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爲“中國市場是增長的源泉,也是對其他市場的反周期對沖”。
作者 | 鍾升
編輯 | 小白
官二代終成豪門
“獅城”新加坡是一座島上城市,地處馬來半島最南端,位于馬六甲海峽貿易航道交彙點上。
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爲新加坡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經曆了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強勁的經濟增長結合新加坡人民的高儲蓄率,使新加坡連續多年保持財政盈余,外彙儲備在70年代快速增長。
吳慶瑞博士,時任新加坡第一副總理,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主席。
MAS同時也作爲行使新加坡央行職能的政府機構,需要格外注重風險,投資行爲最爲保守,僅能投資流動性強的資産。
吳博士認爲由MAS對這些富余的外彙儲備進行投資,無疑是一種浪費。
而1974年以私人名義注冊成立的淡馬錫,當時主要負責在新加坡國內進行投資,再將外彙交由淡馬錫投資海外資産並不合適。
另外,將外彙委托給外國投資機構,又會使政府失去對外彙儲備的靈活控制權,所以只能新成立一家本土投資公司。
隨後吳博士帶領政府團隊修訂投資政策,在1981年成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並邀請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親自擔任董事會主席,吳博士擔任副主席,足可見吳博士對GIC的心血,以及新加坡政府對GIC的重視。
GIC立足新加坡,放眼全球,如今已經進入“三十不惑”之年。其全球頂級主權財富基金的名聲也早已在外,和淡馬錫、MAS共同爲新加坡財政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加坡2022年的財政預算的稅費收入約爲818億新元,基礎財政赤字約228億新元。新加坡淨投資回報貢獻了另外216億新元的財政預算,使最終赤字降低爲30億新元。
而淨投資回報中,約50%來源于GIC、淡馬錫和MAS。
在2022年,GIC和淡馬錫作爲新加坡的兩家國家主權基金,按管理的資産規模計,排名均進入了全球前十,其中GIC第五名,淡馬錫第八名。
(來源:SWF Institute)
另外,GIC也是最神秘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從不公布其管理的資産規模,也不公布單一年度的投資回報,以避免過度關注短期收益。
衆多機構也只能通過新加坡議會提供的信息,以及GIC的投資標的披露的公開信息對其資産規模進行估算,其規模約在6900億美元至8000億美元之間。
另外新加坡議會在1月授權GIC增加1850億新元(約1367億美元)額度,GIC管理的資産規模可能會接近9000億美元,僅次于挪威央行管理的GPFG、中國的CIC。
風雲君對世界最大主權基金GPFG也有覆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挪步《全球投資界“奧丁”,世界最大主權基金:挪威中央銀行,加倉中國股市的16年丨海外資本系列》。
(來源:注冊制炒股就用市值風雲App)
追求長期回報
新加坡設立GIC的主要宗旨是:在長時間內提高其管理外彙儲備的國際購買力。
在GIC成立時,從MAS接收的資産主要是美國國庫券、短期債券和黃金。而這些資産更多是作爲新加坡這個資源緊缺小國的應急資金。
當時,GIC乃至新加坡都沒有多少投資方面的人才,其投資能力也較爲初級。通過聘請國外專業人士對資産進行管理,同時對本土人員進行培訓,GIC的能力也逐漸變強。
GIC逐漸進入日本、歐洲、亞洲市場,將其資産重新配置,形成了股票、債券和現金比例爲3:4:3的一個較爲保守的投資組合。
進入21世紀後,GIC管理的資産已經不僅僅是作爲應急資金,新加坡財政部可以接受更低的流動性和更高的風險,爲GIC創造了可以進行長期投資的環境。
(來源:GIC官網)
新加坡財政部自2008年議會授權之後,每年從GIC的實際回報中抽取部分補充財政,所以對GIC來說,保持穩定的投資回報最重要,因此GIC也恪守長期投資主義。
