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氏水産商務網-當代水産雜志社獨家報道:
摘 要
當前羅非魚養殖過程中各種疾病層出不窮,嚴重危害羅非魚養殖業,給羅非魚養殖戶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打擊了羅非魚養殖戶的積極性。其實,養好羅非魚種苗是關鍵,一定要抓好苗種培育階段。優質、健康的苗種爲養殖戶成功養殖提供基礎保障。本文作者從事水産羅非魚苗種培育多年,將實踐工作中的關鍵技術點一一突破、總結。本文將從羅非魚的苗種階段培育、飼養管理、影響苗種階段成活率的因素等方面詳細探討,總結了一些苗種培育流程與關鍵技術要點。旨在給羅非魚苗種階段培養的養殖朋友提供一些參考。
羅非魚(Tilapia)屬鲈形目、麗魚科、羅非魚屬,屬熱帶魚類,廣泛分布于整個非洲大陸的淡水和沿海鹹淡水交接水域。具有食性廣、耐低氧、生長快、發病少、繁殖能力強等優點。目前羅非魚是國際上養殖最爲廣泛、可以進行高密度、集約化生産的熱帶魚類之一。197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將尼羅羅非魚稱爲:“有希望的養殖魚”,羅非魚産品價格均適中,受到各層次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因此成爲被向全世界推廣養殖的優質魚類,也是我國主導水産養殖品種之一。我國台灣省1946年由吳振輝、郭啓彰兩人由新加坡進入。中國是世界漁業生産大國,我國高度重視水産業的發展,使水産品産量高居世界首位,而羅非魚産量占據主要位置。
據統計,從1995年到2015年,中國羅非魚僅用了20年的時間,實現了産量從30萬噸到170萬噸的劇變。2009年我國羅非魚出口量爲25.9萬噸,比2008年增長了15.6%,居全國水産品出口量的第一位,出口總金額爲7.1億美元,占全國水産品出口額的6.6%,居第三位。近十年來,我國的羅非魚産業發展迅猛,産量以平均每年11.1%左右的速度遞增,我國已成爲世界上羅非魚生産的第一大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出口國。近幾年隨著養殖技術、加工工藝的提高,爲羅非魚大規模養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水産養殖業已成爲增加農民收入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
■ 羅非魚魚苗(余明海拍攝)
傳統羅非魚養殖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爲主,尤其是近幾年來羅非魚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羅非魚大規模、高密度養殖的發展,羅非魚發病、死亡率不斷上升,近兩年在華南地區大規模爆發的鏈球菌對養殖戶,甚至整個羅非魚行業造成嚴重打擊。抗生素被大量使用,藥物殘留嚴重威脅到食品的安全,而人們生活需求的是健康、綠色、環保食品,這就要求我們在高效養殖的同時要注重健康養殖,即高效健康養殖羅非魚。不但要追求羅非魚的經濟價值,更要可持續、生態化、綠色無公害養殖。羅非魚具有廣泛的國際和國內市場需求,羅非魚産業高效健康養殖關系到整個養殖行業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要使羅非魚養殖實現高效健康養殖,才能使我國羅非魚養殖更具美好的發展前景。
然而,羅非魚養殖成功的關鍵在于把好苗種關。苗種質量主要體現在苗種培育(標粗)階段,這直接關系到成魚養殖的成敗。因該階段苗種規格小,受天氣、環境、寄生蟲、營養等因素影響較大,很多養殖戶在該階段較難把握,往往造成,成魚養殖階段商品魚産量低,規格不整齊、經濟效益差。這就要求羅非魚苗種培育階段實行更加嚴格、仔細、用心的養殖。本文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將主要從苗種的培育方法,培育條件、影響因素等跟大家探討,旨在爲養殖戶獲得高品質的羅非魚苗種提供一些思路。
