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munity:衰老和神經變性相關小膠質細胞的“兩幅面孔”
來源:BioArt
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巨噬細胞如小膠質細胞從胚胎發育的最早階段開始與神經細胞一起發育和工作直至老年。除小膠質細胞外,大腦還包含位于腦膜、脈絡叢和血管周圍空間的邊界相關巨噬細胞(BAM)。這些細胞與炎症後的病理生理學和組織損傷有關,相反,在神經退行性變部位發現的疾病相關小膠質細胞(DAM)被認爲具有保護作用。
近日,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Florent Ginhoux團隊在Immunity 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通過整合六個不同數據集的M-Verse生成跨越從胚胎發育到衰老和神經退行性變的免疫細胞圖譜,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亞群的複雜性,確定了在小鼠和人類衰老和神經炎症期間可靶向的新細胞群。
閱讀鏈接:
Immunity:衰老和神經變性相關小膠質細胞的“兩幅面孔”
2,Nature:類器官開發——將人類細胞移植到動物大腦中
來源:轉化醫學網
一個在過去五年中大大擴展的研究領域,引發了關于混合人類和動物腦組織倫理的辯論。其他人警告說,這種嵌合體代表了一個道德灰色地帶,因爲它有可能模糊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的界限,或者概括動物中類似人類的感知或認知。在過去的幾個月裏,研究人員已經將轉基因豬腎和豬心髒移植到人類體內。近日發表在Nature 雜志上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看著一團人類腦細胞進入活的老鼠大腦。由于道德和技術原因,這個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禁止的。人類神經元沉降到外來大腦中並正常工作是令人驚訝的,它暗示細胞移植將來可能被用來修複受損的大腦回路。該團隊還將健康的人類神經元移植到具有阿爾茨海默病遺傳易感性的小鼠的大腦中,不僅證實了人類神經元特別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而且還爲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觀察活體患病大腦中人類神經元發生情況的方法。
閱讀連接:
Nature:類器官開發——將人類細胞移植到動物大腦中
3,大腦結構與Aβ網絡耦合模式揭示AD進展
來源:AI4AD
多模態R2SN耦合與AD進展之間的關系經典的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認爲,Aβ在腦實質中的聚集和沉積啓動了一系列事件,導致神經元死亡,最終導致萎縮和癡呆。Aβ的沉積與大腦結構萎縮之間的協同關系也因其在AD進程中的時空間不一致性而受到更多的質疑。近日,Network Neuroscience 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基于團隊早期所開發的區域影像組學的相似性網絡(R2SN)進一步評估不同模態R2SN耦合的生物學基礎基礎及與AD進展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AD、MCI和NC具有類似的空間分布模式,AD和MCI患者在該腦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耦。耦合性降低的原因或許是由于Aβ導致的Tau等病理共同作用影響大腦結構所導致,但該假設需要進一步驗證。該研究爲不同模態生物標記物的關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網絡視角,有望爲揭示不同生物標記物進展的時空異質性與AD進展的關系提供證據。
閱讀鏈接:
大腦結構與Aβ網絡耦合模式揭示AD進展
4,個體化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郁症的研究進展
來源: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經顱磁刺激(TMS)是一種基于電磁感應的無創腦刺激技術,該技術利用脈沖磁場作用于大腦皮層,使其産生感應電流,進而影響大腦代謝和神經電活動,是抑郁症的治療方法之一。然而,TMS治療並非對所有患者均有效。 近日發表在《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上的一篇文章認爲,需要應用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提高TMS的准確性。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sMRI的神經導航技術與傳統方案相比有效性更高。rsfMRI和trfMRI均可通過確定個體刺激靶點和療效預測以實現個體化的TMS刺激治療。其中,SNT治療方案顯示出了較高的療效。
閱讀鏈接:
個體化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郁症的研究進展
5,12-14歲青少年心理社會適應的亞組分化與轉變:個體中心的視角
來源:心理學報
個體差異一開始就存在,且隨時間進程,一些具有相似特點的個體會逐步聚類成爲一個特點鮮明的亞群體,而另一些個體則可能歸屬于標簽迥然不同的其他亞群體。根據狀態特征對一個群體進行劃分並不具有真正的發展意義,但當根據行爲特征對人群進一步劃分時,發展的要素就顯現了。那麽12-14歲的青少年會分化爲哪些具有不同心理社會適應特點的亞組群體呢?近日發表在《心理學報》上的一篇研究發現,青少年早期階段大部分學生適應較好,但該階段也是部分學生受到內化問題困擾的高危時期。初一到初二可能是個體適應明顯分化的關鍵時期,學校資源是青少年良好適應的積極預測因素,但針對不同亞組的青少年,學校資源的保護效應可能有所不同。
閱讀鏈接:
12-14歲青少年心理社會適應的亞組分化與轉變:個體中心的視角
6,《柳葉刀》:缺血性腦卒中大血管閉塞,橋接取栓或更適合亞洲患者
來源:醫學新視點
腦卒中(stroke)已經成爲中國第一大死因。過往研究證實,橋接取栓效果優于單純靜脈溶栓,可盡快恢複患者腦血流、再通血管,改善功能結局,但操作難度更大,可能影響機械取栓最佳時機,且靜脈溶栓還會增加顱內出血風險。因此,直接機械取栓和橋接取栓俨然成爲當下血管內治療的熱點,很是值得討論。近日,《柳葉刀》發表了DIRECT-SAFE的試驗結果。這項大型前瞻性、國際多中心、開放、盲終點、非劣效試驗,未能證明直接機械取栓非劣效于橋接取栓,對于亞洲地區人群尤其如此,再次驗證了橋接取栓的價值。從地域劃分角度來看,亞洲人群中橋接取栓的主要結局更好。
閱讀鏈接:
《柳葉刀》:缺血性腦卒中大血管閉塞,橋接取栓或更適合亞洲患者
7,5年蟬聯第一的「地中海飲食」,還能降低癡呆風險!近25萬人研究揭示其“防癡呆密碼”
來源:生物谷
地中海飲食,堪稱健康飲食模式中的“王者”,連續5年蟬聯「最佳飲食排名」冠軍。近日,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在JAMA 子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探索了地中海飲食模式與認識能力下降、阿爾茨海默症風險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高度依從地中海飲食模式,與更高的認知能力、更少的學習能力和記憶下降有關,即堅持地中海飲食可能會降低人群認知能力下降以及阿爾茨海默症風險。
閱讀鏈接:
5年蟬聯第一的「地中海飲食」,還能降低癡呆風險!近25萬人研究揭示其“防癡呆密碼”
8,Communications Biology:動物界的“內卷”才是真的“卷”
來源:小柯生命
人類“內卷”,動物也“內卷”——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馬陸、球鼠婦等,在遇到危險時都能迅速卷成緊密球體,保護腹部、四肢等脆弱的部位。這種行爲甚至有一個專業名詞——成球行爲(Conglobation)。近日,由中科院動物所牽頭,中意德三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篇論文針對一種小小的昆蟲——球金龜,揭示了它們“成球”的秘密。
一些球金龜只能形成松散球形,或者完全不能成球,而另一些則能形成緊密球形。這可能是在能量有限情況下的一種權衡策略(trade-offs)。成球行爲可能具有防禦和生理功能,抵抗天敵襲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來自白蟻的威脅驅動了球金龜成球行爲的複雜化。
閱讀連接:
Communications Biology:動物界的“內卷”才是真的“卷”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 腦科學日報:痛癢可分?研究發現瘙癢特異性神經元
- 腦科學日報: 如何看待所謂的「抑郁症5-羟色胺假說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