其設立的業績指標主要是20年滾動回報率,即在2022年3月計算2003~2022年期間的年化實際回報率,2021年3月計算2002~2021年期間,以此類推。
截至2022年3月31日(GIC 2022財年末),GIC的年化20年滾動名義回報率爲7%,實際回報率爲4.2%,比2021財年下降了0.1個百分點。
從長期來看,其實際回報率呈緩慢下降趨勢。
(來源:GIC 2021/22 annual report)
另外,GIC也提供10年期和5年期的投資回報率指標,並長期對標一個虛擬對標投資組合(65%股票和35%固收)。股票使用的是MSCI全球股票指數,固收使用的是巴克萊全球固收指數。
兩個投資組合在20年期回報率上表現一致,在10年期和5年期的表現上,GIC的投資回報率略低于對標投資組合。
不過,GIC的價格波動風險(以波動性Volatility計)在所有情況下都要低一些,尤其是在20年期的表現上,以更低的風險承擔獲取了相同的回報。
被動+主動式資産配置
在2022財年末,GIC投資標的主要在美國市場(37%)和亞洲市場(32%)。
和2018年同期相比,GIC的資産在日本、美國、歐元區和英國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而在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區域從18%上升至25%,上升幅度明顯。
(來源:GIC 2021/22 annual report)
在資産配置方面,GIC延續了2013年制定的政策組合(Policy Portfolio)加主動組合(Active Portfolio)的戰略。
政策組合,是GIC的整體基調,確定了其願意承擔的風險等級,並獲取相應的回報;
主動組合,則是在政策組合的基礎上對資産進行具體調整,以追求更大收益。
政策組合代表GIC的長期資産配置策略,買入後資産後並長期持有,被動式的獲取收益,這些收益也被稱爲“Beta”。
政策組合的變動決定了投資組合的大部分潛在風險和回報。GIC通過平衡不同資産類別以應對不同的經濟環境。
主動組合則是一系列的主動投資項目,在維持系統性風險等級不變的情況下,追求額外的收益,或“Alpha”。
這些項目會出售原政策組合中一類或多類資産,並根據GIC的分析能力和競爭優勢購入同類型資産。
主動組合的資金成本是獲取“Beta”相對應的機會成本,在資金成本之外獲取的收益就是“Alpha”。
(來源:GIC 2021/22 annual report)
政策組合由六大類資産組成,包括發達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名義債券和現金、通脹挂鈎債券、房地産和私募股權。
GIC的發達市場股票占總資産比例快速下降,較2017年的27%已經下降約一半,在2022年僅爲14%,而新興市場的股票的變化反而較小。
流動性強的名義債券和現金在2020年之前一直是呈上升趨勢,不過在發達經濟體大水漫灌之後,該類資産比例也在逐漸收縮。
在2021下半年,發達經濟體又進入加息周期,GIC持有的名義債券的賬面價值肯定也有所下降。
GIC的股票和債券的持倉比例,與GPFG重倉股票比起來是十分保守的。
但8月17日挪威央行披露其管理的GPFG在2022上半年損失了1740億美元,相當于總資金的14%。
相信GIC的保守策略和多元化投資策略,也在此逆境時刻起到了一定作用,避免了額外的損失。
(來源:GIC官網)
在另類投資選擇上,GIC主要投資私募股權和房地産。其投資的房地産主要在新加坡之外,房地産占總資産比從2020年的7%提升至10%。
私募股權是近6年提升幅度最大的一類資産,從2017年的9%提升至2022年的17%。
另外,隨著宏觀環境變化,許多領域都出現了極強的不確定性。向來十分在意風險控制的GIC在2021年3月就對全球投資者的過度樂觀表示過擔憂,在最近一年間也繼續加注房地産和私募股權。
GIC在2022年報中稱,會繼續增加對房地産、基礎設施類資産投資,增加抵禦通脹的能力。
另外也會持續增加私募股權的配置,其高增長潛力可以爲GIC帶來不俗的回報。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GIC持有的股票比例雖然已經下降至30%,其中發達市場14%,新興市場16%。
但按照其管理的數千億美元的資産規模,分配在股市裏的也有近1000億美元。
中美作爲兩個最主要的市場,GIC肯定不會錯過。
