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祥
美食博主徐志輝在舊書網淘食譜時,偶然發現一張志願軍烈士登記表和一張烈士照片,毅然花1500元錢買下。然後又奔波千裏,輾轉找到了烈士老家,親手將兩件烈士遺物交給烈士的親人。(7月21日《人民日報》)
《網購買到烈士遺物!他做了一個決定……》一文,看得無數網友淚目。這裏有雙重感動,一是71年前犧牲在著名的抗美援朝鐵原阻擊戰場的烈士田春山的遺物終于回到故裏;二是與烈士無親無故的年輕人徐志輝用暖心和善行成全烈士與親人最終的“團聚”。雙重感動歸結一個道理:都說英烈流芳千古,然而,他們只會活在後人實實在在的敬仰之中。
我也被深深感動,感動中想起今年5月底之前自己做的一件事。我要趕在月底出境遠行之前,完成對參加過1979年2月自衛還擊作戰的老連長的采訪。原因是,一是老連長年事已高;二是得知老連長當年有一個遺憾,即戰後轉業時對連隊戰友很想說又沒說成的一番話;二是連隊戰友正在組織撰寫參加史,我是當年參戰時的連隊文書,有責任讓當時連長的所思所想所爲留下來。于是,在遠行前非常繁忙的情況下,我在武漢通過三次視頻連線,終于完成了對遠在蘇北的老連長的采訪,並形成了4000多字的文稿。
這件事趕在5月底之前,還有一個原因是老連長這個月滿80大壽。本來是想了卻我的一個小心願,沒想文稿在群裏推送後,衆多戰友說,這就是我們連隊的參戰史,是我們共同擁有過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曆。當年連隊參戰時,連長的三個孩子隨妻子留守營房,現在已經人到中年的他們,從這次采訪中才比較完整和充分地了解到父親當年埋在內心的親情與准備爲國捐軀的豪情。通過這篇文稿在網上傳播,很多多年失聯的首長與戰友聯系上了,我們團後來的團首長看了,也爲當年老連長這一代軍人爲了國家利益而義無反顧、抛家舍口而深深感動。
我本人通過這次采訪,也獲得了當年在連長身邊不曾感知到的許多曆史及他本人的真實想法。比如,老連長當年是怎樣與隨軍在身邊的四個妻小告別的,比如帶領我們出境作戰的師長就是當年在朝鮮長津湖戰役時被記集體二等功的我們連(當時的警衛連)副連長,以及我們這支英雄部隊的曆史,等等。
我說個人這件事的經曆,是想說明,徐志輝送烈士遺物到烈士親人手上,表面上看,是一次義舉而讓自己“出圈”,實際上是他經曆一次正能量的洗禮,是年輕人思想情感的一次曆練與人生收獲,同時,這件事會給身邊的人,給烈士的後人,給社會,給無數網友,帶來的一次極接地氣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如果說我要感謝老連長接受和配合我完成這次采訪的話,徐志輝一定是感慨這一次網購緣分,感謝英烈田春山,更加敬仰無數革命先輩爲了祖國和人民作出的巨大犧牲。
現在旅居新加坡的我,看到這樣兩句話:“我們沒有可歌可泣的戰績”“我們沒有經受過真正的考驗”,這是七月作爲“軍人季節”的新加坡人的一種感慨。對比我們中國,人民軍隊有成長的苦難更有勝敵的輝煌,有曲折道路更有永恒的精神價值。這是現代年輕人成長和面向未來的寶貴資源。面對這筆寶藏,我們需要恢宏的文學藝術巨制來演繹與诠釋,也需要徐志輝這樣普通的人隨時隨地有暖心用善行來珍惜與銘記。英烈能夠活在我們實實在在的敬仰中,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就具有一往無前的無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