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勇,中央統戰部民族工作局局長華彥龍、國家民委政策法規研究司司長張謀、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司長郭建民介紹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與舉措,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由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主持。
首先,趙勇介紹了有關情況——
趙勇: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首先我代表國家民委向長期以來關心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各位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回答大家提問之前,我先簡要向大家介紹近十年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集中起來講就是五個“新”。
第一,確立了“新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宏闊視野和雄才偉略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系統闡釋了民族工作的戰略地位、曆史方位、工作主線、重要任務、工作格局、規律方法,科學回答了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彙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磅礴力量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內在規律,鮮明地昭示中華民族走向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的光明前景,具有強大的理論引領力、實踐指導力和積極的世界影響力,爲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明確了“新主線”。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以此爲“綱”,作爲制定政策、規劃的指導原則和根本指針;以此以“魂”,像芯片一樣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以此爲“度”,作爲評價工作成效的根本標准和重要尺度。確立這樣的主線使民族工作更加突出增進共同性,更加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把民族工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曆史階段。
第三,展現了“新面貌”。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做民族工作,多次到民族地區視察調研,反複強調“脫貧攻堅奔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小康,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新中國“一步跨千年”的“直過民族”又經曆了一次從貧窮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我們多次到民族地區調研,能看到昔日的苦窖水變成了甘甜的自來水,過去的土坯房變成了嶄新的磚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鐵通到了家門口,孩子們就近就能上到好學校,老百姓不用到大城市就能看好病。到民族地區看到的到處都是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由衷地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産黨。
第四,彙聚了“新力量”。十年來,各族人民親身經曆了脫貧奔小康的艱辛曆程,親身感受了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重大戰略性成果,親身體驗了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的輝煌時刻,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到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各族群衆的愛國熱情,極大地激發了中華兒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該說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就是生動的寫照。
第五,形成了“新格局”。民族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黨中央把民族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謀劃推進,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民族工作格局。在這個格局下,各地黨委普遍都把民族工作納入到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到政治考察、巡視巡察和政績考核,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使各族群衆都逐步成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和評判者,爲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這十年來之所以取得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化,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爲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根本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我們新的力量!
發布會解答了哪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每個國家處理民族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國作爲一個擁有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政策。請問,怎樣看待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
趙勇:
謝謝央視記者朋友的問題。你的站位很高,問題提得很好。回顧黨的百年奮鬥曆程,我們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就是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黨的十八大以後的偉大實踐極大豐富和拓展了這條道路,這條道路的中國特色“特”在幾個方面:
一是特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共産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證。實踐已經證明,只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
二是特在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中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曆史長短、發展水平高低都一律平等,我們這種平等是真實的、是全面的,也是徹底的。各族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國少數民族的人權狀況是曆史上最好的時期。
三是特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創造,這項制度既從根本上保證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又極大地調動了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特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我們這條道路是建立在五千年形成和發展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之上的,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就是一個大家庭裏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就是大家庭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我們既要把各民族發展好,更要把共同體這個大家庭建設好、發展好。
五是特在共同繁榮發展。這條道路追求的目標是各民族都要過上好日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是曆史上哪個王朝盛世的再現,而是推動56個民族作爲一個整體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複興的偉大榮光。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是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的平等之路,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團結之路,是幫助各民族共同發展的繁榮之路。歸根到底是中華民族走向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的複興之路。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南方都市報N視頻記者:
黨中央強調,要在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請問,在這方面過去十年我們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郭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親自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等許多重要會議上作出明確部署,親自出席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等重大文化活動,在民族地區調研時親自關心苗繡、“三月三”節慶、《瑪納斯》說唱等少數民族文化項目發展,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全國各族人民。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修訂制定《文物保護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十三五”、“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等政策規劃,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紅色基因傳承、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舉辦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化創作“駿馬獎”評選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積極搭建各具特色的節慶民俗、展覽展演、文化旅遊等平台,紮實推進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創新,各族群衆對中華文化更加熱愛、更加自豪、更加自信,“五個認同”極大增強。
