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編輯 薛晶 實習生 張曉冕
“兒子: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媽媽給你准備的都是半成品,餡的鹹淡都調好了,面劑子也給你分好,剩下就看你了,形式雖變,媽媽的味道不變……”
這是一位遠在山東的母親,給在沈陽讀大學的兒子小利寄來的年貨中附帶的一份圖文並茂的“說明書”。
這份特殊的年貨是“包餃子”的全套用品:從三鮮餡到三色面團到擀面杖到薄面……都用收納盒包得十分細致,尤其是媽媽教科書式的親筆“包餃子教程”,字裏行間的充滿著的愛意,叫人淚奔。有網友評論道:不得不讓人口水淚水一起流。
無獨有偶,網友@千年夢 也收到了來自媽媽的年貨和“醋魚教程”,結尾處還有媽媽細致入微的“親情提醒”。
這是一個特殊的年。各地異鄉打工人和求學者,紛紛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決定留在異鄉過節。疫情,阻隔了遊子與家人的相聚,卻阻隔不了來自親人的挂念。家人們更是將這份思念化作家鄉的美味,穿越千山萬水,飛抵遊子們所在的城市。以往假期結束離家時被塞滿的汽車後備箱,如今變成一個個沉甸甸的快遞包裹箱。
這幾天,網友們爭相秀親情,曬出“來自故鄉的年貨包裹”,包裹裏包裹著媽媽腌的臘肉、外婆做的臘腸、大舅挖的冬筍、大姨種的蔬菜……一張張或擺滿一地或塞滿冰箱的年貨照片,包裹著“就地過年”的遊子們豐衣足食的年,包裹著來自故鄉的回憶和熟悉的味道,一同包裹著的還有遠方親人們沉甸甸的愛與牽挂。
“不能回家也能吃出團圓的味道”——
@陶子夭妖——“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各自寄來的臘肉香腸”
@Lin同學早上好——“家裏郵的第n波物資,老爸老媽擔心我過年回不去,我的冰箱已經塞滿了,真的太想太想太想回家過年了”
@二馬金金金——“媽媽寄來的(家鄉的)味道”
@wjnlaaa——“過年決定不回家了,冰箱已塞滿雞鴨魚蝦”
@有病中心——“收到外婆寄來的臘腸臘肉臘魚臘排骨還有黴豆腐”
@尚小陌末沫——“無論你在哪裏,你的行李箱,後備箱,冰箱,櫃子……都可以被家人塞滿”
@虛子颉——“預感2021這段時間的艱辛能換來好的收獲,剛回到家,媳婦兒煮的酒釀蛋很美味,老爸老媽從老家寄來的年貨,讓即將在異鄉過的這個年不會失去家的味道。”
@朱東寶兒——“外公外婆寄來的年貨,連夜安排上”
@blithe1997——“媽媽的愛”
@危危Sunday——“因爲疫情不能回老家過年,謝謝公公婆婆給我們一家三口從老家郵來的新鮮年貨,滿滿一大箱,家裏的還是更好吃……”
@美楊羊老師——“雲南老家的特産,爸媽給我寄到新加坡的年貨:餌塊,牛幹巴,四色糯米粑粑,元宵的餡兒”
@寵物飼養達人-金漸層Selah醬——“來自老婆老家的年貨,感動!今晚有好吃的了。”
@一只莫得感情的香草冰激淩——“不能回家過年,親人嘴上說著沒啥,心裏還是滿滿的惦記。有麻麻寄來的小米和粉條,婆婆鹵好的牛肉,外婆自己蒸的豆包,就算不能回家也能吃出團圓的味道。”
@lazy-yjm——“2天的愉悅,還有外婆寄來的滿滿的愛”
@小多媽Yuki——“北方姐們送的年貨,過于霸道了。”
@阿莉愛美食——“因爲疫情今年春節又不能回去,晚上回到家看到娃外公外婆寄來的家鄉小吃食,娃睡著後,忍不住下鍋了。夜宵開始了,有想吃的嗎?”
@無糖加水u——“外公外婆從四川寄來的臘肉。真的!比這邊自制的nice多啦!互相牽挂的是親情,希望外公外婆身體健康。不止今天,歲歲平安喜樂。昨天今天明天大家都要珍惜呀~”
@沒有呼吸的星星——“老家的味道——年貨已到齊…..希望能撐到過年”
@孤獨的塞內卡——“奶奶從老家寄來的年貨”
“家的味道和家人的愛塞滿了冰箱”——
@帶你去蘇聯——“前天跟我媽說,因爲疫情就不回家過年了。今天就收到了我媽寄過來的留守兒童關愛物資:臘肉、臘腸、臘雞、臘豬耳朵,冰箱都被塞滿了,應該夠我吃到明年了。”
@sherry-猴子衡衡衡衡衡——“冰箱又被父母投餵的家鄉事物塞滿了,還附上了做法……童年吃的食物真的會影響一生的味蕾,無論何時何地,家鄉的美食都是我深深的眷戀。而年紀越大,也越懂的父母的不易與牽挂。特別是即將爲人母的時候,也越發感念父母的愛與綿密的關懷……”
@M市青年——“留滬過年,爸媽從老家帶的排骨臘肉羊肉牛肉,把冰箱塞滿了。”
@糖果星球的糖果使者——“媽媽的年終福利塞滿了大半個冰箱,開始思考以後去食品行業也不錯,起碼有好吃的。”
@Dorothy_綠野仙蹤——“爸媽提前跑到我家把冰箱塞滿了……”
@blithe1997——“媽媽的愛和家的味道塞滿冰箱了”
@MissMeng萌——“收到了紅姐寄來的年貨,自己包了大約200粒,感覺到年味兒啦。”
@zii-an——“我媽寄來的好吃的”
責任編輯:高劍平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