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面積僅1065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香港曾連續多年在世界集裝箱港口排行榜上穩坐第一。然而,這個世界航運中心之城近年來風采漸失,昔日“東方之珠”的光暈正逐年淡去。
相比之下,市場估計,上海2018年的集裝箱處理數量同比增長4.4%,至大約4200萬個,排名全球第一。至此,上海已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貨櫃港。
最新資料顯示,新加坡去年的貨櫃處理量爲3631萬個,同比增長8.9%,位居全球第二。甯波舟山港處理2600萬個,同比增長3.2%,排名第三。深圳以2573萬個貨櫃處理量位居第四,同比增長2.09%。
韓國釜山和廣州分別以2190萬個、2140萬個集裝箱處理量位居全球第五位、第六位,同比增速分別爲6.8%、5.1%。
據此推理,香港是去年前七個集裝箱港口中唯一一個出現同比下跌的城市。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首。
“東方之珠”怎麽了?
香港的港口競爭力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對于香港集裝箱港口經濟趨弱的原因,綜合起來有若幹因素構成,包括行業內外競爭加劇,特別是來自大陸港口城市的競爭,以及買家在空運及鐵路運輸上的選項增加,去年4月爆發的中美貿易問題遲遲不見解決更使得風險大增。
港口獨立顧問、《香港港口總體規劃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 Beard表示,香港的集裝箱處理量多年來並未停滯不前,而是對手的進步更快。十年前,香港的港口以效率高見稱,有著更好的設施、服務和基建配套,但“這種優勢已漸漸消失,其他港口能夠提供類似的服務質量……雖然香港的競爭力有提升,但其他港口的改善速度更快。”
CNBC援引集裝箱終端運營商Modern Terminals集團業務管理主管Peter Levesque的話稱,中國和其他地區的港口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這給香港帶來較大壓力。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之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解釋,深圳港、廣州港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建設下逐漸崛起,兩地更貼近內陸經濟腹地、對接更加順暢的優勢,正削弱香港作爲海運中轉站的作用,分流已成必然趨勢。
對香港威脅最大的廣州港集團去年收購了中山港航集團52.51%的股權,爭取了佛山高明港區海口碼頭40%的股權。2018年9月開工建設的南沙港四期碼頭也已明確將建爲中轉港,旨在以水水轉運的方式發揮佛山、中山內河碼頭的優勢。
從成本來看,香港相比臨近的內地港口也並不占優勢,其裝卸成本高于內地,人力資源、土地成本等更加高昂。貨代公司如果要從東南亞地區運貨至珠三角地區,在香港港中轉的成本遠遠高于直接挂靠廣州南沙港。
此外,香港葵青港還長期面對專用碼頭泊位不足,缺乏後勤用地等問題。
每經網表示,內地港口對香港港口造成的最大威脅在于:內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正爭取放寬國家沿海運輸權法規,允許外輪在內地港口開展中轉業務。一旦放寬,原本挂靠香港的船舶將可能轉移到內地。
業內人士對于香港2019年的集裝箱處理前景並不樂觀。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近日表示,迄今爲止,尚未看到利好消息。在歐美聖誕銷售不佳、大陸經濟增長放緩等環境下,全球貿易正處于低潮期,買家落單不多的情況預計在第一季度仍會持續,要等到貿易糾紛解決、打消市場憂慮才可能會有補單。
應對之道
眼看著港口經濟落後于人,曾經高唱《獅子山下》誓言從經濟低谷翻身的香港人自然不甘心。
1月8日,昔日“打生打死”的葵湧三大集裝箱碼頭公司宣布成立香港海港聯盟,將合作管理及經營8個貨櫃碼頭的超過95%(23個)的泊位,力爭年內正式啓動。
這三家公司分別爲和記港口信托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九龍倉集團的現代貨箱碼頭、中遠海運港口與和記合資持有的中遠-國際貨櫃碼頭(香港)和亞洲貨櫃碼頭。
海港聯盟指出,近年來國際上有一些新的航運聯盟成立,航運産業重新整固,再加上貨櫃船載箱量也越來越龐大,種種因素促成碼頭運營商聯手協作,共同應對急劇變化的營商環境。
同時,香港還有望與最大競爭對手之一廣州港加強合作。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廣州港和香港港有望加強合作,形成合力。
報道稱,廣州港已對與香港港口合作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在廣州港務局的2019年工作計劃中,近年來首次加入了“加強與港澳合作”、“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粵港澳”等事項。此前至少兩年都沒有港澳合作的內容。
2018年11月,廣州航運交易所、香港船東協會、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運集團有限公司、珠海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東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18家港航相關單位聯合簽署倡議書,發起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與航運聯盟,意圖促進灣區港航資源共享、行業協同、國際接軌及智能發展。
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上個月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港口的發展應該服從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競爭是存在的,但合作是主要的,而且廣州港跟香港港的合作空間非常大。
“香港的航運服務業有很大優勢,而廣州港是大灣區內最大的綜合性港區,不僅有集裝箱,還有幹散貨、液體、汽車、化學品、糧食等等物資,再加上廣州的內河駁船航線發達,隨著合作機制的建立,未來肯定是合作大于競爭。”袁越稱。
資料來源:物流巴巴 AL 共勤外貿服務編輯整理
1.本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2.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