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貿易疲軟、內地碼頭崛起等諸多因素影響,2018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跌5.4%,排名更是一路下降至第七位,成爲前七位中唯一一個同比下跌的集裝箱港口,不可謂不慘淡!而香港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曾霸榜多年,稱之爲世界第一大港毫不誇張,直到2005年才被新加坡反超,珠光散去不免讓人感慨!
▲香港葵青碼頭
2018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跌至世界第七
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香港貨櫃吞吐量同比下跌5.4%,至1964.1萬個標准箱(TEU),創兩年來最差表現,其在全球集裝箱港口的排名勢將連跌兩級,至第七位。單月貨櫃吞吐量更是出現連續11個月下跌。
相比之下,市場估計(官方數據尚未出),上海2018年的集裝箱處理數量同比增長4.4%,至大約4200萬個,排名全球第一,且已連續9年蟬聯第一。
▲一望無際的上海洋山港碼頭
最新資料顯示,新加坡2018年的貨櫃處理量爲3631萬個,同比增長8.9%,位居全球第二。甯波舟山港處理2600萬個,同比增長3.2%,排名第三。深圳以2573萬個貨櫃處理量位居第四,同比增長2.09%。
韓國釜山和廣州2018年分別以2190萬個、2140萬個集裝箱處理量位居全球第五位、第六位,同比增速分別爲6.8%、5.1%。
以上數據可以看到,香港是去年前七個集裝箱港口中唯一一個出現同比下跌的城市,深圳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排名雖然被甯波舟山港超越,但就其量來說是增長的。
香港集裝箱吞吐量的變遷
香港作爲世界公認的全球航運中心,名聲的成就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從90年代初開始,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便長期力壓新加坡港,霸榜世界集裝箱吞吐量榜首十余年。
▲世界航運中心香港
2005年,香港港口集裝箱處理量開始被新加坡港超越,但二者的差距並不大,香港一度以將差距縮小到50萬TEU。但與此同時,以上海港、深圳港爲代表的中國大陸港口競爭力卻與日俱增。
2008年上海港當年以集裝箱2615萬Teu超過香港港,當年香港港口集裝箱Teu爲2388,增長乏力。
2010年,上海港增長凶猛,以2907萬Teu登頂世界港口集裝箱排行榜,當年排行第4的深圳港將與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縮小到100萬Teu。
2013年,深圳港以100萬Teu的優勢超過香港集裝箱吞吐量,而此時的上海港已經連續3年集裝箱吞吐量越過3000萬Teu大關。
2015年,甯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香港,香港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7個月下跌。
2017年、2018年,香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分別被釜山港、廣州港超越,已跌出了2000萬標准箱俱樂部,目前位居世界第七。
從第一到第七,香港集裝箱吞吐是怎麽了?
14年時間,從第一到第七,香港港口的變遷讓人唏噓。不過,細心分析就能發現,這些變化都是必然會發生的。
對于香港集裝箱港口經濟趨弱的原因,綜合起來有若幹因素構成,包括行業內外競爭加劇,特別是來自大陸港口城市的競爭,以及買家在空運及鐵路運輸上的選項增加。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之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解釋,深圳港、廣州港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建設下逐漸崛起,兩地更貼近內陸經濟腹地、對接更加順暢的優勢,正削弱香港作爲海運中轉站的作用,分流已成必然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港口
從成本來看,香港相比臨近的內地港口也並不占優勢,其裝卸成本高于內地,人力資源、土地成本等更加高昂。貨代公司如果要從東南亞地區運貨至珠三角地區,在香港港中轉的成本遠遠高于直接挂靠廣州南沙港。
此外,香港葵青港還長期面對專用碼頭泊位不足,缺乏後勤用地等問題。
業內人士普遍對于香港2019年的集裝箱處理前景並不樂觀。
但搜航認爲,香港港口在集裝箱吞吐上的失勢很大程度上可以歸于大陸港口競爭力的增強,特別是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但在碼頭服務、港口運營、貨運物流等各服務層面香港碼頭的競爭力依然很強,香港應及時調整,著眼于整個大灣區,發展精品航運服務業,同時加強與灣區其他港口的合作,才是香港碼頭甚至整個香港航運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