1
羅非魚苗種培育
1.1養殖條件的准備
1.1.1池塘條件
1.1.1.1池塘面積:羅非魚種苗培育的池塘,面積最好不宜過大。因面積大水域環境複雜,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面積大水量多,羅非魚水花遊動能力弱,攝食困難,容易攝食不均,導致種苗個體大小相差較大情況。一般來說,集中連片的種苗培育魚塘,每口5至10畝爲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是冬季越冬搭棚育苗,方便材料充分利用。
1.1.1.2池塘水深:水深爲前期水深60~70cm,後期1~1.5m。池塘不宜過深,以免光線透射不到,底層水溫過低,另外早期幼苗活動能力較弱,水體太深水體壓力較大,不利于幼苗活動、覓食。緩慢加注新水有利于水體浮遊生物的生長,增加魚苗天然餌料形成。
1.1.1.3池塘底質與環境: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其次是粘土,砂土次之。壤土保水力強,水中營養物質不易流失,土壤中營養鹽分也易溶解,有利于浮遊生物生長,增加魚苗天然餌料形成。多年養魚的魚塘汙泥過多應及時清除,一般保留池塘底泥厚度爲<20厘米最好,以保證水有一定肥度。魚塘周圍的雜草及障礙物應全部清除,以免減少光照、引起水蛇、老鼠、青蛙、野鳥等敵害和妨礙操作。
1.1.1.4池塘水源:苗種培育階段,對水質要求較成魚高,優質江河水源、地下水、或者水庫水、山泉水是理想水源,一般不使用養殖用水,工業廢水。魚塘最好要排灌方便。因苗種培育魚塘密度大,投餌量多,蛋白較高,水質易惡化,尤其在春夏時節,容易大量藍藻爆發,水中溶氧低,易發生死魚現象,如能適時加注新水,改良水質,能有效緩解症狀。魚苗培育池塘,進排水系統要求嚴格,必須設置隔水雙層密網,因擔心進水系統加注新水時夾帶野雜魚類,排水時魚苗喜歡頂水外逃。
1.1.2池塘設備
苗種培育階段,對溶氧要求較高,電力設施應當配備到位,增氧設施必不可少,每口池塘應配備1台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或者帆船式耙水機一台,集中高密度培育池應當配備底部增氧曝氣管。魚苗培育池塘一般不建議使用飼料投料機,飼餵操作應當全池進行,以免個體規格相差過大。
1.2放苗前的准備工作
1.2.1清塘、池塘平整准備
清塘即清除池塘野雜魚類、敵害生物,爲種苗培育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地環境。整塘就是將池水排幹,清除池底和池邊雜草。必須先整塘,曝曬數日後,再用藥物清塘。清塘一般用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清塘。生石灰用量爲每畝50~100kg,一般要求加水溶化不待冷卻即時向池中均勻潑灑;然後加注新水維持10~20cm,茶粕每畝20~50kg用水浸泡一晝夜;漂白粉用量爲每立方米池水用20~30g,將漂白粉加水溶解後,立即全池潑灑。
1.2.2基肥施放、水質培育
魚苗下塘要求水體具有一定肥度,因肥水池塘水體藻類豐富、浮遊動物較多,水體緩沖能力強,有利于魚苗攝食天然餌料以及抗應激能力。一般施放有機肥同農家肥相配合。各類肥糞,包括禽畜糞便、綠肥、糖渣、醬豆渣等,施放前都應進行必要的除菌、消毒,並實施無害化處理。尤其是禽畜糞便,應當添加生石灰1~2%發酵腐熟,以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糞便影響水質;糖渣、醬豆渣含有大量的有機碎屑,既可肥水又可供魚類直接食用,效果好。施放原則仍然爲少量多次。
