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惠仁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08
英文書名:The Value Investor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Top Fund Managers
作者: Ronald Chan, Bruce C. N. Greenwald
出版社: Wiley, Year: 2012
《世界頂尖投資權威的告白:價值投資的真谛》爲資深投資者撰寫的有關價值投資的書籍。作者親身訪問了十二位全球著名的基金和基金經理,談到了他們的個人經曆、基金的曆史和現狀。
1、沃爾特•施洛斯 (Walter J. Schloss):低估值爲先
1934 年,施洛斯在華爾街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 跑單員。他曾師從價值投資開山鼻祖本傑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1946 年開始爲老師工作,直到 1955 年自立門戶,成立沃爾特 J. 施洛斯合夥人公司,簡稱 WJS。在近 50 年的投資生涯中,他爲 WJS 公司股東贏得了 20% 的年複合回報率。
施洛斯屬于典型的深度價值投資風格。他會先看企業的下行風險,具有安全邊際,確保不會虧損。
最開始他發掘net-net股。當公司股票的總市值低于公司的流動資産(如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並超出總負債時買進。在這種情況下,從理論上講你可以買進所有股票,將流動資産變現並清償債務,以得到公司所有權及若幹現金。但隨著時代發展,這種便宜股幾乎找不到了。
隨後,他開始找那些低于流動資産值的股票。慢慢也找不到了。
最後,他尋找那些價格低于淨資産的股票。
當這類股票也找不到時,他在2001年退休,結束公司業務。
2、歐文•卡恩(Irving Kahn):淨流動資産價值
歐文•卡恩(1906-2015),享年109歲。他工作年齡87年,從始至終從事投資理財事業,1978年創立卡恩兄弟公司(Kahn Brothers Group Inc),年化收益大約在11%左右,比標准普爾500領先大約3%左右。
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淨流動資産價值”概念的嚴格實踐者。他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格雷厄姆。他認爲自己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抵禦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
他的投資法則:
不要依賴近期的數據去預測未來的價格;
價格不斷被恐懼、希望及不可靠的估價影響,選擇價值較好的股票才能保障資本安全;
企業財務報表上的利潤隱藏了很多複雜因素:會計政策、管理層和大股東的人事問題等。
不要完全相信企業的季度盈利,應根據企業的利潤來源和資金運用兩方面來核實財務報告的准確性,謹記數字可以造假;
不用理會競爭帶來的風險,競爭者總會攻擊你選擇的企業業務;
3、托馬斯•卡恩(Thomas Graham Kahn):逆向價值投資
托馬斯•卡恩是歐文•卡恩的兒子,目前卡恩兄弟公司Kahn Brothers Group, Inc. 的總裁。他于 1964 年畢業于康奈爾大學,並于 1967 年獲得紐約大學商學院(後更名爲斯特恩商學院)的 MBA 學位。他在投資領域擁有四十多年的經驗,是特許金融分析師和紐約證券分析師協會的成員。
他的投資風格同樣是深度價值投資,喜歡投資一些被忽略的中小企業。他的風格偏逆向投資,喜歡墜落天使fallen angels:擁有良好市場地位,流動資産穩固,負債低,但是遇到一些暫時性的問題。同時企業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去解決這些暫時性問題。
投資案例:
連鎖超市THriftimart,因爲其持有的物業價值非常高;
Syms corp,折扣時尚品牌,擁有1.5億美元的地産項目,而其市值只是地産項目價值的一半;
Voxx international ,電子産品制造商和分銷商,2005年沒有按時發布財報收到退市通知,股價暴跌。而托馬斯•卡恩逆勢買入,因爲他發現這個問題是一次性的,公司運營並未受到影響。公司淨資産是12美元,股價是6美元,有足夠的安全邊際。
他認爲,價值投資本來就是一種逆向投資策略,因爲價值投資者總是購入不受矚目的冷門股,然後等待它最後變成熱門股。商學院大多教導學生發掘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但是衆人都在關注這些優質企業時,它的估值大多已經沒有什麽安全邊際可言。
爲了選出這些冷門股,他會查看近52周的低位股票。從這些不被市場看好的股票池中,對每家企業進行分析,看能否有轉機。
