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裏的一切
導讀: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在逐漸顯露。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8家披露數據的上市銀行中,新增發卡量多爲數百萬張,僅農行突破1000萬張,有7家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上升。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辛繼召
編 輯丨周鵬峰
在銀行力推大零售之際,信用卡業務的風險也在逐漸顯露。
“應當參考國外的借貸限額經驗,限制居民個人無節制地加杠杆,這也應該是未來的監管方向。”一位華東城商行資深人士表示。
“我們認真地研究過美國在次貸危機中的表現,包括韓國、中國台灣的‘卡債’風波。”一位股份行信用卡業務負責人表示,我們覺得應該借鑒新加坡的經驗,對于全部的持牌機構(因爲新加坡沒有非持牌機構)做一個總體的“剛性扣減”上限,使得個人債務能夠保持在一個比較平穩的區間運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8家披露數據的上市銀行中,新增發卡量多爲數百萬張,僅農行突破1000萬張,有7家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上升。
圖/圖蟲
早在2014年,各地監管機構先後提出,要求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申請人綜合還款能力和已獲他行授信等因素,統一決策確定本行信用卡業務授信風控原則和標准。
其中,“剛性扣減”政策應覆蓋至全部新發卡客戶和已有固定額度調升客戶,不得以提高總授信額度或設置限制性條件等形式來規避“剛性扣減”監管要求。具體爲,銀行授信審批和額度調整時,要在本行核定的總授信額度基礎上扣減申請人在他行已獲累計信用卡的授信總額。
問題在于,經過數年的實施,目前,持牌金融機構統一授信視圖已初具成效,但目前非持牌機構尚未納入。
“如果非持牌不納入剛性扣減,對持牌機構是不公平的。”上述人士表示,剛性扣減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外部環境的挑戰,如果非持牌機構納入到整個框架裏面來,那麽整個行業都會在一個有限的框架當中競爭和服務。
他表示,持牌和非持牌機構其實承擔共同的社會責任,不是用風險方式來進行競爭,是用服務的方式來競爭。所以這個背景下,有意義的競爭點是産品、運營和口碑。
圖/圖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7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所有當地個人信用卡與無抵押貸款設定限制。
具體是,從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客戶的借貸限額是月收入的24倍;
從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借貸限額是月收入的18倍;以及從2019年6月1日起,借貸限額將是客戶月收入的12倍。
“設定上限應該是未來監管的方向。”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目前,對于信用額度上限仍由各機構自行把握,部分省市已經推出此項規定。
例如,北京銀保監局早在2015年就下發了《關于個人綜合消費貸款領域風險提示的通知》:
文件要求,個人消費貸原則上發放金額不超過100萬、期限爲10年以內。此外,貸款用途應以銷售發票作爲貿易背景真實性的證明材料。
2018年8月,上海銀保監局調查信用卡過度授信問題,對轄內19家主要發卡銀行信用卡“剛性扣減”監管要求執行情況進行了稽核調查,並于12月25日下發了結果通報,提示部分銀行信用卡授信管理、總授信額度風險控制存在諸多問題。此次監管調查發現,存在部分銀行對他行授信額度按照70%-90%的比例“打折”扣減;在調升固定額度時不查詢央行征信報告,未能有效評估持卡人資信狀況導致過度授信風險的産生。
21君
你又認爲應該出台怎樣的措施來緩解這個問題呢?
本期編輯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