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一萬多名各民族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參加,他們大多是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學生、職工等,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離開家鄉、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龍舟、陀螺等每一個項目都有多個民族的運動員共同參與。在開閉幕式上展示了太極拳、《侗族大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族青年共同參加民族大聯歡等活動,共同表演、共享美景、攜手同遊。因此,各族群衆都贊歎,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群衆體育的盛會,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會,是彰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盛會。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民族地區曾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難點和重點。能否介紹一下脫貧奔小康給民族地區帶來了哪些曆史性變化?下一步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方面有哪些舉措?謝謝。
趙勇:
謝謝記者朋友對民族地區改革發展的關心。正如你剛才講到的,脫貧攻堅奔小康確實給民族地區帶來了曆史性變化,概括起來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各族群衆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脫貧攻堅奔小康,各族群衆有了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更優質的生活環境。這十年,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10.2%。通過脫貧奔小康,無數的人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的人幸福因此而成就。現在民族地區的人均壽命大幅度提高,西藏這十年人均壽命提高了整整4歲。
第二,各族群衆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過去一些群衆“蹲在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變成現在“用雙腳丈量致富路、用雙手打拼好日子”。過去一些人就“守著一畝三分地”變成現在“勇敢闖天下、走四方”。思想觀念的變化帶來了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的深刻變革,用上了水沖廁所、用上了互聯網,種地大多也實現了機械化。可以說,現在各族群衆信心更足了、幹勁更足了。
第三,民族地區的內生動力極大增強。在脫貧奔小康進程中建設了大批基礎設施,鐵路這一項,民族八省區十年增加了1.58萬公裏,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建設了一大批園區,發展了一大批産業項目,發展的後勁越來越足。我到浙江省景甯畲族自治縣去調研,了解到這個縣在浙江相對是落後的,他們在麗水旁邊搞了“飛地”園區,去年這個“飛地”園區創造的稅收占全縣稅收的36%,創造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已經達到全縣的近一半,走出了一條“借船出海”的新路子。新疆南疆地區過去很多都是戈壁沙漠,現在發展現代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瓜果飄香飄到了大江南北。我在喀什的古城還看到一些群衆靠著很有維吾爾族特色建築,吃上了旅遊飯,過上了幸福生活。
第四,黨在民族地區執政基礎更加牢固。去年我到全國海拔最高的一個鄉——西藏山南市的普瑪江塘鄉調研。當地老百姓告訴我,過去這個地方交通很閉塞,老百姓生活很苦,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這次映到我眼簾的是一幢幢嶄新的民居、一條條整潔的馬路,老百姓家裏面家具很齊全,也非常整潔,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一家老百姓家門口貼了一幅對聯“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共産黨”,我想這幅對聯表達了他們的心聲。脫貧奔小康極大提高了黨組織在群衆中的威信,密切了黨群幹群關系,黨執政的群衆基礎、社會基礎、政治基礎都更加牢固。
第五,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得到鞏固和加強。現在各族群衆互相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現在很多城市56個民族都齊全,多個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新疆110萬名幹部和160多萬戶少數民族家庭結對認親,譜寫了新時代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感人故事。
中華民族一家親,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推動民族地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們將重點扭住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屏障“三個關鍵”,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全國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有114個在民族自治地方。深入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尤其要推動賦予所有改革發展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怎麽落實呢?在項目選擇上,我們既要看能夠帶來多少經濟增長,又要看能夠促進多少就業改善民生,是不是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項目的論證上,要把是否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可行性的一個重要標准;在項目推進上,要盡可能吸納當地的各族群衆就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項目效果的評價上,既要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更要看是不是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總之,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過去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硬骨頭在民族地區,現在實現現代化的硬骨頭也在民族地區,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啃下這塊硬骨頭。
謝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中國這些年在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區大力推廣漢語言使用,有觀點認爲這可能對民族語言文化發展不利。對此你有何回應?中國如何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和少數民族文化?謝謝。
趙勇:
謝謝聯合早報的記者朋友對新疆、西藏,對中國民族地區的關心。我也關注到西方一些媒體一個時期以來做了不少的解讀,有的可能是不了解情況,有的不排除別有用心。實際上,中國的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作了明確規定,既明確了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同時又明確了保障少數民族學習和使用自己語言的自由。我們在依法大力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的同時,中國政府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自由,創造一切條件方便他們學習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從學習的角度來講,我們在中小學都依法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課程,同時又根據實際開設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課程,特別是在民族自治地方,在少數民族人口相對聚集地區普遍都是如此。想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少數民族群衆都有機會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包括那些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還不能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一些人,我們也給他搞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同時也保障他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在少數民族群衆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包括新聞出版這些方面我們也創造了條件。比如政治生活,開兩會印發的文件專門有少數民族的文字版。在司法工作當中,我們爲少數民族群衆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來訴訟也提供了條件,像新疆、西藏都開設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電台、電視台,開辦了多種少數民族文字的期刊,方便少數民族群衆生活。在互聯網上,少數民族群衆也可以自由地用少數民族語言獲取信息、學習交往。
剛才你講到怎麽樣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我想支持他們使用就是最好的保護。在使用、保護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我們國家除了回族和滿族使用漢語之外,有53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28種文字,除了關心、支持他們使用外,我們還用現代化手段進行保護,專門設計了“中國語言資源數據庫”,對這些語言文字進行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總之,少數民族群衆學習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語言來工作和生活是沒有任何障礙的,也根本不存在有些西方媒體故意抹黑的搞所謂文化滅絕之類的問題。
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我們作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著各民族交融彙聚的多元一體曆史,我們該如何認識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以及確立這種曆史觀?謝謝。
華彥龍:
謝謝。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國的一個顯著特征。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彙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曆史。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共同”的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的內涵,即我國遼闊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就是要教育引導各族群衆准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曆史脈絡,准確認識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准確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在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方面,目前正在開展的一些重點工作包括:
一是加強史料整理工作。進一步挖掘和運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曆史敘述。
二是加強學術研究工作。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加強考古學和曆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等重大問題,爲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奠定學理支撐。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將反映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的最新成果,納入教材、進入課堂、融入生活,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靈深處。依托自然人文景觀、民族節慶活動以及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讓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不斷深入人心。
謝謝。
新華社記者:
剛才說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十年來國家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謝謝。
趙勇:
謝謝記者朋友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件大事的關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讓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開創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主要是幾個方面:
第一,以政治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幹部、教育群衆,引導各族群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己任,切實履行憲法賦予的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爲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作貢獻。
第二,以教育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教育之中。從融入國民教育來講,就是進教材、進課堂、進評價體系,現在很多學校都是這樣做的。從融入幹部教育來講,就是納入各級領導班子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培訓的核心課程。從融入社會教育來講,就是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對14億群衆進行宣傳教育。通過教育讓各族群衆認識到“一個共同體”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兩個願景”就是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複興的偉大榮光;“三個意識”就是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四個與共”就是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五個認同”就是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象地講就是“12345”。
第三,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梳理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通過創作和傳播一系列有中華文化內涵的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有中華文化內涵的文化活動,通過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來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也是最根本的認同。
第四,以發展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剛才介紹了,我們采取一系列差別化支持政策,用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實施一系列的高質量發展産業項目,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通過這些措施讓各族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各族群衆意識到只有國家強了,中華民族好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第五,以交融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基本掃除一切阻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礙,推動各族群衆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有序流動,可以說這十年各族群衆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通過互嵌式發展,讓各族群衆不斷地增強誰也離不開誰的共同體意識。
第六,以法治來維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中華民族”寫入憲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了新修訂的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推動7個省區市制定了民族團結進步條例,還按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共同性的方向,調整完善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等方面的政策。通過這些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逐步納入到法治化軌道。
第七,以開放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用多種形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參與國際人權對話和交流,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來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前不久,我到貴州省台江縣調研,接觸了一位76歲的苗繡傳承人潘玉珍,她先後到十幾個國家訪問,光美國就去了十次,有一次在白宮前面的廣場展示了苗繡和苗歌,參觀的有數萬人。通過她的展示,苗繡之美、中華文化之美呈現在世界面前,也展現了一個越來越開放的中國,越來越強大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獨特的魅力。
當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需要我們共同付出艱辛的努力。下一步,我們要緊緊扭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穩中求進,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形、有感、有效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謂“有形”,就是要創造更多抓手和載體,用項目化的方式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夠落地落實;所謂“有感”,就是讓各族群衆能感知、能感觸,有參與感、獲得感;所謂“有效”,就是讓工作成效集中體現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增強上,體現到中華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上。
謝謝。
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取消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請問,全國範圍內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都作了哪些調整?另外,我國完善民族政策的思路是什麽?謝謝。
張謀: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恢複高考以來,我國在高考中實行加分政策,其中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主要是爲了幫助教育相對薄弱的地區和群體更好地接受教育。當前,我們推動這項政策的調整改革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國的基礎教育均衡化水平顯著提升,少數民族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在不斷優化;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有的省區原來對省域內的少數民族考生實行普惠性加分政策,現在看已經不夠精准。因此,這一輪改革就是要更加精准地確定加分的區域、群體、條件,也就是讓政策能夠切實惠及那些需要幫扶的學生。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的教育資源已經相對均衡的省份取消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第二種情況,有的省區將加分範圍調整爲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地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第三種情況,有的省份取消了散居地區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加分範圍縮小爲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第四種情況,有的省份按照區域加分,區域內符合一定條件的,無論是漢族考生還是少數民族考生都有加分。另外,即便還保留有加分政策的地區,加分分值也大幅減少了。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根據增進共同性的方向來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有機結合,穩慎的調整、完善有關民族政策。具體來講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實事求是,做到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事實證明,我們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是好的、是管用的,必須始終堅持。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具體政策措施所依據的社會條件、所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已經變化了,因此應當與時俱進作出調整。