4、威廉•布朗(William H. Browne):長線持有優質企業
威廉•布朗自 1978 年以來一直在特威迪Tweedy Browne 工作。他是該公司投資委員會的高級顧問。此外,他還是海爾布倫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資中心執行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以及科爾蓋特大學的名譽理事。威廉•布朗擁有科爾蓋特大學的學士學位和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 MBA 學位。特威迪Tweedy Browne公司由 Forest Berwind “Bill” Tweedy 于 1920 年創立,他最初專注于小公司的所謂“稀有交易”股票,這些小公司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量都低于大公司的股票。
經過數十年的獨自工作,1945 年霍華德·布朗和喬·賴利加入了特威迪。沃爾特·施洛斯與特威迪有著密切的友誼,兩人分享了投資理論和業務推薦,但施洛斯從未在布朗特威迪正式工作。特威迪于 1957 年退休,霍華德布朗成爲公司總裁。1997 年,Browne 被控股公司 Affiliated Managers Group以 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Tweedy, Browne Company, LLC(“Tweedy, Browne”)是本傑明·格雷厄姆開創的價值導向投資方法的實踐者。該公司尋求以低于其內在價值的價格投資于交易的公司,同時強調以個股選擇爲基礎的長期、低周轉率策略。
特威迪布朗的投資紀律強調在尋求令人滿意的回報率的同時保本。該公司利用一個分析師團隊,使用市盈率和市淨率等基本財務標准,篩選包含 20000 多家國內外公司的財務數據庫。一旦使用此篩選過程確定了某些股票,就會進行深入的、自下而上的投資研究。
威廉•布朗並非原教旨的格雷厄姆風格,而是有所進化。他會評估企業的發展前景,考慮企業無形資産的價值,如藥物專利權、品牌等。買入一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優質企業,然後長期持有,隨著時間推移,企業的收益會自動創造複利。
他創造了一套企業分析程序:PUCCI,pricing價格 ,units資産,costs成本,competition競爭力,insider ownership管理層持股。
投資案例:
拉丁美洲的裝瓶商panamco,在拉丁美洲市場定位獨特,具有良好的增長潛力和競爭力,企業估值合理;
新加坡啤酒制造商 Fraser & Neave;以新加坡元計,其賬面價值超過每股 8 美元,但交易價格不到 5 美元,威廉布朗認爲其內在價值高達 9 美元。
荷蘭造紙公司 Crown Van Gelder ;
5、吉恩•馬裏•艾維拉德(Jean-Marie Eveillard):格雷厄姆與巴菲特投資方法的融合
艾維拉德1940年出生于法國,從1979年起,他開始正式成爲基金經理,他管理的這只産品就是後來著名的First Eagle全球基金,隨後,他又管理了First Eagle家族的多只基金。在他管理First Eagle全球基金的30年裏,僅有兩年沒有獲得正收益,年均回報率爲13.8%。First Eagle家族所有的基金産品踐行了最傳統的投資方法:通過實地拜訪調研公司獲得第一手資料,經過分析買入那些內在價值和長期發展潛力大于自身市場風險的證券。
艾維拉德認爲格雷厄姆的方法所需的時間更少,涉及的判斷也更少,但同時長期來看收益也不如巴菲特的方法。巴菲特的方法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的定性判斷。然而,巴菲特方法的最大優勢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能夠無限期地複合回報,從而創造了無限的上升潛力。
最好的投資是以符合格雷厄姆估值標准的價格去買一個符合巴菲特好生意標准的公司股票。剛開始做價值投資的時候比較適合用格雷厄姆的方法,但是隨著經驗的累計與能力圈的建立,巴菲特的方法會獲得越來越高的收益率。
6、弗朗西斯科•加西亞•柏拉瑪(Francisco García Paramés):西班牙股神
柏拉瑪1993年開始管理bestinfond基金,主要投資西班牙本土股票。從1989年到2014年25年的投資業績是30倍,管理的資金資産規模最高達到65億歐元。 著作有《長期投資》( Investing for the Long Term)。
他的投資理念主要是向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學習。
在評估企業競爭優勢方面,柏拉瑪會確定某家企業能否在未來十年繼續屹立于市場,它的運營模式能否經曆頻繁變革。符合這兩個標准後,他會發掘企業的獨特優勢:是否具有強大的定價能力?能否防範競爭對手進入?
