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8: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楊博野
編者按:春節是放空的日子,人在這種狀態下,思維奔逸,景、物、人、事,都容易觸發情緒、生出感悟。我們平常打交道比較多的是經濟學研究人員和學者,這個春節,他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什麽、又觸發了哪些思考?
最近,特約的新春隨筆陸續發來,細細讀來,整體感覺是:視角獨特、觀點新穎、啓智娛人,在此與大家分享。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今年春節假期,我們全家繼續秉持“一年一旅行”的習慣,同時最大程度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與好友雙雙一家飛赴新加坡度假。
新加坡對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爲新加坡是海外唯一一個以華人爲主導、以漢語爲官方語言的國家,從小就不時出現在課文和長輩們充滿自豪的談話中。
進入職場之後,新加坡作爲成功實現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轉型的國家,成爲我比較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陌生,則是因爲我從來沒有踏上過這個距離杭州5小時飛行距離的國家,缺少眼見爲實的真實感。
于是我充分利用六天五晚的行程,深入體驗新加坡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總得來說,新加坡較好地實現了多民族融入、多文化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其中有四點“不怎麽看到”的“怪現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街上不怎麽看到人
新加坡街頭的鄧小平像。
新加坡面積不大,國土總面積爲719.9平方公裏,小到僅比杭州城六區大37平方公裏,還沒有蕭山區大。新加坡人口不少,2017年人口密度高達7796人/平方公裏,高于杭州城六區(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江幹區,濱江區)40% 。2017年杭州城六區的人口密度約爲新加坡1995年的水平。
但是,我在六天行程中,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假期,均沒有看到想象中馬路上人頭躜動的畫面。我問了一下新加坡當地居民,回複平日裏也差不多。
我認爲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是新加坡城市核心區的商場和地鐵站之間、商場和商場之間基本全部打通,甚至幾個大地鐵站之間也是直接打通,馬路上人行橫道較少,人流最大程度被地下空間和商場分流。當地新加坡居民告訴我,新加坡雖然降雨頗多,但他們基本不用帶傘。
另一方面是新加坡組屋遍布城市各個區域,從城市核心區(中央區)到偏遠郊區都有。同時實施組屋——鄰裏——市鎮的三級城市布局,每個組屋組群周邊均建有公園和學校,形成一個鄰裏,若幹個鄰裏之間建有大型商場和辦公區,形成一個市鎮,大量居民不用經常跨城市長距離通勤。
新加坡組屋布局圖
不怎麽看到私家車
新加坡最繁華的烏節路。
即使在城市核心區,私家車也不多,且基本上是豪車。咨詢當地居民得知,原來新加坡私家車的牌照非常貴,10年有效期,費用10萬新加坡幣,相當于每年5萬元人民幣,當地居民說,還不如打車劃算。
查閱統計局數據得知,2017年新加坡轎車擁有量爲54.6萬輛,比2016年減少5721輛,杭州市轎車擁有量爲153.1萬輛,私家車擁有量是新加坡的近3倍。
與私家車較少相對應的是,新加坡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地鐵是新加坡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2017年新加坡地鐵(MRT)運營線路總長度爲199.3公裏,超過杭州市區軌道交通(117.6公裏)總長度69.5%。但新加坡地鐵日均客運量高達312.2萬人次,卻是杭州市區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93.1萬人次)的3倍多。
相對來說,公共汽車是杭州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2017年新加坡公共汽車共有19285輛,是杭州市區運營公共汽車總量(9672輛)的2倍。但杭州市區公共汽車日均客運量414萬人次,略超過新加坡公共汽車日均客運量(395.2萬人次),而且票價約爲新加坡公共汽車票價的20%-30%。
另外,新加坡的出租車數量也遠超過杭州市區。2017年,新加坡共有出租車23140輛,是杭州市區出租車數量(13233輛)的近2倍,且日均客運量達到78.5萬人次,超過杭州市區。
不怎麽看到房地産廣告
克拉碼頭,保留著新加坡的城市記憶。
我在新加坡6天,竟然沒有看到一則售樓廣告,這可能和新加坡的房地産制度密切相關。
1959年新加坡擺脫英國殖民地的身份之後,將“居者有其屋”(Home Ownership for the People Scheme)作爲新加坡基本國策之一。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發展局,負責新加坡組屋的規劃、建設和管理。1966年,新加坡頒布《土地征收法》,逐步建立了以國有土地爲主體的土地管理制度。國有土地占比從196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90%,人均住房面積從1960年不足6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27.6平方米。
