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5日,2022健康宜居與低碳城市國際論壇暨第十二屆園冶高峰論壇在京召開,作爲其重要分論壇,風景園林與碳達峰碳中和主題論壇在線上成功舉辦。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亞太咨詢委員會主席,IFLA亞太前主席,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高級設計署長鄧國輝(Damian Tang)到會演講,他根據新加坡的設計實踐及管理經驗,就韌性景觀及其管理系統(街道綠化)的方法論進行了系統性的分享,強調景觀設計需要有統一的管理系統。
01
景觀設計爲什麽需要管理系統
在當代,隨著氣候變化及氣候危機的到來,彈性和韌性越來越多被大家談論。所謂彈性和韌性就是環境複原力,即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環境迅速恢複的能力。我們要注重綠化的角色和基于自然的工程解決方案,這對環境保護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設計策劃和實施時,需要考慮到現在和未來的場景,眺望30-50年的願景。
新加坡從花園城市到花園中的城市,到現在邁向自然城市的願景,已累積大概50多年的集體心血。希望通過理念及案例分享,讓大家加強景觀韌性管理的認識,認識到設計景觀與管理系統有密切關系。
邁向低碳城市的目標,有許多種方式,如保護紅樹林、廣泛種植樹木,這是許多城市初步采取的戰略,也是新加坡的戰略。這個戰略含有許多考量、挑戰及演變。本次報告主要關注城市街道綠化的設計以及背後的管理系統設計。
對于公衆和街頭人士來說,植物綠化帶來的喜悅是他們所能看到、體驗到和享受到的。但對于專業人士來說,需要了解植物綠化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來進行優化,達到好的效果。
02
什麽是韌性景觀管理系統
什麽是管理系統?韌性景觀牽涉到什麽方面?以及如何設計、運營和操作才是有效的?當我們從事環境行業,與大自然打交道,確定自然以及其表現是很困難的。因爲自然是有機的、不可預測的、一直在變幻的,甚至由于氣候的逐漸惡劣,有時是無法識別的。這時擁有管理系統就非常關鍵。管理系統是一組程序,用來確保組織運營目標和所需的任務的完成。無論是從事環境行業或其他行業,我們應該用不斷學習和反思的心態改進管理系統。
現在的城市景觀,頻繁地受到氣候沖擊,例如熱浪、降雨,旱季、海平面上升等。這時擁有適應性管理框架是最爲關鍵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更好的建模來進行規劃設計,需要了解植物的生態集群、棲息地結構等。綠色植物可以更好地適應變化的影響,考慮到植物的重要性,還必須對植物進行系統性設計。
03
新加坡的韌性景觀設計實踐
新加坡使用品種豐富的樹木,不僅是爲了綠化美觀、有效固碳,更重要的是維持生態系統。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在遷徙季節,會停留許多候鳥,記錄了豐富多樣的鳥類信息,並確保鳥類持續的蓬勃發展。鳥類來自不同的生態系統,例如樹木、昆蟲微生物生態系統,所以擁有豐富多樣的鳥類,是城市生態系統良好和平衡的指標。
街道景觀綠化設計
最初,新加坡在“花園城市”時代,沿路種植了單一品種的植物,爲新加坡建立了綠樹成蔭的道路和廣泛的綠化,但是並不能支持生物的多樣性。
現在,這些樹木已經與其他品種進行了套種。公園管理局也借城市擴建之時,改變了樹木的調色板。從那時起,也建立了生態保護及生態連通性的城市網絡,將整個島嶼的保護區、公園系統、綠地系統連接起來,從而加強了綠化生態系統。
綠化景觀下層基部的設計,考慮了熱帶雨林由灌木、地被等不同層次組成的結構問題。這些層次,每一層都吸引著不同種類的動物。有了這些科學分析,可以爲實現生物多樣性,鳥類恢複等目標,建立更好的綠地系統。
在許多的街景設計中,開始設計更自然的景觀,不僅美觀,而且降低了熱島效應、達到固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強了生物多樣性,在城市結構中連接了植物動物的生態網絡。
今天新加坡的許多街景都模仿熱帶雨林結構,隨機種植小樹林等,也使用多層種植,展示樹葉顔色及紋理等特征。在每次進行設計和施工之前,都需要參考該地點自然曆史種植情況和棲息地環境,以便適應場地環境及主題,進行原生品種的種植,並將這些通道延伸至公園和城市中心。
城市公園設計
在城市公園設計中我們往往會采取一定的程序。開始進行設計時,對早期植被進行分析調查,了解現場景觀生態系統的退化程度,確定主要恢複點。
■ 了解水文、土壤條件、地形、生態連通性等,確定實現生境區所需的地形、水文和地貌變化等,支持生態恢複的目標。其目的是將資源集中在需要重點改造的區域。
■ 棲息地的恢複,是通過了解植被結構,以及植物的選擇,沿著水平及垂直方向規劃植物,達到生態多樣性的恢複。
■ 研究並根據棲息地的信息來進行新的規劃,恢複生態美學,加強人與自然互動。利用非修剪整齊的景觀,通過在集群和樹林中隨機種植和多層種植來複制熱帶雨林森林結構,將小型、中型和大型樹木與層下植物混合。
04
韌性景觀的管理系統
韌性景觀的管理系統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多樣性管理、樹木管理、氣候風險管理、疾病爆發管理、科學與技術管理等。爲了實現韌性景觀的統一管理,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會與不同的單位進行合作,以確保覆蓋管理範圍外的但必須整體管理的區域。這對于韌性景觀的實現及實施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簡單介紹其中的樹木管理以及科學與技術管理。
樹木管理
分爲四個部分進行,包括計劃、執行、檢查、行動。如何在公園、路邊進行設計及實施,是屬于計劃和執行的部分。檢查和行動是項目實施後,面對挑戰進行不斷的提升。相比較而言,城市中的樹木承受著更大的壓力,更容易暴露在環境汙染中,承受惡劣的土壤、汽車的影響。城市的開發工程也減少了樹木的生長空間,經貿交流增加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險。
確保城市樹木良好生長,要定期對樹木進行深入檢查及樹木修剪,運用更先進的技術,調查樹木內部狀況,改善樹木健康和安全。
科學與技術管理
2018年新加坡推出了TreesSG公衆平台,公園管理局將新加坡大部分的植被放在平台上,對每棵樹進行地理標記、花期信息的記錄,形成整個城市的樹木地圖。希望讓公衆參與到城市管理當中,了解並更好的利用新加坡的綠地系統。管理也是隨著科技進步而發展,並引入新的措施,目前通過使用無人機、遠程樹木測量系統、模擬植物生長建模等方式,更好的對綠地系統進行管理。
對于城市而言,生態環境是否有韌性與城市的管理系統是否具有彈性息息相關。城市擁有完整的韌性管理系統不是簡單的事情。如何將物理轉向虛擬,以數字方式與不同管理系統交流,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建立良好完整的管理體系有利于各行業的共同改善,建立宜居低碳城市,建立具有適應性的管理系統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