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宣布,先前在新加坡海域發現的兩艘沉船近日完成打撈工作,一共發現約9噸14及18世紀的珍貴文物,當中包括初步認爲是獨一無二的元代青花瓷瓶,而當局在第一艘船上發現的元代瓷器數量,更是有文獻記載以來,所有沉船中最多的一艘。這些被打撈上來的文物,正由新加坡文物局及考古團隊進行修複和清理工作,預計在年底前完成修複並向公衆展示。
打撈上來的元代青花瓷瓶擁有細長的瓶頸、瓶身呈球形、瓶腳呈喇叭狀。新加坡文物局表示,這種形狀的元代青花瓷瓶是世上首次有記錄,而在同一艘沉船上,還找到元代牡丹蓮花紋的青花瓷碗和瓷碟碎片,以及不少龍泉青瓷。考古團隊根據在這艘沉船上發現的中國瓷器,推算其曆史可追溯至14世紀元朝時代。
這些珍貴文物在新加坡白礁西北,約100米海域的海底沉睡多年,直到2015年一些潛水員意外發現多塊陶瓷板,沉船及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當局隨後委托了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的考古團隊,對沉船進行勘察及打撈工作,期間在白礁以東約300米發現第二艘沉船。第二艘沉船除了瓷器,還有很多18世紀的工藝品,包括佛像、鴨、情侶等樣式,另外還有多種銅合金及玻璃制品。
第二艘沉船配備四個船錨及九座大炮,考古團隊以此推斷沉船大約處于18至19世紀,因爲這類大炮一般安裝在18至19世紀初,東印度公司雇用的商船上,用于發信號及防禦襲擊,因此新加坡國家文物局表示,這艘船極有可能就是在1796年從印度駛回中國途中沉沒的一艘印度制商船,這艘船上大部分的中國貨,原先的目的地都是英國,可見當時的新加坡在中國與英國在貿易上的位置。
過去新加坡鮮有發現約14至17世紀、即被稱爲“淡馬錫”(Temasek)時期的文物。而這次在某些沉船內打撈到的物品與陸上考古遺址內發現的文物類似,顯示新加坡在1819年英國殖民者抵達前,已是一個貿易中心。而這次的發現相信將有助探索新加坡在該時期的曆史。
圖: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