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最忙的時候,一天要跑五六個點位。”初夏的陽光將設計師周宏波的皮膚曬得黝黑,作爲常州經開區老小區改造活動的規劃師,他不僅要經常在現場抱著設計圖紙向施工方一一核對,還得深入一線與老小區居民溝通了解群衆具體訴求,帶著全套裝備進小區,成了周宏波最近的常態。
老小區改造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今年“五一”節前,常州經開區開始招募社區規劃師,組織開展“經開舊裏 設計新生”設計師進小區活動。截至目前,常州經開區建設局共收到10余組團隊和個人的報名,來自江蘇城建校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城鄉規劃師周宏波便是其中一員。活動中,這些設計師走進老小區近距離觀察並參與改造,並根據百姓所需進行小區更新提升,實現常州經開區老小區改造的共商及共享。
走進社區 從居民的角度補短板
“老小區改造,事無巨細,瑣碎繁雜,要的就是一個考慮周到,照顧周全。”采訪中,參加此次活動的青年設計師,來自築景公司的劉波告訴記者,自己這幾天經常在街道與建設局之間、居民與社區工作人之間聽取各方意見,在改造設計上做好溝通協調,而這些看似瑣碎的信息收集工作就是做好老小區改造規劃的第一步。
老舊小區最需要改什麽,怎麽改?老小區的居民最有發言權。
在交流中,有些社區老年人希望改造能快點開始,又希望改造期間能不影響自己日常生活,有居民多次向劉波反映小區公用停車位不夠,停車難又亂,而又有一部分居民十分擔心現有的小區綠化會被縮減變爲其他公共場所……
老小區的公用空間小、場地要重新梳理、盤活,這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也是突破點。通過與小區居民的充分交流,劉波拿出了以“共建、共享、共治”理念爲指導的設計初稿:
居民不希望改造時間太久,封閉交通,劉波便見縫插針,對公共空間進行“針灸式”微更新,避免大拆大建,資源浪費。小區停車場等功能性區域太少,劉波便在圖紙上塑造了複合型功能區,設計的口袋公園既是健身場所,也是鄰裏休閑的好去處,還是一個臨時的停車場。用“點”“線”“面”的網格系統將老小區街區零散空間風貌及配套設施整合升級,在有限的空間賦予了多重功能,既激發社區活力、又增強街區魅力、凸顯文化底蘊。
一區一策 精心定制每個小區改造風格
“戚墅堰與運河相伴,近70年發展曆史與老戚機廠、戚研所、戚電公司等企業密不可分;6000年曆史的圩墩遺址公園沉澱了深厚的馬家浜文化,與花溪公園工房區精致的海派風韻相互滲透;潞城福康甯社區最早由新加坡房産商設計,整體布局彰顯濃濃的東南亞都市風……”
改造老舊小區,整體風格先行。如何把老小區改造與城市有機更新結合起來,更好彰顯自身曆史文化特色?這是設計師周宏波在此次活動中著力思考的一項重點。
連著一周來,周宏波帶著設計團隊成員在常州經開區的老小區開始了第一輪實地考察,考察的內容很簡單,挖出老小區蘊藏的文化元素,定好每一個小區的改造風格基調。
丁堰街道毗鄰大運河的丁堰7號樓所處周邊“民國工業風”的整體文化風格,考慮到小區建築風格和所處工業區的外部環境,設計師將此片老小區的改造規劃定位“繁華裏,運河畔,保障居民幸福生活的特色塑造型小區”,設計圖上,7號樓整體外牆塗裝以白底紅牆爲主調,紅白相映中,智能停車系統,消防通道等現代化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而在潞城街道東纜小區,設計師又選擇了中心花園式的宜居提升類改造,設計師在圖紙上優化小區“街心花園”,增設修整共計1600平方米的綠地景觀改造,將原有的單一綠地升級爲集賞園、休憩、鍛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花園。在潞城符合條件的部分小區,設計師還嘗試了一把海綿城市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樓道滲水問題,還低碳環保,吸音減噪。
同樣參與此次活動的設計師,常州唯林景觀園林有限公司的王洪也在設計初稿中體現了一區一策的小區文化基調定制,在他的設計方案中,戚機廠周邊小區加入了大量蒸汽火車元素,由鐵軌鋼架組成的座椅,火車頭形式的休閑驿站,各類文化景觀在提升小區品質的同時,也體現老小區改造中爲民,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
(記者 李垚 夏晨希)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