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京工業大學、TOP大學來了、科研大匠、iNature等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作爲“最強雙非”(非985/211/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學科)高校,南京工業大學已發表4篇 Nature/Science 正刊論文,這一數據十分亮眼,秒殺衆多老牌211、985高校。其中,多名碩士生一作發Science!
放眼江浙滬“985”高校,除了浙大、複旦、南大,南工大2021年的正刊發文量已經超過了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江浙滬“211”高校沒有一所是其對手。
半年不到發4篇Nature/Science正刊
7月16日,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王軍教授課題組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雜志發表了題爲“Self-assembled iron-containing mordenite monolith for carbon dioxide sieving”的文章,研究團隊開發了雜原子沸石分子篩水熱合成新路線,合成出結構獨特的含鐵雜原子絲光沸石分子篩單塊材料,無需任何後處理即可直接作爲自成型物理吸附劑,表現出迄今爲止最高的CO2體積吸附容量和分離效率,對氩氣(Ar),氮氣(N2)以及甲烷(CH4)表現出良好的分子篩分能力,具有優異的抗水汽性能,實現了對燃燒後(CO2和N2分離)、沼氣以及天然氣純化(CO2和CH4分離)等體系中CO2的高效吸附分離。
該校周瑜教授爲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碩士研究生張建林、王磊副教授,浙江大學崔希利教授和該校博士生劉曉玲爲共同第一作者。王軍教授爲論文的通訊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顔甯教授和浙江大學邢華斌教授爲共同通訊作者。論文的通訊單位依次爲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論文合作及協作單位包括新加坡化學與工程科學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和台灣中原大學等。
3月26日,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和陳永華教授團隊有關室溫和高濕度下穩定的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專家評價稱該研究實現了光伏領域從0到1的重大突破。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惠炜、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晁淩鋒以及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蘆荟爲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爲本文第一作者通訊單位。
α-FAPbI3鈣钛礦由于具有最窄的帶隙被認爲是提高單節鈣钛礦光伏器件近理論極限效率最有希望的材料。然而α-FAPbI3鈣钛礦的相轉變難且穩定性差限制著其進一步的發展。此外,傳統制備過程必須在惰性氣氛中嚴格控制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條件下制備高質量的鈣钛礦薄膜或者鈣钛礦中間體薄膜,這嚴重限制了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生産和實際應用。
針對這一挑戰性難題,黃維院士和陳永華教授團隊創造性地在高濕度(大于90%)的條件下制備出高達24.1%的功率轉換效率的FAPbI3鈣钛礦太陽能電池。首次提出了基于離子液體甲酸甲胺(MAFa)作爲碘化鉛的前驅體溶劑,生長出具有取向排列的碘化鉛薄膜,這些取向生長的結構具有許多納米級的離子通道,有助于將FAI滲透到碘化鉛薄膜中發生反應,並且阻擋了水分子的侵蝕。未封裝的器件在85°C持續加熱和持續光照下,分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80%和90%達500小時。
3月10日,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周嵬教授課團隊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Nature》雜志發表了題爲“Thermal-expansion offset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 cathodes”的文章,南工大的科研人員創新地提出了一種引入熱膨脹補償的策略,實現了燃料電池陰極與其他電池組件之間的完全熱機械兼容,從而解決了阻礙SOFCs商業化進程的一大技術難題。據“TOP數據庫”檢索發現,這是南京工業大學2021年第一篇Nature/Science正刊。南京工業大學是本文通訊單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從2020年3月28日提交起,在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複修改後,于2021年1月19日接收,在2021年3月10日發表。
3月12日,Science又上線南京工業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馬爾堡-菲利普大學共同通訊單位文章。文章題爲:“Dinitrogen complexation and reduction at low-valent calcium”,文章作者包括來自南京工業大學先進化學制造研究院趙莉莉教授等人。研究人員嘗試分離低價鈣的絡合物時,偶然發現了氮氣在鈣上的低溫還原。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具有合適的β—酮二亞胺配體,並以鉀作爲末端還原劑輔助,低價Ca可以對氮氣進行低溫還原,形成絡合物LCa(N2)CaL。在絡合物LCa(N2)CaL中的N2陰離子,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作爲一種非常有效的雙電子供體。因此, 該研究的目標是將LCa(N2)CaL作爲低價Ca絡合物LCa-CaL的合成子。
“雙非”高校南工大
Nature指數排名全國第30名
南京工業大學是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人才強校試點高校、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落實“科技創新改革30條”試點高校。
據官網及百度百科介紹,南京工業大學已有百年曆史,其一源頭可追溯到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其另一源頭可追溯到同濟醫工學堂于1915年創建的附設機師科。現在的南工大由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學與原建設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于2001年合並組建而成。
南京工業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也未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可謂是一所地道的“雙非”高校。
但南京工業大學科研實力不容小觑,在世界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術排名中,力壓國內一衆211/985雙一流高校。
2021年1月,南京工業大學ESI全球綜合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4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並列中國內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Nature指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並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0-71位。
參考文獻: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6/1359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4/11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5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