否有降低非生産性交易費用的優質供給。
優質供給的核心便是整合資源,盡可能多的降低交易費用。
電子産品、生鮮冷鏈、生物醫藥等系列新興産業有時間敏感性要求,綜保區要解決“速度經濟”的梗阻。
各個綜保區要爭奪新興産業的市場,客貨周轉速度是考量關鍵點。在客貨高效周轉的比較優勢之下,便能孕育臨空屬性需求大且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産業,進而再加速臨空研發制造産業聚集。
要更快地客貨周轉,就要打通保稅功能區和口岸功能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采用聯絡道延伸空側資源,實現“區港一體”;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將機場貨站功能延伸至綜保區,解決綜保區離機場貨站及口岸較遠問題。
不過,礙于早期規劃的滯後性,一些綜保區只能在事後“縫縫補補”。
在EDC保稅倉項目負責人陳嶺看來,綜保區的“區港一體”是塊稀缺地,減少了貨物運輸的很多環節。減少的環節對企業來講,就是時間成本。
成都東部新區綜保區的先天布局就占據優勢,規劃之初就注意到“區港一體”。
“這是它的最大特點,真正把基礎物流聯通環境做起來,真正意義上的區港一體。”負責天府綜保區規劃建設的有關人士表示,保稅功能區和口岸功能區“區港一體化”無縫銜接、集約監管、功能聯動、設施共享、産業協同,共建“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的一體化大通關模式。
保稅物流是臨空經濟區的産業形態之一,成都東部新區以天府國際機場爲核,搭起了後者的産業骨架,進而再衍生倉儲服務、物流貨代、流通加工等系列産業形態。這種謀劃與樞紐戰略相協同,合乎産業拓展的長期主義邏輯。
馮奎表示,從突破方向來講,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綜合保稅區具有突破性意義,是開新局之舉。實踐證明,綜合保稅區2020年12月底正式啓動申報後,在改革、發展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爲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馮奎建議保稅區促進功能區、行政區等在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産業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協調互動,“實現‘保稅+自貿+臨空’等多種政策疊加效應,創新體制機制,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未來醫學城的巨大吸引力
“區港一體”的綜保區放大了成都東部新區的國際樞紐優勢。但若僅限于此,綜保區只能成爲産業鏈上遊的一個貿易轉口,或是純粹的國際貨物中轉港。這並不符合當前區域經濟的全産業鏈構建。
成都東部新區的未來醫學城,正是醫療健康産業從保稅倉走出後的“最後一公裏”。
從産業鏈角度,成都東部新區要構建臨空經濟的全産業鏈——從物流國際樞紐到醫療健康和醫療服務應用。要知道,醫療健康産業作爲21世紀最有前景的領域之一,這是萬億級的市場。
國際樞紐禀賦的比較優勢,全産業鏈布局的清晰思路,企業便知道朝哪裏走。
四川天府亨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亨特醫療)是到成都東部新區注冊的首批企業之一。
“我們參觀了幾次,就感覺這裏很不錯,所以選擇了這裏。”亨特醫療有關人士評價,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成都東部新區的未來醫學城高度一致,這是個體和區域經濟目標的完美契合。
政府和企業“牽手”,對價值和邏輯有雙重認同。
價值來自醫療健康産業的龐大需求,一個容納萬億級的風口産業。
“我們專注于醫療服務以及高端醫療耗材,上海聯影、迪安診斷、微生物療法創新藥企業等細分領域的優質企業已經入駐。”成都東部新區有關人士表示。
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醫學城不是單個企業的簡單集合,而是複雜的網狀結構——政府、高校、基礎研究機構、醫療機構形成區域專業化分工的比較優勢。
“醫教研産”一體化發展的精細産業鏈分工,這是涵蓋醫療健康産業全生命周期的有效路徑。美國德州醫學中心、波士頓長木醫學區、新加坡啓奧生物醫藥園、中國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等知名生命健康産業片區都有一個通用的底層邏輯——“醫教研産”一體化發展。
“我們有一個華西研究型醫院集群,包括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和華西第四醫院。”成都東部新區有關人士介紹。
這是令亨特醫療頗爲心動之處。
“本身我們就和川大華西有合作,這也是我們考慮這裏的因素之一。”亨特醫療上述人士把這種關系形容爲互補,川大華西的公立醫院是一條腿,亨特醫療這類走中高端人群的民營醫院是另一條腿。
在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教授湯繼強看來,成都東部新區聚集一批高端化、特色化、國際化的醫藥力量,這支撐了核心競爭力。更爲凝練的總結,産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的“五鏈融合”。
專家點評:成渝建設“國際門戶樞紐”的重要突破方向
湯繼強教授看重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醫學城的最大比較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過去,成渝地區深處西部內陸,由于薄弱的基礎設施使得經濟活動的交易費用過高,市場半徑較短,導致大量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産業和技術無法形成競爭優勢,也是阻礙內陸開放的關鍵瓶頸。
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區域經濟必然要求降低內部的交易費用。
天府國際機場打開成都東部新區地理格局的桎梏,綜保區和未來醫學城是區域內部經濟活力的表現。馮奎把它形容爲成渝建設“國際門戶樞紐”的重要突破方向,“成都東部新區坐擁天府國際機場,是國際開放門戶樞紐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意義與作用進一步擡升。未來,成都東部新區將成爲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新支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
接下來就是更大力度承接新興産業轉移。區域禀賦吸引高端裝備制造,航空物流、航空裝備研制、航空維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務等臨空指向性極強的産業,再構成世界級的競爭優勢型産業。
馮奎看好成都東部新區未來的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他建議,成都東部新區未來要進一步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作用,著力抓好“五型”經濟——開放型經濟、服務型經濟、樞紐型經濟、協同型經濟、低碳型經濟。
馮奎建議著力將成都東部新區打造成爲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交通門戶、國際消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當前尤其是應迅速抓住RCEP帶來的機遇,推動成都東部新區成爲RCEP開放合作的高地。”
再者就是將碳中和的先進理念滲透到新區的建設、管理、運營,建設碳中和新區,成爲國內外領先的綠色發展試驗區、示範區。文/唐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