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反饋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專項督察情況,廈門、甯德兩地被點名批評,甯德被點名“大量汙水直排,自然保護區縮減94%”,廈門卻被批評汙水處理能力建設長期滯後,大量汙水直排,嚴重影響近岸海域水質。
有意思的是,廈門卻擁有全球領先的汙水處理工藝——膜技術。
問道者 杜一用
01 廈門被督察組點名批評
督察結果稱,甯德市對督察整改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堅決,以缺乏建設用地爲由,多年來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2013年以來中心城區沒有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018年城區生活汙水處理率實際不到50%,大量汙水直排環境。
廈門則是汙水處理能力建設長期滯後,要求到2019年年底新建擴建汙水處理能力70萬噸/日,直至2019年上半年才啓動51.5萬噸/日汙水處理能力建設,至2019年7月僅新增汙水處理能力6.5萬噸/日,大量汙水直排,嚴重影響近岸海域水質。
督察組認爲,一些地方重發展、輕保護的觀念還沒有根本扭轉,有的甚至要求保護爲發展讓路。
作爲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廈門經濟特區,最早享受了政策紅利,更沒理由“保護爲發展讓路”。
因此,督察要求,福建省要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要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管和濕地生態保護,加快非煤礦山生態修複,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督察組對福建提出的要求頗具針對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革開放40余年後的廈門,沒能成爲生態環境保護的榜樣,卻成爲生態環境保護的負面典型,耐人尋味。
02 掌握全球領先膜技術的廈企
事實上,廈門不缺汙水處理技術,甚至擁有全球領先的汙水處理工藝——膜技術。2019年底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三達膜就是一家行業領先的膜技術開發和應用企業。
三達膜創立于1996年,經過20余年的專注深耕,而今已形成以膜軟件開發爲核心,上遊拓展到膜材料制備,下遊延伸到膜技術應用,服務涵蓋特種分離與水處理兩大應用領域的高科技企業。
三達膜爲傳統工業生産過程的升級改造提供清潔生産與綠色制造的手段與方法,爲過程工業的分離純化與汙廢水資源化提供基于膜技術應用的創新解決方案,解決了過程工業的各行業客戶的“提高産品質量、增加産品收率、降低生産成本、減少廢棄物排放”四大訴求,是國內領先的集先進膜材料研發、特種分離膜技術應用和水務投資運營爲一體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早年的三達膜自主開發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膜應用工藝,使之與國外引進的先進膜分離設備集成一體,成爲過程工業用戶個性化分離提純需求的解決方案。隨後,三達膜不但開發膜軟件,還自己制造膜硬件,軟硬結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膜系統,從而形成了自身與衆不同的核心競爭力,成爲業界公認的中國過程工業領域膜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拓荒牛與領頭羊。
如今,在上遊,三達膜已經成功研發出多種先進無機非金屬及高性能複合膜材料,實現了進口膜材料的替代和超越;在下遊,三達膜的業務則從工業料液分離領域延伸到市場空間更大的膜法水處理領域,成爲全面的膜技術開發與應用企業,填補了多項國內膜應用領域的空白。
不過,三達膜卻並非廈門從飲用水淨化到汙水處理工藝的主力供應商。廈門的飲用水淨化至今仍然采用傳統的“四步法”工藝,廈門本島的兩座汙水處理廠,采用的工藝同樣傳統,排水只能達到一級B標准,技術相對落後。
然而,三達膜牆內開花牆外香,現在,除西藏外,包括台灣在內的全囯32個省、市、自治區,都已經引進三達膜用于清潔生産或汙廢水循環與利用,每年三達膜再生回用的水超過3億噸。
03 曾經的“廈門膜科技園”規劃
由于膜分離技術是世界上公認的21世紀綠色、節能的高科技産業技術,它在所有涉及分離及分離領域中帶來的革命與計算機對人類的影響可以相媲美,因此,早在三達創業初期,曾經的福建省長就提出“大力發展膜技術産業作爲我省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和調高調優産業結構的突破點來抓”的前瞻性構想。
1999年,受到國家領導、科技部和省市領導的重視,在廈門市計委與廈門市環保局、廈門市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和廈大三達膜科技産業發展中心的共同推動下,成立了“廈門市膜技術産業發展工作促進小組”,實質性啓動了“廈門膜科技園”項目的規劃建設。
當時要求,督促項目單位盡快拿出“廈門膜科技園”區的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協調完成選址工作、落實建設地點;盡快完成膜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工作;選擇幾個環保示範工程項目,率先進行膜技術的推廣應用與示範;協調與廈大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有關事宜,探討成立膜科技學院的可能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曾指出,誰掌握了膜技術,誰就掌握了化學工業的明天。爲此,時任廈門市委書記洪永世做出批示,“廈門膜科技園不是夢”,並希望把廈門打造成中國的膜技術基地。
彼時的這個構想被廈門視爲爲21世紀的騰飛提出的新的發展思路,廈門市政府致力于創造適于國際膜科技企業發展的環境,大力引進技術與人才,以市場爲導向,吸引國內外膜相關設備或配件廠商前來落戶,致力于膜分享設備的國産化,從而最終使膜技術形成産業,爲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同年,廈門大學膜技術應用與推廣中心也挂牌成立。
但很不幸,由于新老交替,這個極具想象力的構想,最後成了停留在紙上的“美麗規劃”。
04 新時代可構建“中新膜産業園”
世易時移,相隔20年後,在廈門構築膜産業高地的條件更加成熟。
2019年,到廈門履新不久的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提出“對標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創院院長馬凱碩教授認爲新加坡最值得世人學習與稱贊的是,新加坡重新定義水資源,把所有汙廢水與水庫水、收集的雨水一樣當作水資源,通過膜技術處理,循環利用,使之從一個缺水的城市變成了全球的水處理技術中心的成功經驗。對于廈門來說,這無疑可供借鑒。
廈門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處,核心區都是海島,廈門筼筜湖與新加坡濱海灣異曲同工,廈門的膜與新加坡的膜還一脈相承。
三達膜的創始人曾參與了新加坡新生水的制備,廈門的膜技術應用就源自于新加坡。新加坡是全球膜技術人才的聚集高地,三達膜在新加坡設有技術研發中心,廈門與新加坡之間存在著天然的技術聯系。
在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藍偉光看來,新時代背景下可建立新版本的“中新廈門膜産業園”,使之成爲中新兩國膜科技成果就地産業化的良好載體,以及國外膜科技公司與國內膜應用企業雙向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中新廈門膜産業園”首先可以給廈門帶來三大實實在在的好處:
1、廈門筼筜湖與新加坡濱海灣水文地理狀況極爲相似,新加坡采用以膜技術爲核心、水循環爲載體、清潔生産爲主題的循環治理模式,可以爲廈門打造一個“魅力筼筜湖”。
2、 廈門可引入膜技術處理汙水,既可減少汙染,實現水循環利用,減少對上遊水源的依賴,又可騰出大量用地。
3、 采用膜技術淨化廈門的飲用水,既可提高水質,又可降低淨水成本。
站在更高的視角,“中新廈門膜産業園”還可以加強新加坡與廈門科技、經貿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爲廈門提供一個全新的園區建設模式,同時爲中國參照國際慣例、實現市政基礎設施運營的社會化提供一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