觀察企業質地,他喜歡用資本運用回報率指標ROCE,衡量企業如何有效應用資本。但是這個指標並沒有一個理想的標准數值,而是會隨季度和年度而波動。他一般會選擇穩定在20%左右的企業。
估值方面,他喜歡使用自由現金流比率,計算企業可分配給股東的現金流,尋找自由現金流比率低于11-12的優質企業,目標價格是15倍市現率。假設某企業質量很好,可以定爲17倍。如果企業業績具有周期性,會低于13倍。
7、安東尼•納特(Anthony Nutt):持股收息
納特出生于 1953 年,離開學校後在國防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作期間,他在開放大學 (OU) 攻讀兼職學位。他于 1983 年畢業(後來成爲 OU 商學院的主要捐助者),然後在股票經紀人 Foster & Braithwaite 找到了一份工作。1986 年,當他獲得 TSB 的通用單位信托的控制權時,他迎來了重大突破。他于 1989 年進入 Flem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然後于 1996 年進入Jupiter,直到 2013 年辭去管理職位。他正式退休2014 年。
納特的兩個主要基金是他從 2000 年年中到 2012 年底經營的木星收入信托基金 (JIT) 和從 1996 年到 2013 年年中經營的木星高收入基金 (JHIF)。在他的任期內,JIT 的回報率爲 94.18%(每年 5.45%);他在 JHIF 的掌管時期更加成功,每年 9.77%。
納特認爲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並且非常不願意將資金投入那些以高估值交易的公司。同時,他希望它們足夠強大,以支付長期增長的良好紅利。他主要關注的是個別公司的基本面,但他也將重點放在具有特殊價值的領域。
投資案例:SABMiller、 Admiral、石油公司BP、Shell、礦業公司Antofagasta 、Yell 、 Johnston 的
8、馬克•莫比烏斯(Mark Mobius):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馬克·莫比烏斯在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公司工作了 30 多年,最近擔任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的執行主席,在 2018 年 5 月成立 Mobius Capital Partners LLP。他從事新興市場投資和研究已有30年經驗,被《晨星》、《錢》和《紐約時報》多次列爲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著有《Passport to Profits: Why the Next Investment Windfalls Will Be Found Abroad and How to Grab Your Share》
十五條投資法則:
法則一:當每個人都想進場時,就是出場時點;當每個人都急著出場時,就是進場時點。
法則二:你最好的保護就是分散投資。投資應該是無國界的,只要是具有獲利潛力的公司,不論該公司在哪一國家,都應該列入您的投資組合當中,如此才能夠達到分散單一股票或是單一國家的景氣循環風險,分散投資體質佳的股票,便是您最好的保護。
法則三:如果您想參與全球經濟最快速地區的獲利成長,就必須投資新興國家。爲何要投資新興國家股市?答案就是成長。舉例來說,中國大陸、印度與馬來西亞三個新興國家在過去十年當中,全體經濟規模成長118%,而英國、美國與日本這三個國家加總的經濟規模,在過去十年只有成長58%。
法則四:經營團隊的素質,是選股投資的最高標准。這就是爲何馬克一年365天當中有250天是往返世界各國的路途上,拜訪上市公司,會面各公司經營團隊的原因。馬克認爲,人的因素-經營團隊的素質,決定了該上市公司未來成長獲利空間,而在分析經營團隊時,深入的拜訪,了解經營團隊的經營理念、營運目標、甚至于人格特質,以及各産業的挑戰,是幾項重要的觀察因素。
法則五:用FELT選擇股票或股市投資。所謂FELT就是-Fair、Efficient、Liquid、Transparent。凡投資任何股票投資任何股票或股市之前,都應該審視-股價是否合理(Fair),股市是否是有效率交易 (Efficient),此股票是否具有流動性(Liquid),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透明(Transparent)。
