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 Account | 南科大毛陵玲教授團隊和UCSB Cheetham教授:功能性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的複興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X-MOLNews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毛陵玲教授團隊和UC Santa Barbara Anthony K. Cheetham教授團隊合作發表的AMR綜述文章“The Renaissance of Functional Hybrid Transition-Metal Halides.”在線發表。文章主要探討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的最新進展,重點關注四個主要領域的工作:磁性、光致發光、半導體和自旋電子學。最後,文章還強調了作者團隊在這些領域的貢獻,並建議了未來發展的幾個令人興奮的機會。
關鍵詞:過渡金屬鹵化物,雜化材料,磁性,熒光,半導體性質,手性,自旋電子學
“In the modern era, we aim to grasp both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ith a new twist. ”
“當下,我們專注于新穎的結構和高效的性質並重,並融入新的創意。”
這句話體現了我們對于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研究的理解,闡述了我們Account的內容及未來研究的目標。
文章內容簡介
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的研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展,尤其是基于過渡金屬的磁性研究。近年來,在金屬鹵化物鈣钛礦材料的熱潮下,引領了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的複興。由此,我們首先回顧了全無機和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的曆史發展進程,接下來按性質分類,從磁性、熒光、半導體性質和手性、鐵電及自旋電子學方面進行歸納。每一個部分我們介紹了自己在這方面的貢獻,如在磁性方面基于Ru(III, IV)的缺陷雙鈣钛礦材料,在熒光性質中對于Mn(II)和Cu(I)的鹵素雜化物研究,基于Pt(IV)的缺陷雙鈣钛礦材料和層狀雙鈣钛礦材料的研究及手性Cu(II)鹵化物在圓偏振光應用的研究。最後我們對本篇Account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對此領域的展望和設想。
NO.1
AMR:請您和大家分享一下選擇該研究領域的初心。
作者團隊:
團隊成員都具有鈣钛礦材料合成的背景,但鈣钛礦材料的發展已經處于一個高峰到飽和的狀態,尤其是從新材料結構來看,空間已經不多了。作爲材料化學的研究工作者,我們希望將目光放在更廣闊的空間和領域,因此對過渡金屬鹵化物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NO.2
AMR:您對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有何種願景?
作者團隊:
雜化過渡金屬鹵化物材料領域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結構和性質表征結果。發展方向可以從以下的角度入手:一是繼續對新材料、新結構的發展;二是提升性能和在應用中的表現;結合以上兩者將使此領域的潛力得到很大的發揮。
NO.3
AMR:請問您覺得這個領域目前可能出現哪些研究機會?
作者團隊:
這個領域的研究機會很多,因爲對一些金屬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比如Ru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基于Cr(II)的鐵磁性質等。
作者團隊簡介
南方科技大學
副教授 毛陵玲
毛陵玲,2021年4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2018年于美國西北大學獲得無機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Mercouri Kanatzidis教授。2018年至2021年于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材料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爲Ram Seshadri教授和Anthony Cheetham教授,研究興趣主要專注于新型雜化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包括構效關系及在光電器件當中的應用。近年來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和成果,發表了33篇文章和一項美國專利授權,其中包括8篇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在JACS(5篇爲ESI高被引),1篇發表在Chem(封面文章),他引超過3000次, h-index爲22。所獲獎項包括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2017),美國西北大學傑出博士生獎(2018)等。
南方科技大學
博士後 陳健
陳健,2019年于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師從宮坂等教授。2019年至2020年,于日本東北大學擔任學術研究員。2020年至2021年,于上海大學擔任講師。2021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毛陵玲課題組,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長期從事金屬有機骨架材料、以及有機-無機雜化金屬鹵化物領域的相關研究。研究成果發表于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期刊。
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JNCASR), Bangalore
研究員 Pratap Vishnoi
Pratap Vishnoi, 于Maharaja Ganga Singh University, Bikaner獲得學士學位。于Rajasthan University獲得碩士學位,然後在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IITB), Mumbai 獲得博士學位,合作導師爲R. Murugavel教授。接下來在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JNCASR), Bangalore進行基于二維納米材料的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爲C. N. R. Rao教授。2019年至2021年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爲Ram Seshadri教授和Anthony K. Cheetham 教授。現爲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JNCASR), Bangalore 的Ramanujan 研究學者,研究興趣爲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和二維層狀納米材料。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教授 Tony Cheetham
Tony Cheetham,目前爲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研究教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訪問教授。此前,他任職劍橋大學材料系的Goldsmiths’ Professor (2007−2017) 及皇家化學會的財務官和副會長 (2012−2017)。于1972 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于Materials Physics Division, Harwell進行博士後研究。1974年加入牛津大學化學系,1991年任職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材料系。1992 至2004任UCSB材料研究所所長。2020年,由于 “Services to Materials Chemistry, UK Science and Global Outreach” 的突出貢獻,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勳章。Tony目前的研究興趣爲無機和雜化材料的結構和性質探索。
南方科技大學毛陵玲教授課題組合影
課題組目前正招收博士後,感興趣的候選人請郵件聯系:[email protected]。
更多課題組情況請見導師官方個人主頁: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ma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