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最新年度富豪榜上,號稱“新加坡地王”、 掌控房地産公司遠東機構和香港信和集團的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連續八年蟬聯新加坡首富,他們的身家爲94億美元。
自第一代創始人黃廷芳于2010年去世後,家族企業就由黃氏兩兄弟分別執掌,在傳承方面曾一度引發外界的質疑。如今,黃廷方孫女、黃志祥的長女黃敏華等家族第三代成員,已被推到了台前,續寫著首富家族“富過三代”的傳奇故事。
一個下南洋賣醬油的如何成爲新加坡首富?
“一帶一路”上,素有中國猶太人、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海外莆商(福建莆田商人),是一支商界勁旅,有廣泛的國內和國際影響力。
作爲閩商三大分支之一的莆商,其從商人數之多、商業資本之雄厚、經商範圍之廣泛、運營能力之強,一直都爲世人所熟知、所矚目。其中,代表人物就有新加坡首富黃廷方家族、印尼力寶集團李文正家族、印尼紙漿大王陳江和家族等(香港首富李嘉誠、日本首富孫正義都曾自稱是“莆田系”後人)。
黃廷方,是“一帶一路”上來自中國的移民富豪,1929年7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江口鎮。4歲那年,因迫于生計隨大人背離故土,淒淒惶惶地從廈門乘船“下南洋”。
黃父早年經營糧油雜貨店生意,有十一個孩子,黃廷方爲家中長子。上世紀40年代後期,黃廷方逐漸接管父親的雜貨店,經營醬油積累了一些財富。
素有雄心壯志的黃廷方,發現雜貨店規模小,難酬其志。“有土斯有財”是華人根深蒂固的財富觀(美國哈佛大學長期實證研究發現,長期擁有房産是最好的理財鐵律之一),50年代開始,黃廷方就將日常積聚的貨幣資本,逐漸轉化爲土地資本。
大舉進軍房地産,成了黃廷方事業的轉折點,短短幾年間,一口氣買下烏節路大批地皮,後來相繼建起遠東購物中心、遠東商業中心、烏節商業中心等多幢商廈,被譽爲“烏節地王”。
新加坡遠東機構開發的地産項目
1960年,在地産市場順利立足的黃廷方,在新加坡創設了遠東機構,開始大展宏圖。這是一家東南亞最大的私人房地産開發商,新加坡每6間私人住宅中,就有一間由遠東機構興建。如今的遠東機構旗下,擁有超過180家私人公司及3家上市公司(遠東烏節、楊協成有限公司和遠東酒店信托),已發展成涵蓋住宅、酒店、零售、商務、醫療和工業領的多元化企業。
1970年初,新加坡政府抑制過熱的房地産市場影響,市場陷入低迷,黃廷方受到影響,轉而將目標瞄向了香港。1972年,他創辦了香港信和集團,並于同年7月在港上市。目前,信和集團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和尖沙咀置業、信和置業、信和酒店等上市公司。因黃廷芳一直活躍于香港土地拍賣會,並曾多次以高價投得土地,因此在香港地産界有“超級大好友”之稱。
2010年2月2日,黃廷方去世,享壽81歲。2007年起至今,黃廷方家族連續蟬聯新加坡首富。
家風,傳承路上不滅的心燈
對于黃廷方家族的成功,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
1、做事持之以恒,一旦看准的事,就大膽出擊。
一個企業的成功,更多的需要是專注、堅持;很重要的共通點,就是抓住時機。
1960年後,改行進入房地産業的黃廷方,遭遇了一次市場的“倒春寒”。當時的新加坡房地産慘淡,史稱“房地慘”, 許多開發商破産。在華登嶺一帶,下雨就淹水,房子賣不出去;別人唉聲歎氣,黃廷方卻覺得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于是抓緊時機低價買下地皮建洋房,後來市場回暖,再以誘人價格出售,賺足了大大一桶金。
1985年後,新加坡的地産又經曆一次蕭條期,在業內充滿疑慮和不安時,數年之內,遠東機構天天刊登“征購土地”的廣告,令很多人不解。事實證明,黃廷方是富有卓識遠見的,幾年之後,地價狂升,購進價與現時價相差數倍,尤其是建樓後再出售,獲利更豐厚。有人總結,黃廷方的經商之道,就是“快半拍商業法則”, 人棄我取。
2、勤勞、刻苦、樸實、節儉、低調。
勤奮是所有成功者DNA,跟隨了黃廷方15年的秘書常說,黃老板的口頭禅,就是“能者多勞”。受此影響,黃廷方的長子黃志祥也一再說:
如果一個人要保持在事業的巅峰上,那便不是個朝九晚五的遊戲,而是朝五晚九。
多年蟬聯新加坡首富,富甲一方,黃廷方生活卻異常簡樸,他常約老友一起吃地瓜粥。華登嶺那棟新加坡老宅,一住就是30多年;在香港的房子,是一座樓齡達40年的兩層洋房,幾乎沒有什麽景觀布置,許多老物件也是20多年不換。
生前,黃廷方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特別是不喜歡拍照。
他風趣幽默地說——
我是普通人,常工作到深夜,也會上街頭吃兩新元的面。如果照片見報,人家知道我是誰,曉得我有錢,我若被綁架、被殺害,公司就會垮掉,那我的家人該怎麽辦?我有我的顧慮。
真是“子承父業”,在香港的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也與他父親一樣低調。
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
富貴之後的黃廷芳,很少主動與人打交道,辦公室采用的是暗玻璃牆,大門常閉。他交代公司職員,即使迎面相遇,也不要跟他打招呼或問好。
他曾接受一家媒體訪問,由于害怕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一看攝影記者在旁邊拍照,保镖突然把相機搶過來,要求不得刊登照片,否則采取法律行動。
黃廷芳去世後至今,黃氏家族一直保持著神秘。黃志達與黃志祥遵從父囑,低調而謹慎,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尤其是創始人謹小慎微的風格,至今仍牢牢刻在家族企業遠東、信和身上。他們一貫的做法,就是企業內部人員不能透露任何關于黃氏家族的信息。
次子黃志達,受過美國教育,但他卻說,父親是非常嚴格的導師。在他年輕的時候,黃廷方常常教導他:
“嚴愛”( toughlove)的話,即使會使你傷心難過,還是必須點醒你,因爲只有我才會那麽做。由于你高高在上,大家只會對你說奉承的話,“忠言逆耳”啊!