法則六:所謂“危機(Crisis)”,就是人們開始覺醒的理由。舉例:由于泰珠貶值引爆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泰國政府開始進行金融法規的改革,人民擔憂未來的生活,也開始更努力工作、存更多錢,這可看出,當大環境安然無事時,人民容易懶散;而當環境艱困時,才是促使人民向前邁進的動力,因此,當金融風暴發生時,正是這些國家開始瘦身、鍛煉肌肉的時候,也就是開始出現投資機會的時候。
法則七:下跌的市場終究會回升,如果你有耐心,就不需要恐慌。承擔風險能提供回報。雖然香港是有名的波動性大的股市,市場消息的風吹草動都可能造成雲霄飛車式的股市波動,但是三十年來的經驗,馬克發現如果能將投資眼光放長,通常能有不錯的回報。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的一年間,香港恒生指數大跌55%,但是從1998年9月低點以來的近一年,恒生指數大漲了85%,這也說明了那些能看到隧道終點的亮光的人,終究可以得到回報。
法則八:有時候你必須表現比大盤差,未來才能擊敗大盤。1993年亞洲股市最熱門時,泰國股市市值曾達1330億美元,而在1998年初時卻跌了只剩220億美元,從短線來看,大盤還有下跌空間,似乎應該趕快賣了持股離場,但是當馬克·墨比爾斯仔細選股時,發現當中有不少股票體質並不壞,此時正是借著價格被低估、便宜買進,來增加部位的時機,而當投資標的的股價繼續被低估、股價繼續下跌,馬克·墨比爾斯還會再持續加碼,因此基金表現從短期來看會落後那些握有許多現金的基金,但是當市場開始觸底反彈,基金表現將在績優股帶領下超越大盤。
法則九:以資産淨值(NAV)判斷是否值得投資。在考量一個投資標的是否值得投資時,可以用該投資標的之總資産價值減去總負債所得的淨值,除以發行在外的股數;如果此一數值高于當前股價,則表示該投資標的低估(undervalued),股價具有上揚潛力,是一值得考慮之標的物;反之則否。
法則十:先了解一國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否則不盲目投資。此一原則尤其適用于新興國家股市,因爲新興國家的股市大多僅具歐美成熟國家股市的雛形,法令規章不完全且遊戲規則多變,對于資訊掌握不足的投資人而言,有如進入一弱肉強食的野蠻社會中。因此,想要掌握新興市場高爆發潛力的一般投資人,應選擇具有充分資訊,專家代爲操作管理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
法則十一:一個國家的總體面常常與個別公司的未來成長性互相矛盾。以俄羅斯爲例,該國的總體經濟面相當惡劣,如高通膨率、高失業率等,以此來看,並非一適合的投資國家;但該國從社會主義體制轉型爲資本主義體制的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的高獲利契機,如國營企業的私有化,使得相關投資標的具有高度成長潛力。在此情勢下,透過“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才能掌握獲利契機。
法則十二:選擇投資標的時,如果只靠技術分析等的投資方法往往會誤判情勢,必須輔以實際的現場調查。雖然投資國際化,可以尋找更多更佳的獲利機會,也可以分散投資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但外國市場,尤其是政經情勢不穩定的新興國家,情勢可能瞬息萬變,如果只靠技術分析等的投資方法可能無法掌握全盤局勢,必須透過實際的調查訪問才能迅速因應變局。因此,投資據點遍布全球重要金融市場的國際性投資集團才能有效掌握全球金融情勢的脈動。
法則十三:如果全世界的股市皆因爲一個國家的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hold)改爲買進(buy)。1998年初的巴西裏拉危機等于是爲投資人開啓的一扇投資的大門,亞洲金融風暴使市場如同驚弓之鳥,輕易地就將拉丁美洲與身陷風暴的亞洲劃上等號,殊不知此乃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因應金融變動的效率也截然不同,盡管在分類上,拉丁美洲與東盟皆爲新興國家,然而同樣的歸類並不表示拉丁美洲一定也會重現亞洲股彙市全盤皆墨的景象。的確,低經常帳余額與高貿易赤字,使巴西裏拉至少高估30%,不過馬克·墨比爾斯將貨幣貶值視爲一項絕佳的投資機會,因爲盡管放任貨幣貶值有失國格,但貨幣貶值卻可帶動出口,而盡管短期間對于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但是之後的跌深反彈力道勢必也是前所未有。