1.2.3池塘水體消毒、殺蟲工作
清塘、平塘工作後加注新水時間在3~5天以內一般不再進行水體消毒、殺蟲工作。如果時間加注新水時間超過7日,一般建議放苗前2~3天再次施放一次,苦參堿、敵百蟲等殺蟲藥物,避免寄生蟲對魚苗造成危害,尤其是3~5月華南地區梅雨季節寄生蟲容易大量爆發。
1.3魚苗下塘及其管理
1.3.1魚苗下塘及注意
魚苗下塘前24小時一般建議首先選用同類規格、同種魚苗試水,觀察魚塘水體是否存在消毒、殺蟲藥物殘留。如果試水魚類查過24小時仍然健康活潑則可以安排放苗。魚苗下塘一般選擇在氣溫穩定在20~24攝氏度以上,晴天上午進行。
1.3.2放養密度及其搭配
羅非魚種苗培育一般放養密度控制在每畝5~8萬尾之間,根據標粗規格要求不同放養密度也會做相應調整。2~3cm種苗每畝投放5~8萬尾,在20~25攝氏度水溫環境培育,投餵率控制在8~10%,經過30~35天標粗可達80~130尾/斤規格。一般苗種培育池塘不再搭配鲢鳙魚類以及其他魚類。
1.3.3種苗飼養管理
飼料投餵分爲:幹法投餵和濕法投餵。幹法投餵即:直接使用高檔全價配合和飼料粉料,如:鳗魚料、甲魚料、長吻鮠料等,人工全池下塘幹撒。濕法投料,需要設置飼餵投料台,一般使用不鏽鋼盤碟用竹竿或者鋼絲固定在離水面10~15cm深度處,將全價配合飼料添加適當水分,制備成面團狀態,分爲每團50~100克狀態放置于投料台,讓魚苗自由攝食。
1.3.4 種苗培育“四定”原則
四定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
1.3.4.1定時:種苗培育飼料投餵是關鍵,嚴格按照固定時間投餵有利于魚類盡快形成攝食習慣,便于魚群集中等候。要求少量多餐,一般推薦投餵次數每日不低于4餐。即:早上8:00~9:00;中午13:00~14:00;下午16:00~17:00;晚上20:00~21:00各一餐。苗種各階段的投飼量可參考表1
表1 羅非魚苗種投餵配合飼料參考表 投飼量:(kg/萬尾•日)
(點開可看大圖)
1.3.4.2定質:指飼料要求營養、安全、新鮮,苗種培育階段對營養需要較高,安全、營養、新鮮的飼料攝入對苗種成活率以及生長速度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世界許多國家對羅非魚的營養需要及其配合飼料,都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各自生産羅非魚飼料。羅非魚和其它養殖魚類一樣,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要不同。如0.3~0.8g重的尼羅羅非魚魚種,最適蛋白質爲35%~40%,體重50g以上的幼魚,爲20%~25%。
聯合國糧農組織1987年推薦了羅非魚主要營養指標參考(表2)
表2羅非魚主要營養指標
生長階段 (g/尾) |
粗蛋白 (%) |
粗脂肪 (%) |
粗纖維 (%) |
糖 類 (%) |
賴氨酸 (%) |
蛋氨酸 (%) |
<0.5 |
50 |
10 |
8 |
25 |
4.1 |
1.7 |
0.5~3.5 |
35 |
8 |
8~10 |
25 |
4.1 |
1.7 |
>3.5 |
30 |
6 |
8~10 |
25 |
4.1 |
1.7 |
1.3.4.3定點:就是在固定的位置投餌。一般選向陽、水深適當的地方,定位投餌,易掌握魚的食量。羅非魚種苗培育階段無論采用幹法投餵,還是濕法投餵都必須全塘投食以保證所有魚苗就近攝食,盡量不讓個體規格相差太大。
1.3.4.4定量:並非指每日固定投餵數量,而是指每日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魚類大小、水體肥瘦度來確定當日飼料投餵量,苗種培育階段一般按照魚類總體體重8~10%投餵,天氣悶熱、陰雨、水質較肥可以適當減少投餵甚至停餵1~2餐。