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受益匪淺。在接管新加坡遠東機構的業務後,黃志達一直都盡量采取開明的領導方式,鼓勵下屬發表意見和看法,同時積極向他們溝通集團的發展願景和理念。
3、傳承早規劃,早布置交班大計。
晚年的黃廷方子孫滿堂,有兩個兒子,六個女兒。黃氏家族在傳承上,采用的還是當今海外華商企業中很流行的“子承父業”方式,但在分配過程中,並非簡單的“均分模式”,而是“分塊(地域板塊)不分家”。
“不分家”模式,已是海外及台灣等地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的常態模式,因它能規避企業所有權的“碎片化”,故而被許多家族企業作爲走出“富不過三代”魔咒的優選路徑。
黃廷芳家族的家庭很傳統,從小就調教孩子如何接管家族生意,特別是培養後代的商業嗅覺與決策力。內地改革開放後不久,深圳舉行了首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黃廷芳就把兩個兒子叫上,一起出現在交易現場,觀摩競拍。
老二黃志達曾買過一輛豪華跑車,當他高高興興開回家時,黃廷芳劈頭蓋臉就狠狠訓了一頓:要做本分生意人,不出花花公子!沒辦法,黃志達只好把車退掉。
黃廷芳2010年去世,事出突然,黃家二代兩兄弟還是遵從父親生前既定安排,“按部就班”地運作家族企業,告別“黃廷芳時代”後,並未出現外界擔憂的分家爭産等傳承問題。
長子黃志祥,1952年出生,從英國知名學府學成歸來後,22歲的他,就被父親帶著一起進軍香港市場。1975年的香港,英資集團和華資集團在地産市場上激烈角逐,爲了買下香港九龍尖沙咀及中環地皮,他們與馬來西亞糖王大亨郭鶴年等強強聯手,合作競投。
香港一役,獲利頗豐,黃廷芳不久就把黃氏家族在香港的經營管理權,全權交給長子黃志祥,就是今天家族企業旗下的香港“信和系”版圖。90年代後,他又把黃氏家族在新加坡的經營管理權交給次子黃志達,也就是今天的遠東機構旗下産業板塊。
如今,香港信和和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分別是黃志祥、黃志達接班,家族第三代也走上台前,管理著旗下各大産業。早在2007年,香港信和已換上黃志祥及長子黃永光搭檔的“父子兵”,另一位黃家第三代、長女黃敏華,早于2005年就升任信和集團總經理。
信和集團總經理黃敏華(後排右4)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商家族,均有戀祖愛鄉的故土情結,根深蒂固,始終不渝。如今,黃氏家族旗下企業,早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進軍國內房地産市場,在深圳、廣州、廈門及上海等地,擁有衆多地産、酒店等開發項目。
家風,是傳承路上一盞不滅的心燈。在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承襲著創始人的風格——“低調賺錢”,這也是黃廷芳給這個首富家族企業種下的基因。在新加坡,無論是商業區,還是寫字樓,你幾乎很難碰見過“遠東機構”的標志,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上市,資金來源大多是自己的錢,以及很傳統地向銀行貸款。
直到2012年8月,遠東機構才嘗試推出了第一只地産基金,將酒店業務分拆注入遠東酒店信托,以7億新元(約36億元人民幣)的募資規模在新加坡IPO。這一事件引起市場強烈關注,香港首富李嘉誠聞訊也“依樣畫葫蘆”, 隨後決定分拆旗下的一只基金,以人民幣計價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方式在新加坡上市。
“一帶一路“上的家族企業”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