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前排左六)、怡和軒主席高允裕(前排左七)、怡和軒前主席林清如(前排左八)與得獎學生們在怡和軒大樓外合影。(新加坡《聯合早報》/吳偉國 攝)
中國僑網4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學習華文的關鍵不在于程度而在于態度,學生們的學習態度要好,家長與學校也應多鼓勵程度不好的學生,先掌握語言的經濟技能,再了解背後的文化。
新加坡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日前在怡和軒的華文書籍獎頒獎儀式上,分享了自己學語文的經驗,鼓勵學生與師長改變學習華文華語的態度。
怡和軒華文書籍獎旨在獎勵特選中學中四會考或年終成績全面優異者,他們的高級華文尤其得考獲特優。從2009年以來,怡和軒每年頒獎給每所特選中學各一名學生。來自德明政府中學的韓穎以及畢業自海星中學的邊钰琦當天代表得獎學生致辭,分享學華文的心得。
王乙康恭喜得獎學生的華文程度很高,不過他指出,“學母語的關鍵不在于程度,而在于態度。語文可成爲非常有用的經濟工具,有助學生們開拓未來前程,學生不應覺得母語不及格是很光榮的事。”
他也說:“但我也要替學生們講幾句話。學校和家長不可以給學生施加太多壓力。開始學一種語文總是不容易,需要鼓勵。我學馬來文的時候,講得不好但他們說繼續再接再厲。學華文的時候也一樣。”
應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有些學生無法在家裏耳濡目染地學華語,沒受到華文的熏陶,程度比較低。王乙康認爲,家長和老師需要多加鼓勵,而不是讓他們覺得學習華文是很沉重的事。
“我們要盡量給他們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喜歡這個語言,使之成爲經濟技能後,才慢慢了解背後的文化。一步一步來,我們能改變這個態度,學習環境就不一樣,程度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王乙康每次家訪都堅持用華語或馬來語和居民們交談,只有遇到印度同胞時才講英語。他發現,每個家庭無論程度如何,都有辦法用母語溝通。他認爲,新加坡不可能成爲一個以英語文化爲主的國家,因爲四大種族的母語已成爲社會的機件並深入國家經濟。
今年是第10屆華文書籍獎,怡和軒主席高允裕宣布,將再繼續頒發10年,以表示該會對特選學校的支持。
高允裕說,王乙康在頒獎典禮後建議怡和軒頒發獎項給華文成績有顯著進步的學生,他認爲這是很好的建議,如果落實了,將會是一個突破與創新之舉,並會起到鼓勵性作用。他將在下一次的董事會議上提出討論。(陳瑩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