法則十四:政治不確定性是進入一個市場的通行標志,不確定性會壓抑股價,但如果你相信你的基本分析,不確定性反而是你買進原本可能價格過高的大型藍籌股的好機會。政治因素難以量化,對于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難以預測,政治風險高的地方,股市波動幅度也較大,不過在馬克眼中,政治風險也是投資機會,正因爲政治因素的存在使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在政治變動環境下,無法反映其真正價值,但根據“價值投資”的原理,股價終將反映企業價值,在許多政治面存在變數的地方。
法則十五:一旦當不確定成爲確定,任何人皆可預測事件的後果時,先前的風險升水(risk premium)便會如輕煙一般立刻消失。不確定性夾帶高風險,但高風險也意謂高報酬,在開發中國家的投資當中,不確定性意味著機會,若能奠基于紮實的基本面分析,當股價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反而是逢低承接優質公司的好機會。相反地,當不確定消息消失,市場參與者可以預測未來的結果時,股價便已不再那麽吸引人,此時進場的成本便已墊高。
9、丁玉龍(Teng Ngiek Lian)
丁玉龍是新加坡基金達傑資金管理有限公司Target Asset Management Pte., Ltd(TAM)董事長。TAM爲1996年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的一家優質基金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丁玉龍曾于摩根建富投資管理公司、UBS資産管理公司等擔任高級管理層,在業界擁有40余年的豐富經驗,投資眼光獨到。
TAM的投資策略嚴謹穩健,相當注重企業的內在價值,並會從業務、管理層、財務狀況及估值、風險回報率及流動性五方面全面考量公司的表現,務求投資于運營良好、資本結構合理、管理具科學規範且富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與公司。基金貫徹其”心細膽大”的理念,目前只集中投資約30只股票。資料顯示,香港著名資産管理公司惠理集團(Value Partner)亦持有其7.5%股權。
投資案例:金天醫藥集團(02211.HK)(現在的大健康國際(HK:02211))
從金天醫藥集團的投資來看,達傑資金管理投資水平不怎麽樣。
10、安倍修平(Shuhei Abe)
安倍修平,日本最大對沖基金SPARX斯巴克斯集團創始人。SPARX名字的意思是策略STRATEGIC, 組合 Portifiolio,分析ANALYSIS, 研究Research,專業Expert。
安倍出生1954年日本北部劄幌的普通家庭,畢業于東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經濟學系,並取得了美國馬薩諸塞州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的工商管理學碩士(MBA)學位。安倍的家族生意受到日本石油危機沖擊而破産,1981年已經畢業的他,到野村證券打工,擔任了分析師,野村是日本最大的券商,市場曾經跻身全球十大市值,因爲安倍英語出色,而獲得去美國推銷日本股票的機會。
1985年,他成立了安倍資本研究公司(Abe Capital Research, Inc.),在這期間,他曾爲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進行日本證券的投資,同時也負責爲瑞士信貸管理遠東資産組合。安倍修平于1989年成立Sparx資産管理公司(SPARX Asset Management Co。, Ltd.),時值日本經濟泡沫破滅。而在隨後的23年時間裏,雖然日本經濟發展停滯,但安倍修平卻在不穩定的日本股票市場中以智取勝。
在成立的最初幾年,安培修平因投資于那些小型的日本上市公司而被外界關注。他的公司成立的第一只基金——Sparx小型股票基金(The Sparx Japan Small-Cap Equity Fund)一直表現突出。從1997年開始,他開始采取多空策略進行投資。隨著日本2000年通過立法允許對沖基金在日本正式開展業務,國際投資人開始願意配置迅速發展的日本對沖基金,Sparx的業務迎來極大發展。
2002年3月,安倍修平成立了日本股票多空策略基金(The Sparx Japan Stocks Long Short Fund),截至2007年底,該基金獲得了72%的回報,高于同期日經指數的48%的漲幅。2007年,該公司的資産管理規模達到了150億美元,成爲當時亞洲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安倍修平造成重創。Sparx集團當年損失233億日元,2009財政年度勉強賺得3.98億日元淨利潤之後,就再也沒有賺錢。
