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2022年對亞洲市場(日本除外)的政策制定者會是一個考驗。在經濟方面,各經濟體處于不同的複蘇階段。在政策方面,各國央行正密切關注通脹上升以及美聯儲政策可能發生的轉變。從供應鏈中斷到氣候變化風險和不平等加劇等許多其他迫在眉睫的挑戰都有待長期的解決方案。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而他們的舉動將影響投資者如何看待該地區的機遇。筆者認爲,主要有四方面的關鍵因素影響2022年的投資決策。
首先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變化。亞洲的疫苗接種率一直在提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新加坡、韓國和中國等較富裕經濟體,70%以上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越南、印度和東盟的疫苗接種工作也在持續加強。無論各個市場采取何種政策,亞洲地區重症感染病例和住院率可能會像西方國家一樣呈廣泛下降趨勢,從而支持持續複蘇。
其次是央行是否收緊政策。筆者認爲,通脹一直是一種貨幣現象。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美國M2貨幣供應量增長5.5萬億美元,增幅高達35.7%。即使扣除那些用于資助經濟增長的資金,以及相對于收入來說,公衆想要持有的貨幣余額的增加,余額仍爲3.1萬億美元。這種貨幣過剩將推動美國經濟實際增長,並在未來兩到三年,持續而非短暫地加劇通脹。亞洲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貨幣增長仍低于美國。這些經濟體不會像美國那樣爆發通脹,因此寬松政策能長期保持。此外,鑒于亞洲的利差和宏觀穩定性改善帶來的增長機會,市場對美元資産的需求可能不會像2013年那般強勁。
第三是區域供應鏈是否重組。隨著中國向價值鏈上遊移動,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近年來已成爲全球供應鏈中的主要參與者。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這些國家的商業活動造成幹擾,因而投資者擔心未來區域供應鏈是否會出現重新配置的情況。亞洲作爲一個主要的生産中心,仍擁有許多優勢,這要歸功于豐富而優質的勞動力、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具有改革意識的政府。多數外國企業仍青睐于中國,服務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並依賴其供應鏈生態系統。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多元化的重要性,即可以利用不同地區的優勢,並在一個地區面臨某些風險時,生産可以運作如常。亞洲擁有多樣化的人口、地理和文化,將會爲企業提供一系列的選擇。盡管出現了企業回流,影響也將是有限的。
第四是ESG投資的影響。亞洲在ESG的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挑戰。全球五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以噸爲單位計量的二氧化碳量)中有三個來自亞洲,包括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與此同時,不平等現象正在各國引發社會憤怒,對公司治理的擔憂常常被全球投資者視爲減持亞洲敞口的關鍵因素。可持續的未來對亞洲至關重要。我們看到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解決經濟中的不平衡問題。在中國,共同富裕是首要發展理念,旨在促進高質量增長、改善社會福祉和環境可持續性。這些努力終將有助于形成一個強大的地區經濟,帶來更多機會,獲得更多資金流入。
筆者相信,政策制定者在2022年將發揮關鍵作用,制定短期增長軌迹,並解決供應鏈和ESG的結構性問題。得益于其對“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長期關注,中國仍將備受矚目,中國資産將贏得投資者的青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鑒于估值折讓,與印度相比,中國最近的相對吸引力有所上升。同時,我們預計,隨著疫苗接種的增加和邊境逐漸重新開放,東盟經濟將獲得更多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