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
“中新互聯互通的項目,是一個嶄新的合作項目,沒有可複制的成功經驗,希望能催化、帶領中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的發展。”8月15日,重慶媒體代表團赴新加坡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進行采訪,首站就受到了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接待。面對來自中國的媒體記者,陳振聲部長平易近人,也很健談,“問吧,你們要問什麽盡管提出來!”
采訪原來計劃30分鍾,結果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
采訪中,他就大家最關注的中新第三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運行情況,以及南向通道、多式聯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回答。
中新項目能釋放中國西部潛能
陳振聲表示,目前中新項目進展比較好。他回顧了中新間的三個合作項目。“其實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之前兩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有很大的差別。”他介紹說,前兩個項目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在新加坡是有現成的經驗可以複制,第三個政府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則是一個嶄新的合作項目。對中國和新加坡來說,雙方都在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新的概念。陳振聲表示,這個項目沒有地理位置局限,而是一個網絡概念,它的目標是希望能帶動中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的發展。
“那怎樣達到這個催化和帶動的作用呢?”
陳振聲從金融、融資以及物流進行了闡述。“我認爲,只要把融資成本、物流成本降到最低、降到和沿海地區差不多,那我們就能把中國西部還有西南部地區的潛能帶出來。”
近兩三年以來項目取得哪些成就呢?從金融融資方面看,項目爲中新兩方都帶來了商機,中國公司到新加坡上市,新加坡金融機構到重慶發展業務。
據2016年底統計,中國企業到新加坡發債的融資成本,比在國內以傳統方式融資的成本平均降低了約0.7%。中國企業赴新加坡融資的積極性很高,目前企業可用的外債額度已達上限,新方正在爭取更高額度。
另外在物流方面,以航空爲例,以前,重慶到新加坡的航班每周有五班,現在達到了每周14班,而且還沒有達到飽和,還有提升的空間。把重慶江北機場和新加坡樟宜機場銜接起來,産生啞鈴效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航空領域的合作不僅僅是點到點,而是樞紐到樞紐,再從樞紐延展到點。
陳振聲接受上遊新聞等媒體集中專訪。
南向通道仍有打通中間環節空間
陳振聲說,另外一方面比較亮眼的當然是南向通道,“南向通道是一個新的戰略。這個通道將中國的西部還有西南部的潛能和貨物都帶出中國,帶到東南亞。”他表示,以前中國西部、西南部的貨物都是通過長江,到上海繞一圈才能到達新加坡,平均實際所需時間大概是三個星期,而現在通過南向通道,通過鐵水聯運的方式只需要大概一個星期。
未來還有進步空間。現在整個行程需要大概4到5天的時間,中間還多花了兩天通關,未來在一些手續、程序上、作業上還可以縮短時間。
陳振聲興奮地表示,因爲南向通道大大縮短了兩地時間,新加坡的許多産品就能進入中國,比如東盟國家的熱帶水果、蔬菜、海鮮等。如果是以前,這是不敢想的,不但成本高,而且難保新鮮度,這就爲新加坡以及東盟國家開拓了許多的新市場。
“所以,中新雙方現在還在積極想辦法,打通最後一公裏,做到鐵路與水路的無縫聯接,將成本、時間減到最低,減到最短。”陳振聲說,到時候,才可以真正帶動整個中國西部和西南部的經濟,將更多西南部的産品帶出中國,帶到了東南亞。
重慶真正具有中國西部帶領作用
“南下通道的建設當中,重慶作爲運營中心是有突出的作用的。”
對于重慶在南向通道中所處的地位,陳振聲贊不絕口。他說:“我們很早就意識到重慶是一個基地,它的輻射範圍可直達整個中國的西部,具有重要的延伸作用。”所以,將重慶作爲南向通道的運營中心,這種頂層設計是非常精妙的。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兄弟省市加入到這個網絡,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物流人才、物流資源,從而使南向通道這張物流網成本降得更低。陳振聲算了一筆經濟賬,成本低,當然就更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來用好這張網,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張網不具有排他性,不是說我參與進來了,那你就不能夠參加,其實越多人來參與這個項目,它的經濟效益越高。”
陳振聲回顧說,南向通道一開始,馬上就吸引了廣西、貴州、甘肅三個兄弟省市來參加,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重慶作爲運營中心,能夠把周邊兄弟省市的真正潛能帶出來。
希望在重慶建設新的物流中心
“中國內陸地區有很多很好的貨物,有自己的競爭力。以前只是受到了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局限,不能把貨物賣到國際市場,發揮不出應有的經濟效應。”陳振聲說,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重慶作爲南向通道的中心,還能更好的將南部地區的貨物北上。不止是中國南部地區,還包括東盟十國的不同貨物以後都可以聚集在新加坡,先通過水路直達欽州港,再通過鐵路北上轉運到重慶,再在重慶聚集後,發向中國的西部地區,並通往歐州腹地。
陳振聲還透露,目前新加坡正在南甯建設綜合物流産業園,而且他認爲這還不夠,“在重慶果園港或者團結村,我們也需要建設新的物流中心,來配合南向通道多式聯運效率的提升。”
此外,他還談到,目前新加坡樟宜機場已經與重慶的江北機場在後勤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最後,他還向中國西部、西南部的朋友發出邀請,“到新加坡來學習,互相交流,通過這種平台,雙方共同碰撞並生成更多的新理念、新東西。”
上遊新聞記者 楊野 新加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