1.4苗種轉塘、運輸前的准備
1.4.1、苗種培育日常管理。育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須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日常管理要求每日巡堂3次以上,即:早上6:00~7:00;中午14:00~15:00;晚上20:00~21:00,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檢查早上是否浮頭,中午檢查魚苗活動、攝食情況,晚上檢查水質、天氣、水溫、進排水系統;勤撈蛙卵,消滅有害昆蟲及幼蟲;勤除池塘邊雜草,避免鼠、蛇、鳥藏身;勤做養殖日志,及時查漏補缺。
1.4.2分級標粗及其操作。 根據魚苗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的特點,一般將苗種培育池塘分爲3級。第一級水花至7朝魚苗(即:魚苗體長:0.5~2cm);第二級7朝~9朝魚苗(即:魚苗體長:2~4cm);第三級9朝~~12朝魚苗(即:魚苗體長:4~8公分)
1.4.3拉網鍛煉以及分篩過塘。
1.4.3.1拉網鍛煉的意義: 魚苗經過16~18d的養殖,體長增長3~5倍,體重增加幾十倍,要求活動的範圍更大,同時魚池水質和營養條件已經不能滿足魚種生長需要,因此必須分塘標粗。夏季水溫高、魚種新陳代謝強,活動劇烈,體質較弱,抗應激能力也比較差,如果不提前鍛煉很容易造成大規模死亡。一般采用尼龍密網全池拉網,密集魚苗,分塘或者長途運輸前反複1~2次,大規格魚種、過冬魚苗要求拉網鍛煉2~3次。
1.4.3.2拉網鍛煉的作用:魚苗經過1~2次拉網鍛煉後,首先可以促使魚體種水分含量降低,肌肉變得結實,體質健壯,經受住分塘操作和長途運輸的顛簸;其次,魚種在密集過程中,增加對缺氧能力的適應能力;再次,促進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和排除腸道內糞便,減少運輸途中魚體粘液和糞便對水體汙染,提高運輸成活率;同時,拉網鍛煉還可以除去敵害生物,統計標粗魚苗成活數量。
1.4.3.3魚種分篩過塘 魚苗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後會出現大小、規格不均的現象。分篩魚苗有利于後續養殖過程中魚體規格整齊,成活率提高。一般常見分篩規格爲:7朝(即:魚苗體長: 2cm左右),8朝(即:魚苗體長:3 cm左右),9朝(即:魚苗體長:4cm左右),10朝及以上(魚苗體長8cm以上)
1.4.3.4魚種長途運輸前准備 經過魚苗繁育場培育一段時間後,養殖戶需要將自己所需規格魚苗包裝運輸回池塘。長途運輸的種苗,需要選用已經拉網鍛煉後體質恢複健康的魚苗,在苗種長途運輸前一天提前拉網並根據客戶要求分篩不同規格,將按要求分篩的魚苗放入水質清新的專門打包池網箱種集中“吊水”一夜,方可裝運。吊水暫養時,必須保持溶氧充足,防治發生缺氧死魚。
1.4.3.5魚種打包運輸及計數 經過吊水後的魚苗,使用塑料專用魚苗袋充裝純氧帶水打包裝運輸。每袋魚苗袋裝放魚種重量同水體重量比例爲1:10,每袋魚苗袋水體體積同氣體體積比例爲1:4。40升規格魚苗袋,裝置0.5公斤魚苗,15升井水,運輸途中魚苗袋外氣溫不超過30攝氏度運輸時間可達24小時。魚苗計數方法一般采取直筒量杯、稱重計數等方法,首先用濾水膠篩將魚苗裝盛起來,然後再導入固定容積直筒杯中,或者導入固定重量帶水盆中稱重,之後隨即抽取1~2袋種苗取平均數計數。
欲知苗種培育階段,常見病害防治及注意事項,期待下一期內容!
作者 | 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 余明海
來源 | 當代水産-騰氏水産商務網
本文爲當代水産-騰氏水産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