投資案例:衛浴設備生産商東陶公司(ToTo)、日本老字號相機公司賓得(Pentax)
11、葉維義(V-Nee Yeh)
葉維義出生于1959年,現職:惠理集團非執行名譽主席經曆: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港交所理事會成員學曆: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學院畢業。他與謝清海共同創辦惠理集團 ,亞洲最大獨立資産管理公司。
兩人一開始便以實地走訪企業、專門研究中小型股爲號召,每年訪談上市櫃公司次數多達二千五百次,透過密集拜訪、研究所提出的投資見解、選股方向,有別于當年股市的主流思惟,可說是開風氣之先。
惠理于1993年在香港成立,開業時所管理的基金只有300萬美元,增至現時的23億美元,基金的規模和影響力可媲美跨國集團。惠理旗艦基金A Fund屢次獲選爲最佳大中華股票基金,其表現一直跑贏恒生指數和同類型基金。
12、謝清海(Cheah Cheng Hye)
謝清海認爲證券公司只重視藍籌股,而藍籌股的一舉一動是人所共知的資訊,投資者難以在藍籌股上賺取可觀的利潤。與之相反,大量中小型上市公司因估值偏低,容易被投資者忽視,證券公司亦不願意派分析員研究,其實當中不少公司都很具有投資價值。
謝清海鼓勵基金經理避開藍籌股,轉爲購入被人忽視的低價股,作長線投資。這個理論帶出兩個問題——低價股交投清淡,流通量不多,即使有客戶想要大手筆買入,經紀人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購入客戶要求的數量,只能眼巴巴地見財化水。此外,長線投資意味著基金經理不能爲證券公司創造傭金收入。不管謝清海的理論能否爲投資者帶來利潤,對于依賴傭金收入而生存的證券公司而言,他的理論是“倒米”。于是,他和葉維義組建惠理公司,按照自己的投資理念進行投資。
當時價值投資的觀念在香港並不流行,每當股市氣氛熾熱,股民便爭相購入“消息股”。惠理講求投資紀律(Investing Through Discipline是公司格言,它無處不在,在卡片上亦可見到),拒絕隨波逐流,堅持要做足功課,由下而上地選股,集中投資被低估的二三線股,不沾手“人所共知”的藍籌股,所以惠理創業初期只吸引了少數志同道合的海外投資者。
1993年至1997年,惠理連續4年皆有出色的表現,基金規模穩步增加至2億美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惠理遇上第一個考驗,當時亞洲區股市崩盤,投資者急于把資金調離亞洲區,受到基金表現差和客戶贖回的雙重打擊,這一年,惠理管理的基金從2億美元跌至1.3億美元。
2000年網絡股泡沫爆破,惠理沒有受到影響,從2000年至2002年,A Fund上升了八成,恒生指數則下跌了五成。2002年中國向內地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帶動B股全線急升,惠理因持有B股而受惠,大勝一仗。投資中國B股的確需要勇氣,因爲內地上市公司質地參差不齊,企業透明度較低,詳盡和可靠的分析報告欠奉,惠理須靠自己的投資團隊去進行研究分析,而這股勇氣正是來自價值投資的信念。惠理經過中國B股一役後名聲大振,香港投資者也開始購買惠理基金。從1993年至2000年,惠理管理的基金從300萬美元增至2億美元;2000年至2004年,又從2億美元急增至23億美元。4年內升幅超過10倍。
除了嚴守紀律,尋找“五角買一元”的機會之外,惠理的另一成功之處是人棄我取,以低價購入被人忽視的優質低價股,然後長期持有。當惠理的規模像一艘快艇的時候,能在股海上左穿右插,發揮其靈活性,自然較容易突顯其表現。但當惠理的規模發展成一艘郵輪的時候,它必須不停地尋找人棄我取的機會、不停地有卓越的表現,才能爲基金産生正面效應。
惠理目前面對的困難是,究竟市場上有沒有源源不絕的人棄我取的機會?除此之外,由于惠理聲譽日隆,投資者不論大小爭相跟風,把低價股的價格不斷推高,成功發掘優質低價股的比率自然漸漸下降。基金的規模愈大,制造上佳業績所面臨的壓力也愈大。惠理近年轉向其他亞洲地區發展。
特別說明:文章中的數據和資料來自于公司財報、券商研報、行業報告、企業官網、公衆號、百度百科等公開資料,本人力求報告文章的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本人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