第二,堅持公平公正,突出區域化和精准性。制定實施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要更多地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盡可能減少同一地區內不同民族之間的公共服務政策差異。
第三,堅持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務,要推動行之有效、具備條件的政策上升爲法律法規,堅決落實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用法律保障各族群衆合法權益,用法律維護好民族團結。
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當前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群衆到東中部的人數越來越多,各民族之間群衆接觸越來越頻繁。請問,近年國家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麽樣的舉措?謝謝。
趙勇:
謝謝記者朋友關注這個問題。我跟你的感受一樣,確實近十年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是空前的。1.25億少數民族人口中,流動人口超過3700萬,僅廣東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達近370萬,是十年前的兩倍多,而且這個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四川麻辣燙“燙”到了邊疆,新疆的羊肉串“串”遍了全國。我們順應這種大流動、大融居的趨勢,在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定了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關政策,比如促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政策、少數民族人口進城的政策等等。二是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少數民族群衆進到城市裏面來,有的語言不通,有的技能水平比較低,還有些不適應,我們把他們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盡可能讓他們享受到同城待遇,同時給他們開展所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三是堅決反對和糾正針對特定民族和特定地區的一些歧視性做法。經過不懈努力,一些領域和社會面歧視性的做法得到了有效治理,各民族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比較好的保障。當然這項工作還要持續地做。四是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們創新了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抓手和載體。我們推出了“三項計劃”:第一項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這項計劃就是引導邊疆青少年到內地來參加冬令營、夏令營,引導內地的青少年到邊疆去研學交流,促進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增進“五個認同”。第二項計劃,“各族群衆互嵌式發展計劃”。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的群衆到東中部來就業創業,推動東中部的企業和群衆到邊疆民族地區興業發展。現在很多群衆都從大山、從邊疆走出來,到大城市裏面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創造了幸福生活。第三項計劃,“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在旅遊過程中讓各族群衆能感知中華文化,在交往過程當中增進相互的了解、增進共同體意識。這“三項計劃”是國家民委聯合發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相關部委共同實施的。其中,通過“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今年暑期已經做完和正在做的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青少年到內地交流達到將近1萬人,今年的總規模要超過3萬人。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實踐當中我們也感受到,只有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才能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只有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更有力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我們將以“三項計劃”爲抓手,突出“融”字,把交流交往交融工作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主要是幾個“融”:一是推動空間上的“融”。進一步促進各族群衆在城鄉和區域之間更大規模的雙向流動,引導和支持各族群衆同在一個班級上課、同在一個生産線上勞動、同在一個食堂就餐、同在一個樓棟生活。二是推動經濟上的“融”。推動東中西部一體化發展,推動城鄉良性互動發展。在互動發展中,讓各族群衆在一個園區、在一個企業、在一個産業鏈上分享發展的成果,結成利益共同體。三是推動文化上的“融”。深入推進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新交融,既各美其美又美美與共。通過文化的“融”,讓各族群衆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戲,結成文化共同體。四是推動社會上的“融”。進一步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大力構建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族群衆走到祖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感受到處處是創業的熱土、處處是幸福家園,到哪裏都是一家人。五是推動情感上的“融”。鼓勵各族群衆多走動、多來往、多交流,引導他們做得了和睦鄰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結得了美滿姻緣。
謝謝。
天目新聞記者:
多民族國家的民族關系事關每個成員福祉。我們了解到,全國民委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從2012年至今已經累計命名152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請問,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麽考慮?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如你剛才談到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先進典型在我們的身邊都能看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塊金字招牌,發端于建國之初,發展于改革開放後,黨的十八大以來得到了創新性的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剛才你問我取得哪些成效,我想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創建工作已經成爲各族群衆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的生動實踐。憲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創建工作爲公民履行義務搭建了很好平台。現在創建工作已經拓展到企業、鄉村、機關、社區甚至宗教場所,可以說在群衆身邊就有民族團結進步的陣地,有民族團結進步的活動,還有民族團結進步的群衆組織。老百姓都更加自覺地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活動當中來。
第二,創建工作已經成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們修訂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指標體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幾項戰略任務細化成了創建的主要指標,就是形成一個指揮棒,創建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指揮棒來轉,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展開,這就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抓手。
第三,創建工作已經成爲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助推器。各個地方都把創建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當中,各地創造了很多好模式,用“創建+”,有的創建+脫貧攻堅,有的創建+東西協作,有的創建+産業發展,有的創建+社區治理,通過這種形式既促進了經濟發展、産業升級,又改善了民生,解決了群衆身邊急難愁盼的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可以說,創建促進了團結和進步雙豐收。
我們將按照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把創建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打造創建工作的“升級版”。如果過去是2.0版的話,下一步要打造4.0版。打造升級版,一是要深化內涵,就是要更加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此作爲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根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評價標准。二是要豐富形式,就是要根據各行各業的特點和各個地方的實際,創造更多便于群衆參與的好的載體和抓手。三是要創新方法,我們既要抓點又要抓面,要做到東中西部、城市鄉村全覆蓋;既要抓線下創建,又要抓好線上的互聯網上的創建;我們既要抓政策引導,還要抓法治保障。通過打造“升級版”吸引更多的各族群衆自覺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實踐中來,自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
來源:統戰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