每個新加坡公民家庭(只要有一個新加坡公民)一生均可以申請兩次政府新建組屋,並可以不受次數限制購買二手組屋。私人住宅市場非常小,2015年,82%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政府組屋中。
近年來,新加坡組屋供應體系正逐漸實現面的覆蓋向質的提高轉變。新加坡組屋制度大致分爲以下階段。
上世紀60年代,組屋供應主要以租賃爲主,解決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70年代,新加坡政府秉持“有恒産者有恒心”的理念,鼓勵居民購買組屋,住房自有率大幅提高。
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逐漸從供應2房、3房組屋爲主向供應4房、5房等大戶型組屋轉變。
截至2017年,建屋管理局共管理組屋104.4萬套,其中4房組屋占39.5%,5房組屋占22.9%,合計超過60%,成爲組屋供應體系的主體。而且新加坡房屋面積按照使用面積測繪,4房使用面積爲90平方米,5房使用面積爲110平方米,基本上能滿足中産階級住房需求。
另外,受到政府組屋壓艙石的影響,新加坡房價總體保持穩定,居民購房壓力較小。政府主導的組屋市場房價收入比一直維持在4至5左右,且政府高度關注這一指標。
普通開發商的私人住宅房價收入比約爲21左右,但由于私人住宅面向的是高收入群體,實際房價收入比遠低于21,與北上深超過40的房價收入比形成鮮明對比。
不怎麽看到高樓大廈
濱海灣夜景,左邊就是著名的豪華酒店金沙酒店。
作爲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國際戰略重地,新加坡有高樓大廈,但比我想象中要少很多,目測沒有錢江新城多,且基本上集中在中央區。大量的建築都是多層和小高層,郊區更是典型的東南亞農村大平房。城市中花園特別多,且到處都有參天古樹和綠茵花卉,且很少移植栽種的痕迹。
原來,新加坡在上世紀60年代剛獨立時,城市環境並不好,雜草叢生、沼澤衆多。1965年,新加坡政府確立“花園城市”的目標定位後,就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而且非常務實。
在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盡量利用原始綠化,發展立體綠化,要求見縫插綠,並且由于花的種植成本和維護成本較大,城市中主體綠化是樹和草,只在視覺焦點位置規劃花卉。
2017年新加坡綠化覆蓋率高達7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爲25平方米,均高于杭州市區建成區近一倍,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茂密的植被遮蔽了行人和建築,使得這個城市顯得更加悠閑。
杭州可以向新加坡學什麽
新加坡的六天行程只能管中窺豹。拿我生活的杭州來做比較,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借鑒新加坡的城市建設與管理經驗。
優化構建城市多層次體系。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要做一個不變的長期規劃幾乎不可能,核心是要便捷地滿足市民盡量多的生活需求。
新加坡“城市家族理念”很有意思,他們把城市劃分爲城市——片區(100萬人至150萬人)——市鎮(20萬人至30萬人)——社區多個層級。然後,摸清市民的基本功能需求,並將功能分級,明確哪些功能是服務于整個城市,哪些功能主要服務片區,哪些功能主要服務衛星鎮,然後按照功能級別,進行規劃設計。
最後,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將片區、市鎮、社區的公共服務功能按照標准配置均衡,形成血脈暢通、功能齊全的內環境,最大程度降低市民日常生活對交通工具的依賴。避免將大城市的功能高度集中于一兩個點或根據土地開發成本隨處分散,導致“鍾擺式”交通或“臥城”的出現。
探索公交優先的城市發展戰略。
交通規劃頂層設計須強化。交通規劃要與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生態規劃高度銜接,在軌道交通交叉的地點規劃商業中心,在公交可達性最強的市鎮中心和鄰裏中心規劃公共娛樂和休閑設施,通過公共交通將市鎮之間的商業中心串聯起來,實現城市——片區——市鎮不同尺度之間實現工作(上學)和居住的平衡。
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方面,可以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健全政府建設、市場化運營的軌道交通發展模式。綜合考慮乘客和經營者的利益平衡,整合公共交通票價,推動公共汽車和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然後,提升公共交通站點功能。加快交通樞紐綜合功能開發,提升公共交通站點與購物中心、飲食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無縫對接。改善步行至公交站點的路徑,加強站點無障礙設計,彰顯杭州城市文明。
靈活出行計劃和錯峰出行獎勵政策也要跟上,爲駕車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轉駁選擇,提升公共交通主導地位。
加快構建房地産健康長效機制。
“房子是用來住的”。要對房地産市場發展的目標定位有清晰認識,滿足市民居住需求是基本定位,房地産業不應該成爲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在這一方面,新加坡經驗是:構建以國有土地爲主但不依賴土地財政的土地制度,構建以房價收入比爲調控目標但不搞施舍的供給制度,構建以政府性貸款爲主、商業貸款爲輔的金融制度,構建以政府城市服務融資需求爲度、側重持有環節征收的稅收制度。
(原標題《新加坡街頭之四大“怪現狀”:一個經濟學研究員的旅行觀察》,作者 楊博野,原編輯 方臻子,編輯 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