在美股方面,GIC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存在不少中概股,可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青睐。
前十大重倉裏的中概股包括萬國數據(GDS.O)、世紀互聯(VNET.O),以及已經退市的中國電信ADR;排名前十之外還有優信(UXIN.O)。這些中概股就占了GIC在美股倉位中的27.5%。
(來源:Whalewisdom,SC-13G/A filling)
除此之外,GIC曾從軟銀手中接手過阿裏巴巴(BABA.N),也曾是瑞幸咖啡和螞蟻集團的早期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GIC早在瑞幸的會計造假的醜聞暴露之前就已經提桶跑路了,並未受到打擊,對GIC來說肯定是一筆回報率相當高的投資。
中國一直是GIC增長的關鍵部分。李光耀在80年代就認爲,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加深,中國經濟將會進入繁榮盛況。
GIC的現任CEO仍然看好中國市場,認爲中國市場是增長的源泉,也是對其他市場的反周期對沖。
由于GIC並不披露其每年的實際回報,也不披露其持有的重倉股票,風雲君僅能從第三方數據看一看GIC近年來的投資邏輯變化。
中國在2005年將QFII額度提升至100億美元,當時共有51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GIC便是其中之一,獲得了1億美元的投資額度。
(來源:Choice數據)
GIC在2014年申請調整額度爲5億美元,並加大了在A股的投資,其登上A股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市值(本文將該市值當作其在A股總倉位)從2013年末的12億元上升至2014年末的66億元。
2014~2019年期間幾乎全是在重倉房地産鏈條相關企業,相信GIC的投資邏輯和2014年的棚改貨幣化安置開始全國推廣息息相關。
2014年末,GIC重倉萬科A和海螺水泥,占當期總倉位的41%。
2015年購入工商銀行,另外也加注貴州茅台。
2016年開始購入海爾智家。
2017年末,海爾智家占GIC當期倉位的40%。另外寶鋼股份、海螺水泥、金螳螂、世聯行合計又占了其倉位的20%。
2018和2019年,GIC又陸續購入中國建築、美的集團。
在2019年Q1,GIC持有的流通股市值達到約200億元人民幣,不過至此開始逐漸下降。地産鏈條最末端的家電制造商——海爾和美的也在2019和2020年間被出售。
(來源:Choice數據)
GIC的投資策略在2019年也開始轉變,逐漸轉向高端制造業。
比如,2021年Q3開始重倉中芯國際。
另外,彙頂科技、兆易創新、領益智造、中際旭創、藍思科技、中微公司、等企業,GIC在近三年間均曾持倉超過10億。
在2022年Q1,GIC持有的電子元器件制造企業的市值占其在A股總資産比例的74%,GIC投資邏輯的轉變無疑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的轉型。
(來源:Choice數據)
GIC當前投資的大部分企業,市值風雲都有研報覆蓋,在App內搜索便可以看到市值風雲的研報。
GIC的成立來源于新加坡政府的居安思危。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提前布置好儲備糧並幫助其發展,幾十年後讓一個國土面積如彈丸之地打小國擁有世界頂級的主權財富基金,而且是兩個,這種遠見令風雲君佩服。
GIC的投資可以說是十分保守和謹慎,而且自2008年以後爲了給新加坡財政輸血,所以更爲注重長期且穩定的回報。
GIC對A股的投資邏輯轉變後,雖然大舉持倉先進制造企業,但總體規模卻不及以往,這也體現了其謹慎性。
隨著A股注冊制快速發展,市場日漸成熟,GIC的投資規模仍有望增加。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衆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爲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爲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