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國際觀察)“中國策·安天下”(下篇):重知行合一 樹大國典範
新華社記者宋盈
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爲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實現世界長治久安貢獻中國智慧、凝聚國際合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中國既是這一倡議的提出者,也是倡議精神的堅定踐行者。長期以來,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熱點問題的斡旋者,彰顯了立己達人的天下情懷,樹立了知行合一的大國典範。
(小標題)世界和平的建設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球安全倡議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曆史文化,以及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實踐。
作爲曾飽受外國侵略壓迫之苦的國家,中國深知和平的寶貴。新中國成立以來,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從未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從未侵略過別國一寸土地,從來不搞代理人戰爭,不參加或組建任何軍事集團,是全世界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
中國開世界先河,是唯一一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載入憲法的國家,國防法明確宣示中方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也是五個核武器國家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這一政策在減少核風險、防止核戰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廣大無核武器國家普遍認可和歡迎。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邊界線最長、鄰國最多的國家,但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完成了劃界勘界,並承諾繼續通過談判協商解決仍存在的爭議。在處理南海問題上,20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共同落實《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勢的總體穩定。
中方積極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從2008年起每年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軍事開支報告。無論國防費投入多少,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到什麽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永遠不謀求建立勢力範圍、永遠不搞軍備競賽、永遠不會威脅任何國家。這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爲貴”的中華文化傳統,決定了中國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外交辭典裏沒有“脅迫”“霸淩”這樣的詞彙。
作爲一個迅速發展的大國,中國堅持與各國和平共處,堅持不稱霸、不擴張、不脅迫,這無疑是對世界戰略穩定的重大貢獻。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稱贊中國是“當今世界需要的一股和平的力量”。肯尼亞國際關系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說,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體現了大國擔當。克羅地亞前外長普希奇認爲,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關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世界産生了積極影響,爲全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小標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中國始終不渝的信念。這既體現在全球安全倡議的主張中,也體現在中國始終如一的行動上。
1971年,新中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50多年來,中國始終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成爲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國際秩序穩定的中流砥柱。
今天,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和維和攤款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出兵國。30多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0多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官兵近5萬人次,有16人獻出寶貴生命。目前,共有2000多名中國軍人在7個維和任務區和聯合國總部執行任務。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說,中國在提高維和影響力和績效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0多年來,中國累計派出40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和打擊海盜任務,參加馬航MH370失聯航班搜救、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尼泊爾抗震救災、協助救援打撈印尼失事潛艇等國際救援行動。
爲應對新冠疫情這個非傳統領域安全問題,中方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爲全球公共産品,最早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産權豁免,截至5月上旬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46億件防護服、180億人份檢測試劑、4300余億個口罩等抗疫物資,爲彌合全球“免疫鴻溝”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在軍控領域,今年年初,中國等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首次就核武器問題共同發表《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中國推動各方同意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還推動寫入重申不將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國家等重要內容,爲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在反恐和去極端化領域取得積極成果,正日益成爲引領國際反恐合作正確方向的重要力量。中方提出,應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反對反恐“雙重標准”,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國家、民族、宗教挂鈎,強調國際社會應加強團結、攜手打擊恐怖主義。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表示,中國通過外交實踐向世界證明,它不搞集團政治,同時強調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也不論社會制度,都是平等的。敘利亞政治問題專家馬希爾·伊赫桑認爲,多年來中國始終致力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外交實踐對于維護國際秩序和世界穩定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下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小標題)熱點問題的斡旋者
計利當計天下利。
全球安全倡議提出,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這正是中國一貫秉持的立場,即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堅持對話協商、勸和促談的方式,堅定不移做熱點問題的斡旋者。
從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和倡議,中國始終把共同安全放在心上,把道義責任扛在肩上,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爲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並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推動局勢降溫。中國領導人先後同多國領導人通話或視頻會晤,呼籲“爲和平創造空間,爲政治解決留有余地”,“克服困難談下去,談出結果、談出和平”。中方提出對烏克蘭問題的五點立場、緩解人道主義危機的六點倡議、化解烏克蘭危機的“四個應該”,爲化解危機、尋求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中東問題上,中國提出關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和關于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支持中東國家團結協作解決地區安全問題,支持中東人民獨立自主探索自身發展道路。
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主動開展國際協調,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爲促進阿局勢平穩過渡發揮建設性作用。去年9月,中國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藥品等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截至今年4月下旬,該項下已完成6220噸糧食援助。中方還安排36架次包機進口阿松子,幫助阿富汗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針對國際反恐合作,中方提出五點主張:發揮聯合國中心作用,堅持標本兼治原則,摒棄任何“雙重標准”,遏制新威脅新挑戰,加強發展中國家反恐能力建設。
中國理念心系蒼生,中國行動造福世界,中國倡議贏得人心。
沙特阿拉伯新聞部國際媒體處總監侯賽因·沙馬裏表示,中方支持俄烏和談的態度明確,並願向烏克蘭進一步提供人道主義物資援助。中方的態度和舉措體現了中國主張勸和促談的一貫立場,以及對國際人道主義問題的高度關切,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伊拉克穆斯坦西裏亞大學教授穆薩納·馬茲魯伊說,一直以來,中國反對對抗,堅持對話協商,在全球政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多年來,中國堅持爲世界和平而奔走,爲國際安全而盡力。如今,面對世界變亂交織、風險重重的局面,中國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回應了國際社會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沖突戰爭的迫切需要,順應了世界各國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團結的共同追求,響應了各國人民共克時艱、攜手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的普遍願望。(參與記者:王麗麗、董亞雷、白林、王子正、劉宗亞、史先濤、王守寶、汪健、李碧念、石中玉、張繼業、姚兵、蔣聲雄、黃碩、唐霁、陸海月、王宏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